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雷达是最常见的有效的探测设备之一.它在工作时.向一定空域发射电磁波.该电波遇到信号后便会被反射回来,雷达接收到该反射信号,就会发现目标。反射信号的强弱.取决于度量舰艇散射雷达射频能量的雷达截面积.对于水面舰艇尤其是大、中型舰艇而言.雷达截面积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目标暴露特  相似文献   

2.
在海上环境下发现并拦截低空反舰巡航导弹的问题,对于海军水面舰艇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过去和现在一直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多数舰艇主要的警戒设备是雷达系统,由于反舰巡航导弹的雷达反射面积特别小,加上杂波及电子对抗干扰,而且导弹是飞行在离水面很低的高度,雷达系统发现低空飞行的反舰巡航导弹有一定难度。现在已建立采用红外线搜索和跟踪警戒传感器作为雷达系统的有效补充,因为它能够探测导弹运动及其排出的羽烟所产生的红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舰艇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在现代战争中发展舰艇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几种舰艇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的性能及其特点,论述舰艇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4.
现代战争中,反辐射导弹已经对雷达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本文用马尔科夫法分析了雷达诱饵对抗反辐射导弹的实现机理,结合水面舰艇雷达装备的特点,评估了雷达诱饵方法对抗反辐射导弹的可行性,提出了水面舰艇采用诱饵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5.
信息融合技术在舰艇作战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海战对舰艇威胁最大的目标要数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而目前大多数舰载搜索雷达对低空/超低空掠海飞行小目标的探测。在不同的距离段上均存在盲区;针对典型舰载作战系统体系结构,提出应用信息融合技术解决对掠海导弹探测盲区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雷达隐身技术在水面舰艇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探测水面舰艇的雷达性能不断提升,严重威胁了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世界各军事大国正在研究如何将雷达隐身技术应用于水面舰艇。通过文献调研和动态跟踪发现,水面舰艇主要面临4类雷达探测威胁,而未经过隐身设计的舰艇的雷达散射截面很大。舰艇经过隐身设计后,在作战中能缩短敌方雷达探测距离,降低敌方目标识别能力,有效增强干扰效果,具有很强的战术意义。目前,水面舰艇主要通过精确的外形设计和隐身材料2种技术途径实现雷达隐身。  相似文献   

7.
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是在攻防之间相互交替提高的一个过程。一种新的攻击战术的发展会很快促使一种新的防御手段的出现,而新的防御手段反过来又会促进攻击手段的提高,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作战飞机对海军舰艇的巨大威胁就极大地促进了海军舰艇防空作战能力的发展,使舰艇防空火炮的射速和数量不断提高,而且,火力控制系统和弹药技术的发展也有效地提高了高炮的命中精度,通过由雷达控制的带有无线电引信的中口径舰炮弹药与高射速自动高炮的配合,已经有能力在靠近舰艇的整个空域形成一个密集的防空杀伤区,战后,舰艇防空系统向导弹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特防空杀伤范围向外扩展,使飞机对舰攻击的危险性不断增加,舰艇防空火力的大幅增强又使得飞机投射反舰弹药的距离不断增大,而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的空射反舰导弹的出现使作战飞机在现代化舰艇访空系统面前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8.
舰载光电侦察告警装备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是雷达等舰载探测系统难以替代的,在对抗掠海高速反舰导弹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目前,国外对舰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研制进展很快,已有多种产品问世并装备海军。海面上日趋严重的激光威胁强烈刺激了舰载激光对抗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外新研制的水面舰艇已广泛装备激光侦察告警设备。本文对国外舰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和激光告警设备的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和欧洲,好几项重要的舰艇防空研究计划在实施,不久就可以看到装备有高性能导弹的新一代水面舰艇,而且是新型电子扫描雷达,新型电子支援装备(ESM)以及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s)与此类导弹装备配套。  相似文献   

10.
舰艇编队在航渡过程中如何有效防御来自空中对方的反舰导弹的打击对舰艇编队的生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文章研究了在敌方反舰平台发射了反舰导弹之后,己方被攻击舰艇编队如何通过编队队形的优化配置使得采用电磁干扰的方式进行反导的效果最优。由于各舰的电磁干扰系统是独立运行的,各舰除了要保证本舰的安全也要保证反舰导弹被干扰之后不会二次捕捉、攻击进而威胁到本舰队的其它舰艇。  相似文献   

11.
反舰巡航导弹(ASM)的进步,给水面舰艇的自卫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对付这种威胁就必须研制更复杂,更昂贵的舰对空导弹,以法国ANS为代表的新一代反舰巡航导弹,将能在几米的高度上几马赫的速度掠海飞行,而且可在末段飞行期间实施规避机动。这种威胁实质上已把舰炮系统排除在舰艇自卫手段之外,并用大大地降低了现役导弹系统的作战能力在过去二十年发展中,高能化学激光器似乎已成为舰艇自卫问题的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高  相似文献   

