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536名驾驶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家庭月收入)以及基本的驾驶情况(驾龄、车型、周均驾驶里程、驾驶能力)进行调查.使用多重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其中报告在驾驶行为中存在驾驶分心的363名驾驶人的年龄、性别、职业、驾龄、周均驾驶里程和驾驶能力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非固定职业、驾龄在3~5 a在同一方向出现聚集; 18~35岁与驾龄在3 a以内、周均驾驶里程为中途(50~400 km)与固定职业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时,不同性别、不同驾驶能力认知的驾驶人分布出现差异,相对而言,女性驾驶人可能更多地受到驾驶能力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驾驶人的驾驶经验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应用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变化情况,以及2013年不同驾龄驾驶人肇事道路交通事故的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以我国东部某省持证驾驶人肇事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驾龄驾驶人的事故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年以下驾龄驾驶人事故率为10.6/万人,明显高于其他驾龄组;3年以下低驾龄驾驶人和11年以上驾龄的营运车辆驾驶人是驾驶人管理的重点人群.基于分析得到的肇事特征,从完善驾驶培训内容和重点、改进驾驶培训考试方式方法、提升再教育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驾驶人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类型驾驶人的事故倾向性,以湖南省湘潭市2008—2017年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危险暴露量方法计算了中国驾驶人在驾龄、年龄及其交互作用下的事故风险值,并针对不同交通环境,分析了高风险驾驶群体的3类碰撞事故风险.结果表明:相比25~45岁的壮年驾驶人,小于25岁的青年驾驶人在几乎所有环境下都更易发生追尾事故与刮擦事故;驾龄小于1年的新手驾驶人在复杂环境下更易发生追尾事故;中老年新手驾驶人是事故风险仅次于青年新手驾驶人的群体,并且其在恶劣天气下的事故风险甚至高于青年新手驾驶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青年新手驾驶人、中老年新手驾驶人和高驾龄驾驶人的安全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4.
搜集北京市2012—2015年的2 040起两车交通事故中4 080名驾驶人的相关数据,将他们分成有责驾驶人和无责驾驶人2组,比较他们在性别、年龄、驾龄、驾驶车辆类型等4个方面的分布差异.并基于相对危险暴露面法,对有责驾驶人的相对驾驶事故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相对于女性,男性驾驶人更可能成为事故责任方; 2)有责驾驶人的年龄、驾龄均略小于无责驾驶人,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青年驾驶人、老年驾驶人和驾龄小于2年驾驶人外,交通安全管理还应该关注到新购车驾驶人和年龄在47~57岁之间的驾驶人等两个可能存在风险的驾驶人群体; 3)车辆类型对于驾驶人在有责与否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型客货运企业的交通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中国危险品车辆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影响因素以及与小车驾驶人的差异性,采集50名男性危险品车辆驾驶人的DBQ问卷、PDBS问卷、DSI问卷、DAIS问卷、驾驶人基本信息问卷数据.借助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索问卷中各变量的相关性,使用Mann-Whitney检验不同年龄、驾龄、攻击性、积极性4个维度在DBQ和DSI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对于年龄,驾龄对驾驶技能的影响程度较小.年轻男性危险品车辆驾驶人的平均驾驶经验虽不如中年驾驶人,但行车更为谨慎,安全技能水平相对较高.与小车驾驶人不同,危险品车辆驾驶人的驾驶技能、异常驾驶行为与积极性没有明显相关性.攻击性行为频率较高的驾驶人出现违规操作、错误行为、失误行为的频率要高于低频组.利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驾驶人攻击性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限速50 km/h城区道路倾向行驶速度、违规操作总分、过去3年主动事故数可以作为驾驶人攻击性强弱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依次输入模型后,模型卡方值改进为10.513,11.529,14.566,预测正确率依次为76.10%,80.40%,87.00%.整体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值为4.415,最终驾驶人攻击性预测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87.00%.   相似文献   

