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认知心理学、产品语义学以及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产品形态设计的语言和方法.给出了设计师与使用者信息交流模型和形态设计语义分析过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品形态设计的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文档为载体的传统设计方法存在着需求表述不明确、设计信息传递不准确、设计变更困难等问题,文章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思想引入设计过程,并以轨道车辆车门系统为例进行可行性验证,形成了一种适用于轨道车辆的产品正向设计流程。首先,详细介绍了MBSE思想的实施过程,包括建模语言、建模方法、建模工具;其次,基于Magic Grid方法论,结合轨道车辆应用场景,进行车门系统正向设计;通过利益相关者需求的不断细化,定义系统和子系统功能,设计系统和子系统活动逻辑,梳理各级接口通信信息,明确系统物理实现需求,支撑后续详细设计阶段工作开展;最后,采用SysML语言描述车门系统的需求、功能、架构模型,并建立相应的追溯关系,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MBSE思想在车门系统设计上得到了成功应用,以模型为载体的MBSE设计方法能够准确传达设计意图和设计信息,有效地提高设计和变更效率,形成的产品正向设计流程可扩展应用于轨道车辆总体系统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3.
120阀及试验台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魏伟 《铁道学报》2000,22(1):31-35
建立了120阀和试验台计算模拟模型,预测了120阀在试验台上的试验过程,证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120阀在试验台上的试验过程。参数变化预测表明:试验台的副风缸(制动缸)容积相同、数目不同时,试验指标变化小于5.8%,列车管风缸串并联对试验指标影响小于6.8%。该模型为试验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分配阀及试验台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电路可制造性设计在国内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于电子产品而言,电路设计产品的功能,结构设计产品的形态,工艺设计产品的过程,其中电路设计是电子产品的核心和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5.
MBD技术作为装配工艺设计过程的数据和技术支撑,能实现产品的全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与检测。文章以轨道交通车辆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MBD的车辆模型、车辆装配模型的定义,并建立了面向生产工艺过程的MBD模型信息,包括机加工、装配、工装设计、焊接等等,最后搭建对模型文件的数据管理和数据传递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PDM的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的重要性,及其管理对象和实现方法,同时具体介绍了采用单层BCM、多层BCM将产品结构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库模型的方法;引入了“自顶向下.自下而上”的产品设计与配置思想。  相似文献   

7.
形态仿生设计在轨道车辆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仿生设计是工业设计师创新设计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阐述形态仿生设计的形式及特点入手,分析了马来西亚动车组的工业设计方案及其它轨道交通产品仿生设计成功案例,总结出优秀形态仿生设计的特征及启示。  相似文献   

8.
转向架如何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下的快速定制设计是轨道车辆研发过程中的难点。针对目前转向架快速定制设计尚缺乏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模块化配置的转向架快速定制设计方法,并开发了对应的设计原型系统。在基于通用物料清单(GBOM)的转向架产品族信息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多层级三维骨架模型和模块配置设计过程模型,构建了扩展的转向架配置模型。以扩展的配置模型为基础,基于实例推理技术与参数化设计技术,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转向架配置设计流程,实现了个性化需求驱动下转向架的快速定制设计。此外,开发了轨道车辆转向架模块化配置设计的原型系统,并进行了企业试用,试用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张海柱  黎荣  马凯  邓海  丁国富 《中国铁路》2023,(1):90-96+132
准确、客观分析智能动车组外部环境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解决智能动车组生命周期内复杂多变环境需求满足问题,以环境交互模型为切入点,进行动车组外部环境需求分析。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螺旋式前馈环境交互设计架构;提出一种适用于设计、制造、运维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通用的智能产品-环境交互模型,全面描述智能动车组-物理环境-人环境-信息环境之间的交互行为;通过环境交互设计需求识别、智能产品定位、探索智能产品交互设计解等智能产品交互设计步骤与方法,获取智能动车组全生命周期环境交互设计方案。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系统地描述智能动车组全生命周期多维的、动态的、层次化的环境交互信息,能够有效支持智能动车组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交互设计。  相似文献   

10.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材料非线性界面相对滑移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对四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界面滑移和挠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对单个栓钉的受力全过程进行了分析,表明按照弹性方法设计的栓钉在加载后期进入塑性阶段变形增加,是试件加载后期滑移迅速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生产过程实时仿真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etwork 90分布式过程控制系统是Elsag-Bailey集团八十年推出的产品,在我国许多企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受产品生产年代的制约,N90上运行的许多管理软件运行在DOS环境下,已不能适应今天企业发展的需要.生产过程实时仿真系统将原N90系统中的MCS仿真软件移植到Windows95/98环境下的网络工作站上,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详细地阐述了生产过程实时仿真系统的功能及结构.  相似文献   

