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荼镇隧道的现场监控实测资料,以新奥法施工基本原理为指导,应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量测所得的净空收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指出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的时间效应,为指导施工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自动全站仪隧道围岩变形非接触监测及分析预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述用自动全站仪结合计算机组成隧道围岩变形量测及分析系统的原理、功能及其开发应用,提出全站仪双站自由设站三维坐标非接触量测、单站独立坐标测线、双站独立坐标测线法等围岩变形量测的理论和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数学平差模型,使围岩变形非接触监测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精度。简述全站仪机载软件、数据后处理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在机载软件控制下,无需进行对中、量仪高,全站仪可自动完成对目标点的监测,由计算机进行所有的数据处理、回归分析和预报,为隧道施工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3.
全站仪三维非接触式围岩净空位移量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全站仪自动采集围岩净空位移量测外业数据,并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快捷地获得结果的整个量测过程.阐述了测点的布量原则以及量测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站仪ATR的隧道围岩收敛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站仪的ATR(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功能,使隧道围岩收敛测量自动化,从而提高测量效率。简单地介绍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功能ATR的原理与测量精度,结合隧道内实际情况讨论了ATR在收敛测量中的一些问题,改进了隧道围岩收敛测量的机载程序和后处理程序,得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全站仪自由设站基础上,推导了空间P、Q两点距离的测试误差计算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度,通过对铁路隧道收敛测试误差计算分析认为:(1)PQ之间距离的测试误差my不但与斜距测试误差、天顶距测试误差、水平向量测试误差有关,而且和全站仪与试点P、Q之间的空间关系有关;(2)用全站仪可以进行铁路隧道的收敛监测,但如果隧道变形较小,尤其是运营隧道,仍然使用收敛计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围岩分级是隧道稳定性评价的基础,采用两步分级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出发,综合多因素指标评判分级,为调整优化相应工程措施提供重要依据.通过现场监控量测,获得反映围岩和支护结构状态的数据,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围岩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判据,对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为确保靖宇隧道安全提供可靠依据,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  相似文献   

7.
隧道围岩变形监控量测的实践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强调隧道施工中进行监控量测的必要性,系统阐明量测计划的编制、实施及对测得数据的处理方法,并附以实例。  相似文献   

