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肖峰 《铁道建筑》2005,(4):76-77
通过对运转场峰下道岔爬行的病害分析 ,掌握道岔爬行重点部位及规律 ,采用有效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整治 ,达到了消除道岔爬行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VBA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研究道岔及岔后附带曲线的坐标计算方法,并设计程序可视化界面实现不同型号的道岔自动配置要求,使得在岔心位置确定条件下,根据具体的道岔型号及线间距等因素,可以自动准确计算道岔各部位,岔后附带曲线的位置信息并绘制道岔布置图。  相似文献   

3.
温度梯度作用下板式无砟道岔岔区板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单元方法,建立了道岔区板式无砟轨道温度力的计算模型,结合热分析及结构分析,对道岔板进行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的翘曲分析,并对底座板弹性模量、底座板厚度、道岔板厚度、道岔板宽度的变化对道岔板纵向应力和位移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道岔区板式无砟轨道的温度力和位移受底座板弹性模量变化的影响较大,道岔板厚度对结构受...  相似文献   

4.
时速350km客运专线无砟道岔的合理轨道刚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高速无砟道岔轨道刚度的组成特点,从舒适性、应力、变形、振动和部件刚度匹配5个方面提出了高速道岔刚度合理取值的评判,运用车辆-道岔空间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道岔轨道合理取值的确定方法。运用该方法分析了时速350 km客运专线无砟道岔轨道刚度的合理取值,结果表明:22.5~27.5 kN/mm的扣件系统刚度,270~330 kN/mm的轨下胶垫刚度,24~30 kN/mm的板下胶垫刚度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高速道岔区动力响应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道岔区动力响应的仿真方法,着重考虑道岔区几何尺寸与钢轨踏面的变化,对轮轨接触采用了离散点精确描述与线性插值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法,建立了全车模型,分析了高速条件下18号道岔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道岔侧向通过速度是影响地铁线路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探明地铁道岔侧向最大通过速度,以某地铁12号道岔为例,基于迹线法和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结合拉丁超立方随机抽样方法,生成关键动力学参数随机样本,研究标准车轮与标准钢轨和磨耗车轮与实测钢轨匹配的轮轨接触几何特性和车辆-道岔系统动力响应,以及长期运营条件下道岔侧向容许速度。研究结论:(1)轮轨关系演变后,轮载过渡延后;(2)实测轮轨匹配下,道岔侧逆向容许通过速度比轮轨为标准设计状态时低2 km/h;(3)结合长期运营条件下轮轨实际状态,考虑车辆动力学参数的随机性,所分析的12号道岔侧向容许通过速度为55 km/h;(4)针对不同的地铁道岔,均可以通过实测轮轨型面,以及考虑车辆动力学参数的随机性的方法,探明既有道岔的侧向最大通过速度,提升地铁线路的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7.
阐述联锁表的带动道岔、防护道岔设计方法,总结带动道岔、防护道岔的设计规律,对带动道岔、防护道岔的定义、作用、设计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对如何设计联锁表的带动道岔、防护道岔有很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兖州煤炭矿区铁路传统道岔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下故障频发的问题,探讨了自润滑道岔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提出了对现有运行道岔逐步更换为自润滑道岔,以解决现有站场环境污染情形下道岔润滑问题,减少对行车作业造成影响和道岔日常维护工作量,降低维修成本,适应矿区运输对行车设备作业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铁路大提速的环境下,提高道岔这个薄弱环节的设备质量,使道岔的几何尺寸得到更好保证,对铁路提速十分重要。通过将60kg/m钢轨12号单开木枕道岔更换为混凝土枕道岔的实践,介绍了木枕道岔抽换为混凝土枕的施工方法、作业程序及其要点。  相似文献   

10.
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可挠型道岔荷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可挠型道岔梁系统进行试验,测试道岔梁导向板和稳定板的承载能力,了解在荷载作用下可挠系统与道岔梁的工作性能,验证道岔梁系统制造质量、强度及刚度,检验道岔梁系统在使用荷载下的受弯变形及其受力性能,通过试验得到道岔梁实际抗弯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道岔梁系统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