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输业由于其生产设施能力固有的资本密集性和资本专用性特征,使得运输企业调整其设施能力的速度要大大慢于消费者对其产品需求的波动速度.运用简单的高峰负荷定价模型,给出运输企业在需求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有效定价,并分析如何确定运输企业的最优生产设施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客运高峰期。运输对象对运能的需求急剧上升,运输部门要投入比平时更多的运输能力,导致其它运输时间段运能的闲置。造成旅客运输企业资源的浪费.增加了运输企业的营运成本。以边际成本定价理论为依据,对公路旅客运输高峰期运价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四川省公路旅客运输高峰期运价制定实际中。  相似文献   

3.
客流高峰期需要对铁路运输能力进行重新分配、调整和加强.通过分析、总结高峰期客流的构成成分以及特性,比较客流高峰期与日常旅客运输组织的差异,从合理组织开行临时旅客列车、加强旅客售票组织,以及加强车站内部组织管理三方面来探讨客流高峰期旅客运输组织问题,为如何快速、有效地满足高峰期客流的出行需求、减轻高峰期铁路运输压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川藏铁路是一条客货共线的一级铁路,动车组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的速度等级差异很大,特别是在一些大站间距情况下,速度差异导致的越行、空费三角区等对能力的浪费十分严重.以通过能力满足远期客货运输需求为前提,分析客货共线运输组织模式的运输组织难度、行车组织安全性、发车间隔均衡性、设施设备合理运用性等因素,建议川藏铁路采...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铁路旅客运输市场结构,定义了铁路客票的价格函数.结合旅客出行行为方式选择模型,定义了铁路客运市场的需求函数并分析了铁路旅客运输的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根据定价目标的不同,分别提出以运输企业盈利最大、以乘客需求最大、以社会福利最大的价格优化模型.在给定数据的简单网络上,对不同的定价模型进行数据检算,对比分析了不同定价目标的价格及收益,证实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冯浩 《广东交通》2005,(4):48-49
[引言]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中,重视将各种运输方式的现有货运站点及运输企业他储设施进行系统内的重新整合工作,在保证其公用性的同时发展个性化服务,以设施功能和新型动作模式保证其与其他各类特流设施之间建立起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运作联系,以物流信息系统为技术连接,使满足物流服务与运输服务需求成为各类运输企业运输业务与物流设施运作业务联系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交通工程设施是保证公路交通运输正常运行和充分发挥公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工具,主要由交通安全设施和机电设施两大部分组成。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工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然而大部分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家庭作坊式生产的居多,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调节和运用价格因素,是运输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把握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常用的定价方法主要以运输价值为理论依据,该理论较少考虑市场机制作用下运输需求变动对运价的影响,难以适应短期价格决策.根据经济学弹性理论,提出了运输价格调整过程中的调价方向、调价幅度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9.
高铁客票定价是多目标定价问题,既要保障旅客福利,又要增加企业合理利润. 以企业利润和旅客福利作为高铁定价目标,考虑旅客差异和不同运距情境下的多种运输方式竞争,研究高铁客票多目标定价. 结合Epsilon约束法构建双层规划模型,根据分层序列思想分解多目标问题,设计松弛算法得到纳什均衡解,由解对应的目标值得到帕累托边界,确定多目标定价最优决策. 计算结果表明,对比量价波动和目标值改进,多目标定价适合票价改革要求,时间敏感型客票和短途客票有较高涨价空间,多种运输方式竞争影响定价实施效果. 将 Epsilon 约束法应用于求解高铁客票定价多目标问题,有利于优化客运企业与旅客利益,为铁路部门提供高铁客票定价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春运为代表的客流高峰期是铁路最为繁忙、紧张的运输时期,临客列车是铁路部门应对高峰期客流的重要举措。为充分发挥临客列车的运输效率,实现临客列车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的合理匹配,本文提出基于"备选集"思想的临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选择模型。模型以可供临客列车使用的区间能力、车站能力、车底数量等运输资源以及客流运输需求、最小客座利用率等为约束条件,以临客列车开行方案所服务的旅客人数为目标,设计相应遗传算法,从备选集中合理选择临客列车开行种类及数量。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优化选择模型及算法,较好地实现了临客列车运输资源的合理利用、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的合理匹配,为临客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收益管理的思想将铁路货运市场分为合同市场和自由市场,针对铁路运输网 络中每个OD,合同市场的运力需求服从正态分布,自由市场的运力需求表现为价格的反应函 数并辅以随机变量来反映需求的波动性.同时考虑列车的停站约束条件,以列车的停站方案、2 个市场运力分配方案和自由市场的运价为决策变量,构建多列车运力分配和定价联合决策的 混合整数概率非线性规划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 有效性.最后以双市场统一定价策略为对比方案,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可有效提高收 益,且自由市场需求波动越大,收益优化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运输对策定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运输企业价与运输时间对策理论定价模型,该模型能在不同运输模式之间进行对策,它扩展了同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价格竞争对策模型,同时把logit多项式分配模型运用于对策之中,分别对静态与动态对策进行分析,这样既便于模型的扩展,又便于对策定价模型进行了全面比较,为运输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运行调整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货物运输的重要形式.