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悬臂梁系统作为自升式钻井平台最重要的作业模块,是自升式钻井平台开发设计的关键要素。以SJ350自升式钻井平台项目为依托,分析国内外自升式钻井平台各型悬臂梁的设计特点,对悬臂梁的作业方式、主尺度规划、结构形式设计和滑移装置选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悬臂梁主尺度和组合载荷参数,制定悬臂梁载荷图谱。  相似文献   

2.
汪怡  黄曌宇  刘远  金晶 《船舶工程》2015,37(7):78-81
针对目前自升式悬臂梁钻井工况的特点,描述了悬臂梁在重载条件下的理论分析方法,以一台井架中心最大偏心57.5ft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数值研究了悬臂梁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并通过驳船替代钻井载荷的方式进行了重载试验研究,通过对比理论与试验数据,二者吻合较好,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为今后悬臂梁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悬臂梁作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关键结构,其强度直接关系到平台的安全性能。本文以某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ran对悬臂梁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依据ABS MODU规范选取危险工况,对悬臂梁的结构强度进行校核,确定应力较大区域。同时,对悬臂梁的变形值进行数值计算,与该平台悬臂梁负荷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悬臂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悬臂梁结构设计以及负荷试验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4.
主要阐述了自升式钻井平台悬臂梁的两种结构形式特点,以及目前我国新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选型目标。  相似文献   

5.
波浪荷载对自升式平台的整体性能和作业能力有着明显的影响,对自升式平台所受波浪荷载进行合理分析可更加准确地评估平台的整体性能,进而提高平台的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对此,通过比较ISO 19901-1,ISO19905-1和SNAME中关于环境荷载系数的确定方法,给出合理、优化的选择环境荷载系数的方法,为平台性能评估中环境荷载的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升式钻井平台倾斜试验及参数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升式钻井平台倾斜试验是确定平台建造完工后实船空船质量、重心的常规试验方法。文章介绍了自升式钻井平台倾斜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针对常规的悬臂梁移动产生倾覆力矩的倾斜试验方法,以某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倾斜试验数据为例,分析了试验过程中有关试验数据读取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相关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得出参数间的敏感性,为试验设计人员及现场数据读取人员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樊敦秋 《船舶》2013,24(1):73-76
自升式钻井平台悬臂梁在迁航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滑移力。文中运用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的方法,从摇摆惯性力、重力和风载荷等方面对悬臂梁进行迁航状态滑移分析研究,提出了便捷、准确的悬臂梁滑移力计算方法和滑移分析设计工况,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安全操作和悬臂梁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季剑远  刘天文 《船舶工程》2016,38(S1):156-159
振海二号是基于F G公司 JU2000E船型设计的适用于400英尺水深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该型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将井控系统,固控系统,月池操作系统等钻井系统的核心模块高度集成于悬臂梁内部,是全船除井架,钻台外钻井系统最集中的区域。悬臂梁内部钻井设备布置的合理性对钻井作业的效率及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已建成的振海二号自升式钻井平台悬臂梁内钻井系统的布置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出该钻井系统布置设计的优点及有待改进之处,为今后类似钻井平台设计提供指导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升式钻井平台作业时,在桩腿固定后,钻台和井架需要根据目标井口位置进行调整。电缆拖链安装于平台主船体与悬臂梁之间以及悬臂梁与钻台之间,用来实现在上述平台滑移过程各部分之间连接电缆的固定保护。文章基于S116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对电缆拖链的设计进行分析,阐述了拖链在钻井平台整体设计中选型,综合布置,安装要点,电缆排布和敷设接口等优化措施,实现了减轻重量,减小尺寸,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自升式钻井平台悬臂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宪刚  白勇  贾鲁生 《船舶力学》2011,15(4):402-409
钻台和悬臂梁结构是自升式钻井平台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他的设计直接影响整个平台的性能好坏。当今国际常用的悬臂梁的型式有三种:传统型、X-Y型和旋转型悬臂梁。具体选择何种型式,需要综合考虑业主要求、设计参数及环境海域。  相似文献   

