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从航行条件适应度论证、码头附属设施安全核算和码头主体结构安全核算等方面简述了对超原设计船型的重力式码头靠泊能力的论证内容,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重力式码头靠泊能力论证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温焰清  王多垠  宋成涛 《港工技术》2011,48(2):22-23,36
三峡大坝蓄水水位抬高后,三峡库区的航运条件明显改善,库区水运船舶的大型化和标准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根据交通运输部对码头安全核算的有关规定,库区现役码头如需停靠超出设计规模的船舶,应进行安全性评估和论证.结合几个库区现役码头工程实例的介绍,指出码头靠泊能力评估论证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今后在原设施基础上升级改造库区...  相似文献   

3.
施裕 《中国水运》2006,4(6):47-48
码头结构相对固定,是确定码头靠泊能力的内在因素;船舶航经水域的通航条件处于变化之中,是确定码头靠泊能力的外在条件.码头靠泊能力核查,应以码头结构为主,且提升码头等级所提出的限定条件不得超过相关规范的要求及当地水文气象要素的平均值,而不能因核查论证时的某一通航条件限制了码头的靠泊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港区高桩码头安全管理,对码头泊位进行靠泊试验,研究船舶撞击力下高桩码头的桩基承载力,同时对码头桩基承载力进行复核计算,结果表明:无损检测码头桩基基本完好;在船舶撞击力作用下,码头桩基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安全性较好;船舶靠泊平稳,码头能够承受所观测吨级减载船舶的荷载。  相似文献   

5.
《水道港口》2017,(3):269-273
在役高桩码头检测评估中桩身完整性是必测项目,根据现行水运行业标准一般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抽检数量不少于桩总数的10%或20%,且不得少于10根,当检测发现缺陷桩时,应扩大桩的抽检比例。根据多年在役高桩码头安全检测评估、尤其是交通运输部开展码头靠泊能力核查和沿海港口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现行水运工程和相关行业规范的对比分析,结合桩基完整性检测割桩损伤对码头水平承载力影响计算结果,探讨了桩基完整性检测抽样比例的合理性。提出在役高桩码头安全检测应以码头桩基施工质量合格为基础,以排除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为目的。安全检测时只需考虑在役高桩码头运行年限、靠泊方式、运行环境、异常靠泊率和结构型式等运行因素,选择较不利受力以及外观检查中桩基完整性存疑的桩基作为对象进行验证检测。  相似文献   