8.
结合骡坪隧道工程的建设实际,介绍了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工作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监控量测的数据处理以及监控量测成果的分析与应用。得出骡坪隧道围岩变形监测量均不大,基本在30 d内趋于稳定,施工采用上下台阶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根据雪家庄隧道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对围岩收敛量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为保证施工安全、调整围岩支护参数和确定合理的二次衬砌施工时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由测站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法具有测站摆放灵活、无需对中、基准点间无需通视等优点,但是在不同周期测站位置改变后是否会对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产生影响、是否满足精度要求还没有得到验证。介绍了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仿真计算方法,基于该方法对模拟的不同周期测站位置改变后的三种监测网形进行了精度估算,最后验证了基于自由测站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法在测站位置改变后,对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影响很小,能够满足基坑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北塬隧道DK6+ 200~ DK6+ 700段围岩呈破碎浅埋、土石分界、节理发育的分布情况.通过明洞浅埋段增做工作面的可行性分析,介绍了在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明洞浅埋段与主洞施工方案的确定与优化,施工工艺与几项关键施工技术.简述了地质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措施,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围岩挤压变形预测是高地应力地区软弱围岩隧道勘察和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常用的临界埋深法和临界应力比值法均有局限性,迫切需要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隧道围岩挤压变形预测方法。研究结论:围岩挤压变形预测可采用强度应力比进行,建议采用Hoek-Brown经验强度公式和GSI法对岩体强度进行估算,F中地应力应取垂直于隧道走向的最大地应力。挤压变形破坏大都发生在F≤1的情况下,而剧烈挤压变形一般发生在F≤0.5时,可将0.5和1分别作为不同级别挤压变形的临界预测值。实践表明,采用F值法对围岩挤压变形进行预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以贵阳市地铁2号线阳明祠车站为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大断面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隧道塌方破坏过程,明确施工期间大断面隧道塌方破坏过程机制,对比分析围岩和路面的变形。结果表明:通过围岩重力作用模拟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过程,与实际塌方过程基本吻合,弥补了常规加载破坏的不足;围岩渐进破坏过程表现为裂隙出现-裂隙发展-裂隙贯通-围岩塌方,支护渐进破坏过程表现为变形缓慢增加-变形快速增加-裂缝快速发展-支护破坏;围岩渐进破坏与支护渐进破坏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支护变形大幅增加时,应增加支护强度,同时还应及时注浆、打设长锚杆,以减缓围岩裂隙发展,阻断围岩渐进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隧道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塌方发生数量和导致的人员伤亡远高于其他隧道灾害事故。在隧道施工中实现塌方前预警,可大大减少隧道塌方危害。而合理确定隧道塌方预警标准是实现软弱围岩隧道防塌方预警的关键,目前国内外未见成功的报道。因此,需要对隧道防塌方预警标准进行研究,以指导隧道安全施工。研究结论:(1)隧道变形量与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法、施工进度等因素有关,目前规范中的标准值不适合直接应用于隧道塌方预警;(2)软弱围岩隧道防塌方实时监测不同于常规监测,关注的重点是拱顶相对于隧道底部或边墙的相对变形,因此采用相对变形量进行防塌方预警是可行的;(3)隧道防塌方实时监测预警基准值要根据目前规范位移限值、类似工程实测位移最大值和所在隧道工程实测数据综合确定;(4)现场试验表明,本文确定的隧道塌方预警基准值能满足隧道防塌方监测预警的需要,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  相似文献   

15.
膨胀性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亮明 《铁道建筑技术》2010,(11):81-83,104
介绍了凝灰质砂岩隧道的施工方法,分析了凝灰质砂岩的工程特性及施工危害,探讨了膨胀性围岩隧道施工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围岩荷载的确定是进行隧道工程衬砌结构设计的关键。现行铁路隧道规范中深埋隧道围岩荷载计算公式是根据单线铁路隧道施工塌方的调查统计资料建立起来的统计经验公式,多年来,对于指导单、双线铁路隧道的结构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用于指导当前三线,特别是四线铁路隧道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提出一种合理的适合于三线、四线甚至更大跨度的铁路隧道的围岩荷载计算方法,提出考虑围岩变形全过程的"统一围岩压力曲线",并基于贵昆铁路六盘水至沾益段增建二线上的乌蒙山2号四线车站大跨度隧道,开展现场试验,对围岩压力进行监控量测,结合统一围岩压力曲线,提出竖向围岩压力计算公式q=Kγha。  相似文献   

17.
围岩浸水对黄土地铁隧道稳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甲佳  赵可 《铁道学报》2011,33(2):91-95
为了了解黄土围岩在浸水后对隧道周围土体和衬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选择西安地铁二号线南康村-方新村区间隧道工程,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计算模型采用施工和浸水两种工况进行模拟对比,同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黄土地铁隧道周围土体和衬砌结构受力及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浸水后衬砌整体下沉3 mm,地表沉降8.48 mm,...  相似文献   

18.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应急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受地质条件、地势地形、地下水影响较大,设计图中对隧道洞身初期支护尽管采取了较强的支护措施,但实际施工中仍有可能出现洞身沉降、收敛变形过大,初期支护表面出现开裂、剥落、掉块、侵限等情况。结合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实例,就软弱隧道变形处理技术进行探讨、总结,以便于为以后类似隧道施工中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软弱围岩地质区段多的特点,对软弱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软弱围岩隧道变形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从超前地质预报与预加固、施工方法选择、初期支护施工以及围岩监控量测等方面提出了软弱围岩隧道的安全施工方法和应对措施,对于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