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开展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 志前置距离研究.通过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试验,分析了驾驶人夜间对过街行人视认距离 随照度及行驶车速的变化规律,构建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行驶车速、平均光照强度 的关系模型.基于安全行驶判别条件,给出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 的确定方法及对应不同路面类型、车速限制值和路灯平均照度的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宜根据车速限制值与路灯平均照度确定,车 速限制值越低、路灯平均照度值越高,前置距离应越大;应用所提出的方法设置夜间限速 标志,可以保证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美、英、法、德在预防交通事故中所采取的策略各有所长.本文就此进行介绍,旨在取长补短.一、美国为降低交通事故率,美国采取的措施之一是限制车速.他们认为,产生事故的原因,首先是个别驾驶人把自己的冒险强加给他人.限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驾驶人在速度选择时强加自己和他人的危险来提高交通安全.限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安全:第一,制定速度的最大界限,目的是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第二,减少速度离散,如在同一时间同样一条道路上减少车辆之间的速度差,由此降低车辆发生冲突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限速值低于 60 km/h的公路上超速 50%以下仅给予警告处分,部分低限速公路无交通监控设施,超速现象严重.以北京市郊某限速 40 km/h的公路路段为背景,设计并实施意向偏好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urvey,SP调查),通过分析 SP数据,并建立随机效用-后悔混合模型,剖析驾驶人车速选择的影响因素,探索超速行为机理.结果表明,限速标志对车速有一定规范作用,其他车辆平均车速的影响会弱化违法监控设备的效果;性别、驾龄、驾驶车型和接受超速处罚的经历均对车速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驾驶人面对超速带来的收益和损失,遵循后悔最小化原则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车辆超速已成为公路管理的突出问题,限制车速显然是交通安全管理运营的有效手段。作为公路的特殊路段,隧道内特殊的通行环境致使隧道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生和救援较为困难,因而应采取限速所示尽量减少隧道内事故发生概率。目前我国公路隧道限速管理中还没有一套全面、详实、有针对性的合理限速及设置限速标志的方法、指南或规范。本文提出了基于道路线形限速和基于运行速度限速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有利于提高隧道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ٶȼ��ٶ����ƵĽ�ͨ��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行车速度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及行车速度与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车速离散性对交通事故的影响,速度限制与行车速度及安全的关系。从驾驶人的驾驶态度和行为、车辆技术性能、道路通行条件、环境条件、交通管理措施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行车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高等级公路限速措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地设计车速和道路平纵线形等条件之间的研究,阐述了高等级公路限速标志设计原则,对高等级公路分车型限速标志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驾驶人在动视力和视野范围内的信息处理能力, 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路段限速值计算模型。根据道路与环境、交通流、交通管理、驾驶人与其他人员以及天气等事故现场信息, 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 将各类信息的出现概率进行量化处理, 并由事故现场基本信息特征计算得到典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的限速值。计算结果表明: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单车道封闭现场路段限速值为70 km·h-1; 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单车道、双车道封闭现场路段限速值分别为806、0 km·h-1; 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单车道、双车道、三车道封闭现场路段限速值分别为80、706、0 km·h-1。  相似文献   

8.
对比中德两国关于道路限速及车道管理的交通法规、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实践的异同,分析了我国道路限速及车道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德国经验,以我国双向4车道和8车道高速公路限速及车道管理的交通标志设置为例,给出了标志设置方案建议,即:货车(或大型车)靠右侧车道行驶,针对客车、货车(或小客车、大型客车、货车)采用不同限速值标志分开设置,根据情况或需要限制货车超车。最后提出了我国交通法规关于道路限速及车道管理方面的修订建议,以及技术研究与规范制定、交通管理实践、驾驶人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交通参与者是人一车一路环境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国内外研究表明,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中人的因素约占90%;人为因素中又以驾驶人的因素为主,占交通事故总数的70%以上。大量事故反映出驾驶人操作行为、认知特性、心理生理状态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巨大的相关性,但由于缺乏技术支撑手段和基础研究实验平台,深入的研究无从开展。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行的安全、有效是道路交通系统面临的一对挑战,其核心是速度问题。车速是交通参与选择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线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机动车驾驶人根据道路和交通条件,总希望以高速换取高运输效率。超速行驶是一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是旅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导致了交通事故次数的增加,同时也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居民小区的交通伤害事件也日渐增多。通过对车速与反应制动距离、伤害事故严重程度、转向关系的分析,得出驾驶员在居民密集的生活小区内应当自觉减速的结论,并提出居民小区内为促使车辆减速而采取的有效措施:竖立限速警示牌和设置强制减速缓冲带。  相似文献   

