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2016,(6)
正第四届(2015)《船舶》期刊优秀论文评审工作已于11月顺利完成。此次优秀论文评选工作根据"《船舶》期刊优秀论文评审办法"的规定,经编辑部初选、专家技术审定、现场点评打分以及编委会综合审定环节,最终有12篇论文从本刊全年所刊载的120多篇论文中脱颖而出。今年共评选出三等奖8篇、二等奖4篇、一等奖空缺。  相似文献   

2.
《船舶》2013,(2):3
<正>为感谢广大作者对本刊的支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开展技术研究与撰写优秀科技论文的积极性,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人才成长,进而吸引业内高学术水平论文,不断提升《船舶》期刊的学术质量,自2013年起正式启动《船舶》期刊年度优秀论文评审活动。评审程序1)论文初步入选采用审稿专家推荐制,即在论文技术审定时,  相似文献   

3.
<正>为进一步肯定航海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提高航海科技论文的刊发质量,中国航海学会秘书处依据《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评选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2012—2014年中国航海科技期刊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本次共收到《集装箱化》《水运管理》等12个编辑部推荐的期刊论文182篇。经专家评审投票,中国航海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评选出2012—2014年中国航海科技期刊优秀论文120篇,其中一等奖6篇,二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于去年十月份在安徽歙县地区举行了一九八一年学术年会。该委员会所属船舶科研和设计学组,船体建造及集成系统学组同时与会。出席人数共120人,收到论文计78篇。两个学组分别进行了学组大会交流和分组交流。会上交流的75篇论文中,经代表们评议,学术委员会评审,评选出本届年会优秀论文4篇,其中属于科研学组的2篇是,《海洋货船方案设计集成程序·结构设计部分》和《模态综合超单元法及  相似文献   

5.
<正>由武汉理工大学严新平、吴超、马枫撰写的论文《面向智能航行的货船"航行脑"概念设计》在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评选中获得优秀奖。据悉,中国科协从全国的科技论文中每年仅评选出不超过100篇论文授予优秀论文称号,评选采用背靠背完全封闭的评选模式,2018年是第三届,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何婷婷)2006年度《中国水运》杂志“十佳论文”、“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已顺利结束。《中国水运》杂志是交通部主管、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入编期刊、全国水路运输类核心期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运行业综合月刊,是中宣  相似文献   

7.
<正>新时期《水运工程》优秀论文评选已形成机制,每两年评选一次,逢双年份举行。2008年通过的"《水运工程》编辑委员会组织条例"亦在编委会运行机制中确立了这项评优机制。本刊2008年尝试海选与审定相结合的评选方式获得成功后,2010年、2012年持续推进。现将2014年"《水运工程》2012~2013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公告如下:一、活动名称《水运工程》2012~2013优秀论文评选。二、评选论文范围《水运工程》2012年1期~2013年12期所有专业技术类论文(含专辑、增刊,不含专辑前导类综  相似文献   

8.
《水运工程》2012,(6):8-9
[前言]本届《水运工程》优秀论文评选评委产生采用网络推荐和杂志社邀请相结合的方式,彰显跨行业、大交通,前沿性、权威性和"公平、公开、公正"的特质。拟任评委以"评委资格确认表"的方式确认权利和义务,评委没有报酬。评审过程不驻会、不定调子,由评委在2010~2011两年的所有论文中自主遴选、评判和推荐,每位评委固定推荐10篇,两个专业板块或以上。优秀论文产生由统计、复  相似文献   