本文在分析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其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从运输价格、运输时效、联运机制、联运设施等4个方面阐述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从联运理念更新、市场化机制完善、定价机制改革、经营机制调整等4个方面提出推进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建设机制与发展策略,最后从明确联运发展重点、多元化合作策略、多式联运组织与技术、服务产品定价策略、物流化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同一航线上2家航空货运公司舱位的差别定价决策问题, 建立了动态博弈定价模型, 确定2家公司在各销售阶段的舱位定价; 以大连-广州航段上大连机场货运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例, 分析了2家公司在即期市场的舱位定价和收益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当2家公司采用差别定价模式时, 第1~4、5~6、7~10、11阶段的定价分别为9.7、12.6、13.6、15.2元·kg-1, 当2家公司采用单一定价模式时, 各阶段的定价均为12.1元·kg-1, 即在动态博弈定价下, 无论采用差别定价模式或是单一定价模式, 2家公司各销售阶段的舱位定价完全相同; 当2家公司分别采用差别定价模式与单一定价模式时, 所有阶段的总收益分别为50 928和49 519元, 说明在即期市场上采用差别定价模式销售舱位比采用单一定价模式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当订舱需求受自身定价与对手定价的影响程度的比值分别为1.5、2.0、2.5时, 2家公司在各阶段的舱位定价均逐渐降低, 说明订舱需求受双方定价的影响程度越接近, 双方舱位定价的提升空间越大, 收益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为发挥市场对港口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我国港口竞争性服务收费正从政府统一、指导定价改为市场调节.那么,港口运营商如何基于市场调节机制优化竞争性服务定价策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呢?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根据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港口竞争性服务定价模型,重点比较伯川德竞争与差价补偿定价策略及其利润差异,并进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策略组合(差价补偿、差价补偿)是港口竞争性服务定价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竞争性服务最优定价下港口利润不仅与托运人支付意愿、港口吞吐能力正相关,与价格弹性负相关且存在倍数关系,从而为港口运营商的定价策略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运价制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地制订高速铁路运价,建立了高速铁路运价制定的系统动力学流程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模拟模型和模型的主要方程.在运价的制定过程中,可利用该模型进行模桫和控制系统参数,并可比较充分地反映决策研究人员的意见,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灵活性.以京沪高速铁路运价的制定为例进行了仿真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运价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对运输总收入、运输利润的影响与构建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是一致的,说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速铁路运价测算模拟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从研究国内外交通二氧化碳排放及收费和国内外拥挤定价现状入手,分析了城市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的特征,在总结国内外碳税征收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交通碳排放收费模型;将碳排放费用视为广义出行费用的一部分,进而建立了考虑碳排放成本的拥挤定价双层规划模型,选取实际案例验证其合理性与可行性,也为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定价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last five years witnessed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China's transport industry. Its experiences and achievements will render an important basis and a threshold for the national transport plan of the next five yea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growth of the investment, th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port capacity and volume in China's transport in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from 2001 to 2005.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s as well as its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port demands, it illustrates the features of the government's Eleventh Five-Year Plan for Transport. The paper then proposes objectives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for Transport and describes the key areas of the country's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Finally, the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rinciples and policy orientations of stipulating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measures for its transport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王凡  左志  王涛 《交通标准化》2014,(15):25-31
将出行者按照时间价值(VOT)和地域划分为不同群体,在一个简单路网上建立交通网络模型,分析拥挤收费的公平性影响.研究模拟居民的多种不同出行选择,分析了实施拥挤收费对两处居民各类人群在出行方式分担、行程时间以及交通可达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始发地居民,引入拥挤收费能够降低其行程时间,提高可达性;而对于周边道路沿途的居民,若周边道路通行能力不高,适当的拥挤收费会提高可达性,若周边道路通行能力较好,拥挤收费则会小幅度的减少其交通可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