12.
以确保隧道交通安全前提下的最佳通行效率作为限速的依据,分析了驾驶人通过隧道的驾驶行为过程,标定了关键的驾驶行为参数。基于Vissim仿真软件,建立了某高速公路隧道及出入口的交通仿真模型,观察不同车流量和车速下,车辆的运行状态。在满足高峰流量的基础上,选择最优车流量下的车速,并根据高速公路圆曲线半径与超高的设计对应要求,通过交通仿真验证了高速公路隧道限速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合理限制车速是确保公路安全、高效运营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在高速公路设置限速标志时,应综合考虑公路的通行能力、车型构成比例、道路条件及路侧环境条件,并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设计速度或运行速度值,分段灵活设计。  相似文献   

14.
现代高速铁路建设中,部分高铁线位走向与已有高速公路走向一致且距离接近,高铁运行引发的环境改变对高速公路驾驶人行车安全有较大影响.以距离接近的沪昆高铁与杭金衢高速公路为例,利用微观交通仿真FOSIM模拟不同路侧环境和流量下的多种场景,并以车速标准差和距碰撞时间为评价指标,评估不同场景下的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以此为基础提出安全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铁运行引发的复杂环境会增大高速公路的车速离散性和追尾风险,而对高速公路采取限速手段、建立导向系统将能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量以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统计学方法对城市道路车速运行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并以速度一能见度为变量绘制P-P图,进而分析出符合不同能见度下的车速分布模型。通过不同车速分布模型的建立和P-P图的分析得出:能见度较高时(能见度大于10000Lux时),整体车速波动范围较小;能见度较低时(能见度小于500Lux时),整体车速波动范围较大,该结论印证低能见度下事故率升高的原因。最后,以低能见度下车速的85%位车速为依据,给出低能见度下城市道路车速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路段限速的目的是在给定的路段上设置一个合理的、安全的限定车速。理解这句话至少要抓住两点:第一是对谁来说是合理的,其次是限速和交通安全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合理限速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速与其离散性和事故数、事故严重度以及交通拥挤性密切相关。合理的速度限制可以降低交通事故数和事故严重度,提高道路的运输效率。基于对高速公路运营阶段交通流量的构成及增长分析,提出新建高速公路和非新建高速公路应采取的不同限速策略,并分别给出合理的车速限制建议值,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高速公路限速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车辆速度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美国国会准许各州把乡村州际公路某些路段的限速从89 km/h提高到105 km/h,1995年国家公路系统取消了最大限速89 km/h的规定,并把制定限速的权力下放给各个州,1996年32个州对不同的公路都提高了限速标准.通过对比限速前后交通流的变化,研究速度和交通事故的关系,美国提出了管理车辆速度的原因和方法,分析了限速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提出了管理车速应该考虑的因素,以及执行限速管理的要点.通过介绍美国管理车辆速度的背景、经验和效果,特别是限速作为速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我国的车速管理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道路安全法关于高速公路限速管理的规定,结合一级公路改建升级为高速公路后的道路特点、段落构成、线形指标、运行速度以及交通事故特征等,综合确定限速标准和速度管理方案,为今后一级升高速确定更加安全、合理的运营车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轨迹交叉论的作用原理,对货车超载后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人的因素中,操作不当和车速过快是主要原因;物的因素中,车辆失控和道桥设计缺陷是主要原因。针对事故原因,提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各种措施。尤其应加强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社会和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车辆和道路等的可靠性以及减少使用缺陷,避免人的运动轨迹和物的运动轨迹的交叉,从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