6.
正每逢节假日,有车一族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驾车上路,但如果不注意行车安全,自驾途中发生事故,破坏旅行的兴致事小,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亡才真是乐极生悲。交管部门分析自驾游典型事故发现,驾龄在6-10年的驾驶人发生事故的概率更高,而疲劳驾驶、为赶路超速行驶等原因易引发自驾路上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驾龄驾驶人由于心理素质、驾驶经验、性格特征等原因,驾驶安全性、交通违法及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的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低驾龄驾驶人安全管理制度法规、模式方法,提出渐进式驾驶证体系、实习期驾驶条件限制、差异化交通违法惩处、防御性驾驶奖励教育等创新管理机制建议,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预防交通事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深度知觉作为评价驾驶员驾驶适宜性的1个重要检测项目,为验证其与事故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选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深度知觉测试仪,对营运车辆驾驶员的深度知觉进行了准确测量,并得到5 008个深度知觉有效样本.通过统计事故组与非事故组驾驶员深度知觉与事故对应关系,得出驾驶员深度知觉与事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然后通过对事故组驾驶员按年龄与驾龄分类,得出年龄、驾龄对深度知觉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只是年轻驾驶员与低驾龄驾驶员在深度知觉的把握性上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情景下自动驾驶接管行为的影响特征,面向驾驶人、自动驾驶车辆、交通环境等内容提出自动驾驶测试研究框架。基于驾驶模拟技术开发自动驾驶测试平台,通过案例验证其有效性,为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测试评估提供有力支撑。研究以接管场景、接管请求时间、驾驶次任务、交通流为要素设计18个高速公路接管情景,邀请被试开展驾驶模拟试验测试。从主观维度探究驾驶人对自动驾驶的适应性差异,从客观维度构建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驾驶人属性因素(性别、年龄、驾龄)和接管情景因素(接管场景、接管请求时间、驾驶次任务)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对接管行为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性别因素对自动驾驶的信任度和状态感知度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对自动驾驶的适应性高于女性;②驾驶人的年龄和驾龄因素对试验前和试验后的技术接受度具有显著影响,对技术信任度和状态感知度具有统计学差异,中年人和老年人、中驾龄和高驾龄人群的适应性相对较高;③不同因素水平对应的接管成功率、正确率和第一操纵行为不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①接管情景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接管行为指标具有显著影响;②模型中引入驾驶人属性因素,发现与接管情景因素存在交互效用。研究基于驾驶模拟技术开发自动驾驶测试平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性,研究结果可为深度挖掘自动驾驶接管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年龄驾驶人驾驶过程中疲劳情况及疲劳累积速度,对比其疲劳产生与变化的差异性,获取不同年龄驾驶人的最优驾驶时间,设计自然驾驶试验,利用Physio生理多导仪采集脑电数据,并采用主观检测方法对驾驶人进行问询。应用MATLAB对采集到的脑电数据进行降噪处理,通过积分获取各时段α波、β波和θ波的平均功率谱密度,进而求得脑电指标Rα/β,Rθ/β,Rα+θ)/β。利用SPSS将其与驾驶时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判断,选取Rα+θ)/β作为驾驶疲劳表征指标。对各年龄段驾驶人的Rα+θ)/β进行均值化处理,并将其与驾驶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分析驾驶人年龄对驾驶疲劳累积速度的影响。对驾驶过程中各时段的Rα+θ)/β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结合主观问询结果确定不同年龄驾驶人的最优驾驶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和中年驾驶人在0~1.5 h内疲劳累积速度相对缓慢,老年驾驶人较快;在1.5~3 h内,青年驾驶人疲劳累积速度最快,中年驾驶人最慢;老、中、青年驾驶人的最优驾驶时间分别为60~75,120~135,105~120 min;不同年龄驾驶人其驾驶经验、体力和精力及外界环境干扰是影响疲劳累积速度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验证了采用Rα+θ)/β作为驾驶疲劳表征指标的有效性,有助于为不同年龄驾驶人安全驾驶时长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开车的心理     
马保才 《驾驶园》2007,(10):52-54
汽车驾驶需手、脑、脚并用,这就要求驾驶员不仅需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的心理素质,须在长期实践中修养而成.让我们从戒除那些不良心理开始,用平安出行的每一天,来书写我们的安全记录.  相似文献   

12.
驾驭的艺术     
8月底,世界时装之都——米兰,我在这里。马自达发布全新设计理念的概念车——轫(SHINARI),这是马自达新任设计本部长前田育男的酋个重量级概念车,当然,前田先生已经在RX8以及Mazda2身上获得了无数的设计大奖,但是这一次的“勒”意义非凡,因为它代表着马自达未来的产品设计方向——魂动(Soul of Motion),这是马自达要传达的重要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13.
郭建强 《驾驶园》2009,(6):92-93
车速、制动和方向 略打点方向,稍加点油门,配合着制动,这些微妙的驾驶动作,很多时候可以作为一种驾驶语言来表达,使这样一个动作能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息,让目标情况知道你的意向,使其依据你的意图作出慢、停、让、过的行为反应。这是一个谨慎、很有意思的驾驶技巧,动作太过了可能会出险情,不到位又有犹豫之嫌。  相似文献   

14.
长途行车,安全为重.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供以下小常识供大家参考.   ……  相似文献   

15.
朱万一 《驾驶园》2007,(8):52-53
在"车行"里流行着这样一些话:"手握方向盘,脚踩生死关"、"十次事故九次快"等等.因此,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情绪、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等都需要提高,并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下面就我的驾驶技巧发表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6.
郭建强 《驾驶园》2009,(2):68-69
只要开车出门,家人总是提醒开车慢一点。新手上路,也总是把慢作为开车准则。那么,多慢才能安全呢?反过来说,多快就不安全了呢(除超限速外)?其实,快慢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郭建强 《驾驶园》2009,(1):78-80
驾驶汽车是一项很具有诱惑力的行为,能让你产生一种难以抗拒的激情,借着清风车影的洒脱,你能尽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或者随时随地蒸发自我,漫行无迹地去到一个自己想去的陌生地方,这是汽车的妙处,是任何其他交通工具都无法比拟望尘莫及的。然而无论何种理由,都不可否认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存在,驾驶的格局需要理性的制约和自控,那是一条平坦的心路,平安的起源……  相似文献   

18.
郭建强 《驾驶园》2009,(4):76-77
环境篇 如果说事故的人为因素可以避免的话,那么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对驾车的影响就是难以左右的了。严寒酷暑,季节更替,昼夜晨昏,风霜雨雪,无不左右着人的精神状态、行为举止。  相似文献   

19.
郭建强 《驾驶园》2009,(5):92-93
交通事故都在瞬间发生,这是因为在行车中,对遇到的每一个情况从判断决策到处理结束,是在一个极其短暂的时间里完成的,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下面的图表列出的是人和车在正常状态下,不同速度的停车距离参数。从驾驶员发现险情采取行动到汽车的制动踏板开始作用,这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制动踏板开始作用到汽车停止,这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总称为停车距离。  相似文献   

20.
朱艳莹 《驾驶园》2008,(4):60-61
夜间正常天气不要开雾灯,可用灯光判断来车情况.此外,夜间行车时还应注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