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针对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中接入认证机制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身份标签的一体化网络新型接入认证方案,该方案采用"挑战-应答"的方式,充分结合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的特点与现有数字证书机制的优势,实现用户终端与接入网络的双向认证;并且,该方案采用"身份标签"将接入用户的数字证书与接入标志绑定,实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用户终端的真实对应关系;同时,通过对用户终端实施可持续性认证,有效地保障了一体化网络体系中信息源的真实性,从而提高一体化网络接入的可控可管性。最后对该方案的安全性与初始接入认证过程的性能进行定性分析与比较,并对身份标签的可持续性认证进行会话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2.
铁路企业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并且需要融合多个异构系统。为了确保系统安全、方便使用,引入统一身份认证成为系统发展的必然。基于单点登陆、Session共享和NOSQL技术,提出多技术融合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和功能设计,并给出了平台的具体实现路径。这不仅解决了铁路企业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身份认证问题,也为解决分布式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多媒体认证框架和一种认证的算法,并针对目前基于身份签名方案中去除用户对私钥产生中心无条件信任的签名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签名方案.该方案解决密钥托管的问题,除了用户对私钥产生中心的无条件信任,减少验证签名的时间,能抵抗适应性选择消息和身份的存在性伪造攻击.在同等安全性下,该方案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下,铁路行业业务模式和技术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USBKey、TF卡实现的传统身份认证方案已无法满足现代数字化铁路信息系统便捷化、轻量化的密码应用需求。为进一步提高铁路各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密码应用便捷性,提出一种基于移动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利用移动数字证书作为身份凭证,结合密钥分割、协同签名等技术,实现移动设备快速、安全的身份认证,确保身份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将国内先进的密码技术与铁路业务深度融合,从密码使用合规性、业务便捷性和应用扩展性等方面为铁路数字化业务赋能,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可有力推动铁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3G系统执行认证与密钥分配协议,在移动台和服务网络之间进行双向认证,在互相确认对方身份的基础上生成数据加密密钥CK和数据完整性密钥IK。3G安全体系的鉴权认证阶段是其薄弱环节,针对其缺陷,结合PKI技术,提出基于SSL握手协议的鉴权认证方案。在3G网络中加入认证中心及注册中心,用于验证用户身份、发放和恢复证书。针对无线终端特性,为服务器端使用的证书定义一个新的PKI证书格式———WTLS证书,并使用短时效证书SLC作为验证证书有效期的方案。该认证方案可以与3G现有安全模式并行,建议3G设置双模式认证方式来提高其安全强度。在无线终端侧实现了用户证书的存储管理,从而实现了加解密、数据完整性保护等各方面的功能,验证了基于SSL握手协议的鉴权认证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认证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认证可以达到通信双方的信任,从而实现更好的网络通信。利用认证技术中的身份认证技术,用数字签名实现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7.
基于登录代理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平台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企业内部各应用系统分散式认证的种种弊端,构建了一个基于登录代理技术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平台.该平台为企业内已运行和新部署的应用系统提供了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集成环境,对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平台的整体设计思想、结构框架、系统功能规划以及工作流程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铁路客票网络安全系统PKI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信任模型、管理体制、安全性设计等方面提出适合于铁路客票系统的基于PKI的安全解决方案。方案包括证书及其撤销列表的生成与签发(CA)和存储与发布(LDAP)、密钥的生成与管理(KMC)、用户注册管理(RA)及系统安全管理等5部分。方案不仅支持系统内人员和设备的密钥管理、身份认证及公钥密码运算,而且还对加密密钥进行管理。各组成部分之间使用数字信封来实现相关安全通信操作,并依靠"安全通信中间件"完成通信。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也在系统中得到了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基于货运铁路无线网络中的AAA(认证、授权、计费)系统,提出了一种针对铁路无线网络的认证授权方案,并做了具体的研究与实现。该AAA系统基于RADIUS协议,针对铁路系统的特殊应用进行了定制化的设计和实现。本系统可以对要接入铁路无线网络的客户端进行身份认证,并能根据客户端所属的业务组分配特定的网络使用权限,对铁路无线网络的权限管理和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铁路内部网上的web系统日益增多,为避免多次身份认证,提出实现单点登录的几种解决方案.从安全性角度论证账户映射法为最佳方案,并举例说明实现单点登录的处理流程设计.  相似文献   

11.