11.
以某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例,详细介绍悬臂梁负载试验所采用的试验载荷和工况。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悬臂梁进行结构建模,并将模型理论结果与修正的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际变形量与理论变形量吻合较好,可对悬臂梁负载试验方法和变形分析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前,船舶倾斜试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海洋平台的倾斜试验方法和试验标准还不完善.本文采用Sesam软件模拟配重块法和悬臂梁法两种自升式平台倾斜试验方法,可为实船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和具体的试验步骤.分析了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提出了适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倾斜试验方法和计算过程.结果表明,运用Sesam软件进行数值试验可以有效减少倾斜试验的工作量,并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某400 ft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水深91.4 m作业工况下固有周期与波浪周期相近,动态放大因子较大,作业工况下悬臂梁-钻台系统具有最大工作载荷,针对该工况分析主船体结构强度,介绍主船体强度分析中模型建立和载荷施加的注意点与细节处理,确定主船体高应力区域,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主船体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吨位自升式钻井悬臂梁结构进行动态负载受力分析时,(复杂海况下常规结构强度分析方法)存在分析可靠性较低的不足,且无法保证足够的安全分析系数。为此提出自升式钻井船悬臂梁结构强度对比分析。依据静态力学分析确定静态环境下悬臂梁受力对比结构系数,根据阿布里科索夫对比分析方法,构建动态负载分析模型,求出动态负载下结构受力强度对比结构系数;依托悬臂梁的特殊制造工艺,计算悬臂梁结构强度制造工艺影响对比系数,根据相关对比系数,进行自升式钻井船悬臂梁结构强度对比分析。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自升式钻井船悬臂梁结构强度对比分析较常规分析方法,分析可靠性提升49.14%,适合不同吨位的自升式钻井船的悬臂梁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典型自升式钻井平台,阐述了其悬臂梁重量控制的技术及意义,同时,根据实际项目的建造经验给出了一些可以参考执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悬臂梁是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艏艉滑动和钻台的左右滑移来完成钻井作业.本文以在挪威北海环境下作业的勘探5号平台为例,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安全可靠的负荷试验方案,即通过在钻台摆放一定数量的压铁,在顶驱大钩悬挂驳船加压载水的形式来模拟平台在挪威北海海域钻井作业工况.并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分分析,试验数据表明先采用数值分析手段来模拟试验过程,然后运用试验数据修正理论计算结果,能得到比较贴近作业环境的应力和变形结果,并校核悬臂梁及平台主体结构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中国沿海及近海区域的环境条件和作业需求。研究自升式平台的主要尺度要素,提出由1个三角式船体和3个三角桁架桩腿、桩靴以及悬臂梁组成的平台结构。对平台的双层底、机械甲板、主甲板和钻台、生活区甲板以及直升机甲板等进行了优化布置,给出了自升式平台总体布置设计优选方案。按照国家或行业现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设计了悬臂梁与钻井系统、固桩与升降系统、吊机与甲板机械系统、动力与消防救生系统等,并给出了该平台的可变载荷、钻井载荷和最大提升能力等。该平台的设计方案研究为后续设计奠定基础,为我国近海自升式平台的研发提供了船型储备和相关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大船集团海工公司大坞内建造的DSJ400-1自升式钻井平台、JU2000E-19自升式钻井平台和A5000-1半潜式钻井平台顺利实现同时漂浮出坞,为下一阶段平台按期交付打下坚实基础。据悉,DSJ400-1平台是大船海工为印尼Sunbelt Group Ltd.自主研发设计的400英尺系列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首制产品,大船集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JU2000E-19平台是大船海工  相似文献   

19.
海工     
《中国船检》2012,(12):63-65
吉宝船厂获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近日,新加坡吉宝船厂和阿拉伯钻井公司(Arabian Drilling Company)签订了一座KFELS ModV-B Class型高规格自升式钻井平台(Hull B325)建造合同。◎看点:该自升式钻井平台将会被命名为"Arab Drill-50"(AD-50),预计交付时间将在2013年2季度。目前,船东公司预期该自升式钻井平台将在中东市场获得一份长期作业合同。  相似文献   

20.
《船舶工程》2009,31(2)
大连船舶重工海洋工程公司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海洋钻井公司签订协议,大连重工将为后者建造一座三桩腿的悬臂梁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胜利10号”,合同金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是金融海啸以来大连船舶重工接到的首个订单。“胜利10号”钻井平台作业水深50m,最大钻井深度7,000m,具备钻井、固井和辅助试油等能力。平台总长75.21m、总宽53m、型深5.5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