12.
《船艇》1993,(3)
法国 DCN 公司研制一种水面舰艇用来反鱼雷的自我防卫系统(SLAT)。该系统能促使进攻的鱼雷沿着远离被攻击舰艇的方向运动,直到其自持力耗尽为止。而受到威胁的舰艇一边以特定方式与时间差发射假目标与干扰器,一边采取规避运动。现已研制出线状天线样品与实时接收器;反鱼雷假目标与干扰器也在海上进行了试验。另外,为了评估反鱼雷作战系统的  相似文献   

13.
舰载红外搜索警戒系统对反舰导弹的捕捉概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舰载红外警戒设备与舰载搜索雷达协同工作时能弥补雷达探测性能的不足,对来袭的掠海导弹和低空飞机可给出充分的报警,增强舰艇的低空防御能力.通过对舰载红外搜索警戒系统分析,提出了实际计算探测概率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此方法可用来定量评价舰艇防空反导系统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反舰导弹末制导参数对箔条冲淡干扰效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生亮  林龙 《舰船科学技术》2007,29(3):98-100,105
箔条冲淡干扰是水面舰艇对抗雷达末制导反舰导弹的重要手段之一,冲淡干扰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分析了方位搜索角和距离搜索波门等末制导雷达参数对箔条冲淡干扰效果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消除影响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隐身技术或低可观测性技术制造的攻击武器,是未来防空系统重点对抗的主要目标威胁,它对雷达的生存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这就迫使雷达等探测设备加速发展反隐身技术,提高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以对抗隐身技术。主要阐述了反隐身雷达的技术措施和发展方向,并对利用电子战手段对付隐身目标作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6.
引子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是在攻防之间相互交替提高的一个过程。一种新的攻击战术的发展会很快促使一种新的防御手段的出现,而新的防御手段反过来又会促进攻击手段的提高。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作战飞机对海军舰艇的巨大成胁就极大地促进了海军舰艇防空作战能力的发展,使舰艇防空火炮的射速和数量不断提高,而且,火力控制系统和弹药技术的发展也有效地提高了高炮的命中精度,通过由雷达控制的带有无线电引信的中口径舰炮弹药与高射速自动高炮的配合,已经有能力在靠近舰艇的整个空域形成一个密集的防空杀伤区。战后,舰艇防空系统向导弹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将防空杀伤范围向外扩展,使飞机对舰攻击的危险性不断增加。舰艇防空火力的大幅增强又使得飞机投射反舰弹药的距离不断增大,而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的空射反舰导弹的出现使作战飞机在现代化舰艇防空系统面前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17.
猎潜艇又称反潜护卫艇,是指以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的小型水面战斗舰艇,主要用于在近海搜索和攻击敌潜艇以及巡逻、警戒、护航和布雷等。猎潜艇的满载排水量通常在500吨以下,航速24~38节,续航力700~3000海里,自给力3~10昼夜,装有性能良好的声呐、雷达、反潜深弹和火炮等作战武器以及电子对抗系统和舰艇指挥自动化系统等。  相似文献   

18.
出色的软杀伤能力作为水面舰艇自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对抗反舰导弹攻击,是提高舰艇生存能力的途径之一,它体现为舰艇特征信号与对抗之间的平衡。为了对这个平衡进行优化,评估未来水面舰艇的软杀伤概念,必须对反舰导弹的攻击和舰艇自防御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探讨当代和未来水面舰艇的雷达反射截面的预测问题,并针对不同反舰导弹的雷达自导头、特定的水面舰艇雷达反射截面数值和对抗系统的数据,研讨对反舰导弹的防御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讨论海军舰艇战情和威胁评估程序,给出执行战情评估子程序得到的数值结果,子程序是采用MUSE实时专家系统编写,简要介绍MUSE系统及其模拟程序,它为远程雷达,中程雷达,火控雷达,电子支援措施,敌我识别器以及数据链传感器生成实时的空中目标轨迹,给出舰艇战情及威胁评估程序流程图及两个评估程序中最重要的子程序清单,说明在防空护卫舰作战室中,子程序的任务以及使用MUSE专家系统的子程序计算机模型。说明统计实验中,用模拟器在SunSparc10工作站中生成300s的实时空中目标轨迹数据,通过以太网连接将数据传输给在SunSparc5工作站上运行的MUSE战情评估专家系统,对从该专家系统得到的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典型舰艇外形雷达隐身的设计,指出进行舰艇不同截面外形的雷达散射截面比较设计的重要性,给出实际设计中雷达威胁区域的范围和隐身性能综合评价方法与常规设计相比较,验证了全船外形隐身设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