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港口和城市的发展及内在联系港口作为区域物流子系统的进出口岸,其发展取决于区域经济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引致的运输需求,是区域培育了港口。港口一旦形成,便又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港口和城市发展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特点,从空间关系到产业结构存在着阶段性互动特征,把握港城间的发展脉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作为运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港口功能和  相似文献   

2.
3.
江泽民同志早就指出:“世界发展到今天的时代,港口如何依托城市现有经济、技术条件,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城市经济又怎样利用港口门户走向世界,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应该是我  相似文献   

4.
厦门海湾型城市与港口发展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路  吴岩松 《中国港口》2002,(11):32-33
<正>2001年2月,厦门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推动厦门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的转变,逐步实现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城市转变的建设思路,在“十五”期间构建“城市在海上,海在城市中”的海湾型城市框架。2002年2月,厦门市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政府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推进海湾城市建设。“海湾型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厦门的创举,这是对原有“海岛型城市”模式的突破,也是明日厦门迈进世界海洋城市行列的一个过渡阶段。厦门又一次面临城市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然而,基于全新的起点构建厦门海湾型城市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科学地规划海湾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如何处理城市空间拓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持续维系厦门特有的自然与人文遗产等等,都是摆在厦门城市经营者和建设者面前亟待研究与解决的战略课题和紧迫任务。在海湾型城市概念形成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港口比较专题系列研究之一──港口与城市关系研究杜其东,陶其钧,汪诚彪编者按:为了尽快地把上海建成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的龙头,应该借鉴国际上一些公认的经济中心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验,与上海市进行横向比较。本系列研究拟着重探讨国际中...  相似文献   

6.
2010国际港口与城市发展论坛近日在宁波北仑举行,来自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客商、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忠喜、宁波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陈利幸、宁波港集团公司总裁李令红为论坛开幕共同开启风帆,中国港口协会理事长陆海祜,文莱驻华大使张慈祥,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伟等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7.
8.
9.
<正>当今世界经济贸易趋于全球化,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数量增加,全球性公司大量兴起。在世界经济上述发展趋势形成中,港口和港口城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港口与城市产业结构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一、港口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战略的选择 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由城市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确定的,既有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前提下,对城市现有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也有着眼未来,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趋势的新选择。只有经过全面的考虑和综合的分析研究,才能制定出可行的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战略。 对港口城市来说,一定要把港口作为一个特定的区域加以利用,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植,使之能成为带动港口城市产业结构发展的“发展极”。发展极的概念是由法国经济学家朗索瓦·佩尔鲁克斯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在整个城市以同样速度增加的,而是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部门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体的发展。这些地区、部门就成了带动经济发展的“发展极”。港口城市的发展极应选择在港口及港口区域。因为港口及港口区域具备了成为“发展极”的最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现代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对港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一直辐射到港口的腹地城市。中国港口经济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广阔的拓展空间。9月3日,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中国港口杂志社和时代地产珠海公司共同承办的"2013中国港口城市经济研讨会"在美丽的滨海城市珠海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机遇发展、优化布局、自然和谐",十多位港口经济城市发展专家学者,以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共同讨论了新形势下城市与港口如何合力发展、加强合作,如何共同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的协调发展,推进港口城  相似文献   

11.
结合近年来厦门市提出的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点,对厦门港在新时期将大型海港空间拓展至东部翔安港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重点对翔安新港区在海湾型城市架构下的港口功能定位、开发规划管理、配套硬条件建设及软环境优化等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加快新港区开发进程的主要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种考虑港城互动发展的线性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自变量确定,直接建立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关系y=f(x),则可以很好地预测y。而在自变量与因变量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建立x与y的关系y=f(x),或者x=g(y)都不合理。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即建立综合推导公式来预测x与y。通过实例证明,此公式能使x与y相互推导的总误差最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借鉴国外发达港口城市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充分协调港口区域的景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港口总体规划等各专项规划,使有限的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之间的和谐,营造优美港口城市,实现现代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促进港口和城市的协调统一发展,本文从未来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提出一种面向港口城市用地的动态弹性规划方法.首次提出港城交界带的概念及其空间范围的定量解析方法;利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A-BP)算法建立了陆域纵深解析模型,并进一步构建港城交界带空间范围解析模型,确定港区后方港城交界带空...  相似文献   

15.
朱超 《港工技术》2007,(1):13-14,46
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港口规模、结构和效率协调性测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日照港发展协调性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日照港效率提高最为迫切,同时港口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的趋势、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学工  任伟 《港口科技》2007,(2):3-6,10
剖析了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的趋势,总结其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系统化等发展特征,以及对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港口城市交通文化与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福 《世界海运》2004,27(2):24-26
港口城市交通系统有别于其他城市交通系统,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港口城市交通文化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依据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大连在交通文化策略上应该完善和加强交通现代化、交通信息化、交通国际化、交通综合化和交通信用化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快宁德港口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军 《水运工程》2005,(6):33-35
通过对宁德港口的地理位置、港口资源、港口发展目标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宁德港口发展的思路,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北翼新兴港口城市服务。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港口在综合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秦皇岛港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时机,并提出了秦皇岛港发展物流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港口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在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方面,港城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发展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以大连市为例,从建立港城协调发展度模型人手,对港口与环境及资源之间协调的程度进行评判,从而为港口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