基于需求工程理论,介绍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需求管理方案。该方案包含:需求识别、分析和追踪等过程。将此方案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保证了项目的高质量、高标准交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交通枢纽供电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供电方案研究方法大多为定性分析法,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应用层次分析法从工程投资、实施难度及满足工期筹划方面研究综合交通枢纽供电方案,对方案选择过程进行定量分析,解决定性评价的模糊性,给出清晰明确的答案,为枢纽供电方案的选择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上海明珠线地铁在ATP(自动驾驶保护)和ATO(自动驾驶)系统还未装的前提下,如何保证安全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安装地铁车辆信号识别和防“错开门”保护装置的方案。并介绍了该方案的设计思想和原理。运用表明,该装置能防止司机在驾驶地铁车辆时闯信号以及开错门,从而可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矢量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转子电阻在线辨识方案.应用神经网络理论,以转子磁链电压模型的输出为参考值,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为估计值,通过反向传播算法不断调节神经网络的权值,使转子磁链的估计值跟踪参考值,间接辨识出转子电阻.在MATLAB6.5/SIMULINK下,对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在电阻变化时的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辨识算法具有较好的静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5.
设备唯一标识是实现ATP车载设备信息化管理和智能维修的前提.在分析国家标准和铁路标准对于设备唯一标识编码的基本原则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ATP设备全路频繁流转的实际需求,提出了适用不同类型的ATP车载设备全路通用唯一标识编码方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推广应用于ATP车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追踪管理和日常运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枢纽站场接触网和上网带分支接触网线路,通过接触网故障测距结合无线网络分支故障判别方式,探讨了短路故障的精确定位技术及实现方案,并简要说明了工程应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的间隙探测,是地铁交通行业的疑难问题。目前国内地铁主要采用激光对射、红外对射和车尾设置瞭望灯带的探测方案,但这些方案存在误报率高、定位精度低以及探测盲区等问题,从而降低地铁运行效率,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目前间隙探测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全自动运行线路更高的安全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间隙防夹探测系统的方案。该方案可克服传统方案的局限性,实现障碍物的可靠、精准、智能识别,继而提高未来全自动运行线路的运营效率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市三环路307国道东立交方案构思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石家庄市三环路307国道东立交方案的构思,提出城市立交布置形式的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东南大学刘洪波DICAD—PRO互通立交设计软件,并结合公路设计最新理念进行立交方案选型设计。 研究结果:在城市立交桥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交通量、周边地物、行车安全、拆迁征地、景观要求、施工方案等多种因素,争取做到功能、安全、造型及投资的协调。该立交设计紧凑、造型优美,与石家庄市日益蓬勃发展的精神风貌相协调。 研究结论:城市立交设计必须与周边建筑、场地条件紧密结合。合理利用空间条件进行布设,同时要满足功能要求;设计要人性化,有良好的方向识别性,交通分析是立交设计的重要依据;采用合理的技术标准,以控制好立交的规模;选型应使桥梁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并有适宜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FPGA和DSP的高速实时轨道巡检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由光学系统、FPGA模块、DSP图像处理模块及上位机组成.为提升图像采集的质量,提出并设计线阵相机加激光光源的组合方案,用以有效滤除阳光干扰,避免图像过度曝光.针对高速实时采集需求,设计FPGA采集模块,实现巡检图像采集控制和传输.针对实时智能检测需求,开发基于DS...  相似文献   

20.
介绍量子计算的最新研究方向,简述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技术在保密通信、量子算法、数据库搜索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分析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和目前制约量子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