9.
《航海技术》2000,(1):80-80
中国航海学会于1999年12月9~10日在厦门召开了’99学术交流会。44篇论文被选送至会上进行了交流,论题涉及船舶驾驶、机电、通导、管理、经济、救捞、内河、集装箱、防污染、危险品和法规等。经学会优秀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1篇获特等奖,3篇获二等奖,7篇获三等奖,13篇获鼓励奖。评委会同时对97~98两年中学会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评审,其中3篇获二等奖,10篇获三等奖,11篇获鼓励奖。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船电学组于86年4月10日至15日在武汉召开“新技术、新产品”学术交流会。会议由学组组长耿树彬总工程师主持。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9篇,会上宣读了17篇。这些沦文涉及新理论探讨、新技术运用、新产品试制。论文质量较高、内容丰富,又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的四化建设。经与会47位代表的民主评选及评审小组的评审,选出9篇优秀论文。这次论文的作者以中青年科研人员为多,充分表明我国科研设计队伍欣欣向荣,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1.
《航海技术》2006,(2):23-23
2005年11月30日中国航海学会在北京召开了2005年度优秀论文评审会。期间,评委根据《优秀论文评奖办法》对学术交流会交流的论文和学会系统主办的学术期刊在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期间发表,并按比例推荐的论文进行评审。会议以讨论和投票表决相结合的方式,共评审出34篇优秀期刊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16篇,鼓励奖17 篇),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奖金。  相似文献   

12.
船舶电器设备技术情报网于1987年10月8日~12日在山东青岛海军潜艇学院招待所召开“船舶电气设备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专题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42个成员单位,60名代表,交流的论文、资料有17篇。经评委研究,评选出九篇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3.
<正>专业论坛技术伴侣《水运工程》2014年大事记1月,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获得单位——广东金东海集团有限公司出任"《水运工程》2014形象大使"。1月,《水运工程》理事会开始运行第六届,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会费分别调整为2.5万/3.6万/5.5万。2月,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成立50周年专辑出版,发表专属论文51篇。3~4月,"《水运工程》2012~2013优秀论文评选"启动,5位审定、54位评审委员、两家监审单位资格确认。7月,54位评审委员完成优秀论文推荐。8月,杂志社完成评审委员优秀论文推荐统计。  相似文献   

14.
在各评委打分的基础上,2006年9月1日学会召集评委按照《中国机械电子兵器船舶工业档案学会学术论文征集评审办法》(中机电兵船学[2002]1号)进行了汇总评审,共评出获奖学术论文153篇。其中一等奖17篇;二等奖32篇;三等奖47篇;优秀奖57篇。经研究,对获奖者发放证书,并对一等奖获得者给予奖励。建议各单位对获奖论文作者亦给予一定的奖励。2006年9月8日获奖论文名单作者单位论文名称获奖等级李云董俊萍包善梅船舶昆船公司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及价值探讨一詹群祝云飞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船舶76所试论行业档案馆服务职能的实现一金玲兵…  相似文献   

15.
2010年9月15日,按照《水运工程》编辑委员会和杂志社(以下简称主办方)的邀请,我院获得"《水运工程》2008~2009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监审暨联办单位资格。9月17日,我院收到主办方关于本次优秀论文评选过程资料和评委推荐统  相似文献   

16.
《集装箱化》2007,18(12):32-32
2007年11月30日-12月2日,中国航海学会在北京举行2007年度学术交流暨优秀论文评选会。各地方航海学会和各专业委员会今年共收到应征论文130多篇,经评议,39篇论文获得参加中国航海学会2007年学术交流会的资格。经评委会评审,结果如下:一等奖空缺,二等奖4篇,三等奖18篇,鼓励奖17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事》2007,(8):28-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安全诚信船舶"、"安全诚信船长"评选规定》,由航运公司申请,经评审委员会评审,交通部海事局决定授予"连安湖"轮等113艘船舶为2007年度"安全诚信船舶",郁国华等159名船长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由中国交通报刊协会、交运集团(青岛)共同开展的"交运·温馨巴士杯"第四届全国交通运输优秀新闻作品推选展示活动成功落下帷幕。经过评审确认,共有19篇(件)作品获评一等奖,其中论文一等奖空缺;40篇(件)作品获评二等奖;71篇(件)作品获评三等奖。该届评选项目包括消息、通讯、评论、副刊、论文、好策划、图片、视频新闻专题和微视频(微电影)9类,共收到55家会员单位申报的作品411(篇)件,是历届参与单位和申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安全诚信船舶、安全诚信船长评选规定》(海船舶〔2005〕53号),由航运公司申请,通过直属海事局初评和专家评选委员会评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决定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航海技术》编辑部接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编委会的入编通知,该通知指出: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航海技术》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之交通运输类的核心期刊。该通知还指出:本次核心期刊的评价仍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以及Web下载量等9个评价指标,经过定量筛选和专家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0余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