6.
结合具体工程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高桩码头在船舶靠泊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特性,重点介绍高桩码头变形特性现场测试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步骤,探讨现场测试中的重点与难点、仪器设备的选型与安装方法等技术问题.本研究可为高桩码头的设计验证和实际靠泊能力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船舶超设计靠泊能力作业现象时有发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以某高桩码头实船靠泊试验为例,进行码头结构靠泊能力测试分析和研究。详细介绍主要的测试内容和方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一种最直接最可靠的码头靠泊能力试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侠  王国芳 《水运管理》2011,33(12):24-29
为推进我国港航业发展,解决港口设计通过能力与港口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避免码头超能力靠泊给港口生产带来的安全隐患,首先分析在超能力靠泊的集装箱船减载后靠泊码头的情况下码头结构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此作业方式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安全可行,然后提出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海事、引航等三方各司其职,共同监管超能力靠泊作业安全,而不应采用三方联合论证“一船一议”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运工程》2006,(B12):164-164
自2007年1月1日起,没有经过核准的港121码头泊位不得靠泊超过设计船型的船舶。大船靠泊时产生的撞击力远远超出小码头的承受范围,再加上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事故隐患。交通部今年发出两个文件,决定全面核查码头靠泊能力。文件确定,此次核查对象为有超过码头设计船型靠泊船舶的记录,且确需靠泊这类船舶的码头。文件同时明确,对限定重力式码头建成投产后年限超过30年、桩基码头超过15年不予论证核准,并对核算的具体条件和技术指标进行了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10.
海事监管基地码头具有靠泊船型尺度小,船舶抗浪性较差,同时对驳稳条件要求较高的特点,因此采用固定式码头与趸船浮码头相结合的形式。天津地区抗震烈度为8°,地震等级高,设置多对叉桩以抵抗水平地震惯性力。该码头临近港湾出口处,冬季流冰较多,设置防冰裙以有效抵挡海冰。以上结构设计方式综合考虑了码头使用的方便性、船舶停泊的合理性、码头结构的安全性,可为类似海事码头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桩码头服役环境复杂,船舶与门机等可变荷载作用下结构变位安全问题突出。然而,高桩码头通常不具备参照基准,且在离岸严苛条件下服役是常态,动态位移监测成为挑战。采用码头无基准动态位移监测技术,对江苏某高桩码头进行实时位移监测。详细分析门机作业和船舶撞击条件下码头位移响应规律,基于码头适用性、安全性提出该码头的两级预警指标。结合数值仿真计算,提出该码头不同吨级船舶靠泊建议。研究表明:门机的作业位置是影响码头位移响应大小的直接因素。码头第一结构段在船舶撞击作用下,因引桥等边界条件的影响,导致A2监测点的位移响应在X、Y方向上均较大。一级预警指标由码头主要荷载作用组合的最大值推算,位移响应值为15.39 mm。二级预警指标由混凝土抗拉极限应力值为评判标准,位移响应值为19.14 mm。相应地,1万吨级船舶靠泊时法向速度不应超过0.19 m/s,5 000吨级船舶靠泊时法向速度不应超过0.22 m/s。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趋势,最大化利用岸线资源,依托锦州港304#、305#泊位靠泊能力提升工程,对码头泊位长度、前沿停泊水域、回旋水域、锚地、航道、码头工艺设备的适用性以及码头附属设施和码头主体结构的安全性,按减载靠泊15万t级散货船舶进行论证。15万t级散货船减载靠泊论证的船舶载重吨不超过10万t级散货船上限10.5万t,对应减载至吃水13.7 m。在合理的限定条件下,码头及水域可满足15万t级散货船舶减载至吃水13.7 m的靠、离泊及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姚迪  冯伟 《水运工程》2011,(5):75-79
高桩码头前后沿同时系靠泊会增加后沿船舶撞击力,使码头结构的横向位移及桩基内力发生变化,针对其受力特点,采用ROBOT对两侧系靠泊的高桩码头受力特性和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ROBOT对实际工程计算的适用性。通过较为完整的荷载组合计算分析,指出:对于两侧系靠泊的高桩码头后沿撞击力的增加使码头的横向位移变大,且对直桩的弯矩和剪力影响很大,在设计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高桩码头靠泊30万t油轮时的抗强风承载力,采用ANSYS APDL和ANSYS Workbench平台,分别建立不同土体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对同一高桩码头结构进行抗风承载力计算,得到两个模型多种工况下码头结构的抗风承载力计算结果。比较了不同土体模型对高桩码头抗风承载力的影响,为现有靠泊大型船舶的高桩码头的抗风承载力验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某高桩码头原建设规模为3.5万t级,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业主迫切需要将码头靠泊能力提升至7万t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码头实际检测情况和业主的需要,详细介绍了原码头为具备靠泊7万t级船舶能力而进行的加固改造方案,可供同类码头加固改造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港外高桥二、三期港区要从原靠泊等级5万t级集装箱泊位升级成靠泊等级10万t级集装箱泊位。对原码头平面布置及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靠泊作业及结构安全性的要求,研究码头升级改造的可行性。提出两种改造方案。经比选后采用打斜钢管桩法,并对陆域斜桩施工难点进行分析、验算桩架稳定性。完成该码头结构升级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华德石化15万吨级油码头工程实例,依据船舶靠泊和拖轮加载应力测试成果,结合码头结构理论计算,本文对码头结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从实测和计算校核两方面论证了该码头提高靠泊能力的可行性。希望该项目对类似的码头改扩建工程有适当的借鉴作用和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道港口》2014,(4):422-426
采用数学理论推导与动力时程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靠泊船舶撞击作用下高桩码头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动力放大效应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多自由度结构在单点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公式,推荐了数值计算时船舶撞击荷载的时程曲线类型及持时,获取了船舶靠泊撞击荷载下高桩码头结构的动力放大效应规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码头结构设计时船舶撞击荷载的取值应充分考虑码头结构的动力放大效应;靠泊船舶撞击下的高桩码头结构对撞击荷载的动力放大系数推荐为2.0。  相似文献   

19.
利用湛江港天然深水航道和港内掩护良好的条件,经充分论证,在一定条件下,将原油码头的靠泊能力提高使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厦门城市规划和港口功能区划调整,需将厦门港东渡港区19#泊位的煤码头改建为5万吨级的多用途码头(按靠泊10万吨级集装箱船预留),拟建的码头结构型式为沉箱重力式。为此,需将旧的高桩梁板码头拆除。介绍高桩梁板码头拆除方案的设计及施工,重点分析岩质海岸地质条件下预制桩的拆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