12.
Network 90分布式过程控制系统是Elsag-Bailey集团八十年推出的产品,在我国许多企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受产品生产年代的制约,N90上运行的许多管理软件运行在DOS环境下,已不能适应今天企业发展的需要.生产过程实时仿真系统将原N90系统中的MCS仿真软件移植到WindowS95/98环境下的网络工作站上,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详细地阐述了生产过程实时仿真系统的功能及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既有线路三维模型的建立理论及实现方法.通过分析它们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利用航测或外业勘测地形数据,在微机上建立设计线行经地区的三维空间的地形模型;利用横断面数据建立线路三维模型,通过修改地形模型达到地形上显示三维线路模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既有线路三维模型的建立理论及实现方法.通过分析它们存在的困难和不 足,提出了一种利用航测或外业勘测地形数据,在微机上建立设计线行经地区的三维空间的地形模型;利用横断面数据建立线路三维模型,通过修改地形模型达到地形上显示三维线路模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巴尔姆流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输流量是具有一定后效性的随机过程,通常用最简单流来描述.本文引入更一般的流——巴尔姆流来描述运输过程,建立了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从而更客观和有效地反应了运输流中的不同后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运输通道发展对主要节点城市经济影响的预测模型.选取了量化运输通道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建立了以空间经济学中引力模型为基础的经济影响模型,并阐述了利用该模型预测运输通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影响的过程,最后以成渝运输通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姚启 《科技交流》2010,(3):140-143
金阿线红砂岗综合维修段设计,运用创新思维将内燃机务段和综合维修段合建,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了工程投资.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各方面限制因素,合理布置房屋位置,精心优化设备选型,认真总结设计中的心得体会,为以后设计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8.
吴君 《铁道通信信号》2005,41(C00):57-57
ISO9001:2000标准要求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进行策划,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对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切实把握影响产品实物质量的源头,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然而,部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策划这一环节。为此,根据日常的工作实践和体会,对设计和开发策划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铁路站场BIM模型在设计、创建和应用过程中具备统一且正确的模型特征和信息,以铁路站场BIM模型审查为出发点,基于Bentley-ORD软件开发铁路站场BIM模型审查系统,研究站场BIM模型信息标准规则,并搭建了标准数据库,通过信息读取模块获取模型包含构件的所有信息,利用信息审查和信息修正模块将模型构件的实际信息和标准数据库中的信息格式及内容形式进行对比审查、修正,并输出审查与修正的详情报告。研究表明:基于标准化的BIM模型审查体系,使得通过审查的BIM模型具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结构形式与附加信息;利用批量化模型审查方式,实现大规模站场BIM模型的快速、批量化一键审查与信息修正,显著提高了审查效率和模型修正的准确度;通过应用统一的模型审查标准,反向推动了站场专业BIM设计的三维环境的统一,促进了站场BIM三维设计的标准化,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设计模式中资料分散、成果表现形式不直观,易造成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基于信息模型的铁路桥梁协同设计开展研究。通过研究协同设计平台应用及基于信息模型的协同信息传递方式,形成了应用协同设计平台和数字化设计软件开展桥梁设计的方法。提出应用基于公共数据环境的协同设计平台进行分层级资源配置、文件状态控制、标准化流程驱动的铁路桥梁设计项目管理方法,实现了对设计资源、过程、结果的全过程管理,保证了设计信息的有序、高效传递。提出规范专业间信息交互的数据格式,制定与线路、地质等相关专业的信息交互接口,开发桥梁数字化设计软件,利用接口获取其他专业信息模型中的数据,同时对外提供接口访问桥梁信息模型中的数据,实现了基于模型的设计信息高效传递和利用,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该铁路桥梁协同设计方法在兴保铁路信息模型设计中进行了应用,采用协同平台进行资源配置和流程管理,使流程清晰可视化、信息流转可追溯;数字化设计软件的应用,省掉了人工识别和填写资料步骤,辅助桥梁设计模型快速创建。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三维可视化检查分析,直观地暴露桥梁与周边环境及其他专业的衔接问题,降低了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