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税与我国汽车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是机遇,更是挑战。关税大幅度下降必将对我国汽车工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本文对WTO相关基本法律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际上入关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3.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00,(48):17-17
汽车工业关税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关税税目共有165个,汽车相关税目99个。其中,轿车税率最高,为80%—100%;65个税目的整车平均税率为55.94%。关键零部件的最高税率为50%,100个税目的底盘和零部件的平均税率为27.81%;汽车总体平均税率为38.89%。从1992年起,我国政府连续几次大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相似文献   

4.
运用关税保护理论发展我国汽车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政府加入WTO的相关协议,我国已经从2002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货物贸易的相关承诺.其中汽车相关产品进口关税的大幅降低,在2002年一季度的进口汽车市场上曾经一度导致进口车大幅度降价.随后由于汇率变动和配额许可证费用上涨等因素,进口车价格又开始出现上涨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轿车产品出口关政策的特点,阐述了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关税政策对轿车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造成的问题,建议我国对轿车产品采用均衡型关税税率结构,坚持“降低关税,同时注意平衡生产各阶段的税率”,使对零部件,总成及整车装配等各生产阶段的关税保护程度基本相同,以促进轿车整车同零部件工作同步发展,加速轿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形成合理的轿车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6.
李颀 《湖北汽车》1996,(3):18-24
本文介绍了关贸总协定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复关”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复关”后对汽车工业进行保护和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10.
刘立华 《汽车情报》2004,(36):12-13
国内汽车行业的统计数字主要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但由于汽车工业年鉴仅统计了国内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因此对整个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规模,众说不一。本文试想借用已有的统计数字并通过推算,对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规模做一番描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车的更新换代实际上是其零部件的更新换代。汽车制造业发的发展重心已 移向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移向汽车零部件的开发研制。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部件工业是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工业.入世后,我国汽车产业将受到强烈冲击,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由于规模小,依托于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入世后将承受更大的冲击.鉴于汽车零部件工业的重要性以及该行业的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汽车工业整体水平,我们更应关注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4,(10):26-30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零部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新市场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时代,汽车是一种普及化的代步工具,这已经是现实;信息年代,汽车渗入多功能、多媒体,这正在不断深化;知识经济时代,汽车将是为满足人们享受和乐趣为主要目标之一的服务性的活动装备。 这种趋势已成为国际汽车界的广泛共识。可以想像,如果现在一辆汽车,连收音机或空调都没有,可能很难卖得出去。五年后,如果一辆汽车没有卫星导航装备、车载多媒体,也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整车企业有着极强的依赖性,长期以来其核心业务是为国内整车厂配套,是一种依附性企业。在新形势下,零部件企业已经出现重整趋势,零部件与整车厂的配套体系需要进一步解决封闭问题,并要进入与国际接轨的零部件分工体系。我国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对策应为,坚持国内外市场并重,上规模、降成本,加强技术开发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培育以及注意探索跨行业发展的道路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整事企业有着极强的依赖性。面对入世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全面提升我国零部件业的发展水平,成为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入世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