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全球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国际上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不断升级。船舶运行中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船舶在对硫氧化物进行排放控制的基础上,对氮氧化物(NOx)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在现有的柴油机技术条件下,仅依靠机内措施很难大幅度降低 NOx的排放,于是尾气处理装置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技术被开始在船舶柴油机上应用。柴油机配置SCR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1船舶大气污染现状船舶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船用柴油机废气中夹带的氮氧化物(NOx)和硫氧化物(SOx)、船舶所使用的消耗臭氧物质、船上焚烧以及所载货物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据统计,船舶的NOx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7%,不仅影响地球的气候,而且有害于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央视前主播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掀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环保关注热潮,片中提到的船舶大气排放污染的内容更是引发石油、航运、船舶等行业相关人士的广泛  相似文献   

3.
我国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的目标,是为了控制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改善沿海及内河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控制船舶大气污染奠定基础。根据上述目标的要求,提出一种可对排放控制区内船舶废气进行实时数据采集的监控系统设想。该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设备嵌入至船舶烟囱内,通过互联网无限通信、GPRS DTU和云计算等技术监控控制区内所有船舶废气排放的实时动态,以更为客观精确的数据统计和直观及时的动态跟踪促进船舶排放控制区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船舶排放控制区方案实施,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防治专项治理,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我国三大船舶排放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明显,环渤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排放控制区通过实施船舶节能减排等系列措施,2018年的船舶硫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相比2015年分别下降33%和  相似文献   

5.
船舶废气排放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正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注重大气污染防治,保障人民生活健康,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控制船舶大气污染的现实状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将船舶对大气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保障国际海洋和内河航运、内海航运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限制船用柴油机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相关排放附则对船舶发动机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限制作出明确规定。为了实现节能减排,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选择性催化还原、废气清洗、废气再循环、双燃料发动机、双燃料供气系统等新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正>丹麦海事局(Danish Maritime Authority)宣布推出一种大型无人机,将用于检测在丹麦水域运行船舶的污染排放情况,以确保其符合硫含量限额。该无人机通常被称为"嗅探器"(sniffer)其能够测量船舶的硫排放量。主要是进入船舶的废气卷流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港口和国际航运的发展,港口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就是船舶排放的废气。为改善船舶对大气和海洋的污染现状,适应日趋严苛的国际海事公约法规,船舶尾气处理装置的使用作为一种有效减少船舶废气尤其是硫氧化物排放的手段出现在船东和船舶运营商面前。目前,全球航运业应对硫排放限令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三种,使用低硫燃油,采用LNG燃料或加装船舶尾气处理设备。其中,加装尾气处理装置简单可行,经济效益显而易见,越来越受到船东欢迎。  相似文献   

9.
<正>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能有效减少港口控制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噪音污染,促进航运绿色发展和船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对船舶岸电要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4条要求: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在沿海海域划定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进入排放控制区的船舶应当符合船舶相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内河船舶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内河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污染排放物也在逐年上升。本文从我国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船用柴油机技术落后、船舶排放标准推出迟缓、船用油品质量不合格和船舶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从完善法制体系和监督制度、源头控制、油品控制、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研究、新能源船舶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空气质量不断恶化,控制气体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船舶排放已成为了第三大空气污染源,仅次于工业气体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据测算,1艘中型集装箱船使用普通燃料(含硫量为3.5%)航行1天,其排放量等于50万辆货车。国际海事组织加强对船舶造成大气污染的控制,2005年5月19日起实施《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2016年1月,我国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水域设立3个船舶排放控制区。本文主要分析船舶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探寻较少排放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峰 《珠江水运》2014,(17):37-38
雾霾围城之下,各个城市纷纷对机动车、工业企业、火电厂等传统污染源打响攻坚战。然而,一个治理盲区却持续被漠视——船舶污染已成为许多港口城市和内河区域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 如果再不重视船舶等非道路移动污染源的治理,那么,要想大气质量达标是不可能实现的。船舶主要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PM2.5等多种大气污染物,可谓是“移动的火电厂”。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运》2017,(11):23-28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船舶港口排放已成为沿江、沿海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美国在船舶港口大气污染排放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分析美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的最佳实践,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针对我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统计,船舶燃料年消费量的5%是在港口停泊时消耗的,排放的废气会造成港口空气的严重污染。根据美国环境联邦基金组织监测,港口城市均处于大气重污染区,而船舶排放的污染物占港口总污染物的60%以上。据国际海事组织(IMO)估算,每年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硫氧化物分别是全球汽车排放量的2倍和200倍。  相似文献   

15.
刘昭青 《世界海运》2008,31(1):34-34
在MARPOL公约附则Ⅵ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有关修正案生效1年后,自2007年11月22日起,在北海(the North Sea)作业的船舶必须表明遵守严格的新废气排放标准,充分执行北海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域(SECA)规定。在SECA内,船上所用燃料中硫含量不得超过1.50(质量分数)。作为备选方式,船舶必须安装一个废气排放清洁处理系统。根据有关规则,波罗的海区域(the Baltic Sea Area)也已被指定为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域,并且自2006年5月19日以来,已按规定实施和运作。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IMO"限硫令"的迫近和我国三大船舶排放控制区措施的持续推进,"绿色港口""绿色航运"等概念的深入人心,船舶岸电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速期。随着世界各国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推进,船舶停靠港口时对城市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及公众的重视。而船舶岸电作为港航业实现节能减排、控制污染的重要途径,其发展进程也备受业界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船舶岸电推广也成了各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2月14日,广东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降低船舶大气污染排放,促进航运绿色发展,该市决定建立船舶排放控制区,对控制区内船舶大气污染排放采取有关控制措施。自2019年1月1日起,船舶进入本市控制区即应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这标志着中山市成为国内率先实施限硫标准的区域之一。据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舶必须使用硫含量不高于0.5%的船用燃料油。低硫时代来了,航运业做好准备了吗?  相似文献   

18.
正船舶排放是全球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IMO等组织为减少船舶废气排放,不断出台相应的法规标准。根据2017年IMO会议,2020年1月1日起,全球0.5%限硫规定将正式实施。废气洗涤器作为满足要求的重要方案,其船东认可度逐步提高,尤其是2018年以来,市场订单大幅增加。根据预测,全球废气洗涤器系统市场规模可达200亿美元以上,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来看,废气洗涤器的市场需求已经远远大于预期,且不断增长,并呈现以下六大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船舶柴油机的NOx排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论述了船舶柴油机气体NOx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并介绍了MARPOL73/78/附则VI作出的限制船舶废气中有害气体排放的规定,阐述和讨论了降低船舶柴油机废气中NOx排放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船舶营运排放气体污染大气,《MARPOL73/78公约》附则Ⅵ(以下简称附则Ⅵ)要求控制船舶排放消耗臭氧物质、NOx、SOx、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尤其是SOx(硫氧化物)。SOx主要来源于燃料中的硫成分,控制燃油含硫量是目前降低船舶排放SOx最有效的方法。附则Ⅵ限制船舶燃油含硫量(见表1),硫排放控制区内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