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LNG码头靠泊Q-FLEX船舶船岸连接系统技术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贤郎 《中国水运》2014,(5):137-140
随着LNG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国际LNG船队Q船容量占LNG船舶总容量约20%;国内已投产的6个LNG接收站气源向多元化迈进,LNG码头提升停靠Q-FLEX是非常迫切的。对福建LNG码头卸载臂、登船梯、橡胶护弦、快速解缆钩、回旋水域、导助航设施等停靠Q-FLEX船舶船岸连接系统进行技术论证,为满足Q-FLEX船舶的靠离泊LNG码头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为预防和控制LNG接收站的作业风险,国际有关公约、标准以及国内标准和中国船级社规范,都要求LNG船(LNG运输船、LNG加注船以及LNG燃料动力船等)配备合适的船岸(船船)连接系统,以保证船岸和船船作业的安全。公约规范标准相关规定在1987年,国际气体运营者协会(SIGTTO)发布了《液化气体货物传输船岸连接紧急切断的建议和指南》。在该指南中SIGTTO首次建议液化气体船舶在货物输送时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17,(4):1-6
生产准备工作是大型LNG接收站顺利从工程建设阶段转向试运投产阶段的重要保障,而海事开港准备又是大型LNG接收站生产准备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是衔接船岸界面及相关作业的关键执行环节。介绍大型LNG接收站海事开港准备涵盖的开港许可办理和技术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对海事开港准备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就LNG接收站海事开港准备阶段如何有序推进、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提出相应建议,以帮助新建LNG接收站项目更快更好地完成海事开港准备工作,推动大型LNG接收站项目顺利试运投产。  相似文献   

4.
如东LNG接收站是我国首次在辐射状沙洲复杂海区建设的大型LNG接收站,工程设计难度大,码头选址和航道设计尤为复杂和特殊。通过长期深入细致的研究,解决了工程设计中的诸多技术难题。自2011年投产以来,已安全平稳运行4年多,至2015年底累计接卸包括目前世界最大的26.7万m3 LNG船100多艘次。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小型LNG运输船装卸货作业时与装卸货码头的船岸兼容系泊问题,以"海洋石油301"为目标船型,使用OPTIMOOR软件以该船靠泊国内某小型LNG接收站码头为例,确定该型船舶靠泊系泊方案,并计算船舶运动以及系泊缆受力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系泊要求。  相似文献   

6.
LNG运输船舶船岸兼容分析涉及到的信息空间跨度大,所需数据数量大,数据格式类型多且难于共享,因此考虑通过建立LNG运输船舶船岸兼容数据库系统,为船岸兼容分析提供有效的支持。通过分析LNG运输船舶船岸兼容分析方法,集成Access数据库开发、OPTIMOOR系泊计算、VB.NET软件开发等技术,构建了船岸兼容分析系统。船岸兼容数据库由三个子数据库组成:终端数据库、船型数据库、船岸兼容分析数据库。系统具有六大模块,对应的有六大功能:兼容性分析、统计分析、系泊分析、靠离泊分析、文档自动生成功能、数据维护功能。通过LNG运输船舶船岸兼容数据库软件系统的应用,可极大地提升船岸兼容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余陈  王春晓 《珠江水运》2023,(9):101-103
介绍了LNG船舶运输及安全风险,概述了船岸作业特点及海事监管依据。通过分析LNG船舶船岸安全管理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从船岸检查制度落实、海事监管能力、法规制度和应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液化天然气终端兼容性是液化天然气船舶终端准入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船舶和终端海事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船岸兼容性研究包括航行兼容性、靠泊兼容性、装卸料臂兼容性、储存能力兼容性和人员进入兼容性等方面。船岸兼容为船舶进出港、靠泊和货物装卸等作业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只有通过了船岸兼容性研究,LNG船才能获准靠泊LNG终端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9.
为了正确使用液化天然气(LNG)终端船岸连接的紧急关断(ESD)系统,通过总结ESD动作及原因,结合船岸连接ESD系统的作用,分析气动ESD连接、Pyle-National电动连接头、光纤连接头、ITT-Cannon电话连接头、Miyaki Denki电动连接头、SIGTTO电动连接系统等类型的标准及工作原理。在LNG船舶靠泊LNG终端时,应根据船岸连接系统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操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剖析长三角地区液化天然气(LNG)市场发展形势,从而为长三角地区科学布局LNG接收站提供参考,开展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梳理影响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因素,对长三角地区天然气需求量进行预测。通过供需能力平衡分析,判定长三角地区LNG接收站承担的进口LNG接卸量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未来2~3年将是LNG接收站的建设热潮。基于未来发展形势分析,从规划布局、功能定位及市场化等方面提出促进长三角LNG接收站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LNG(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危险性高的介质,对运输安全性要求很高。为保证运输的安全性,需要对LNG运输船舶进行特殊保障,并对LNG接收站和大型港口兼容性的问题进行考虑。基于此,本文从LNG船舶特殊通航保障的角度探讨LNG接收站和大型港口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2.
对LNG船市场需求的预测,历来众说纷坛,预测数字的差距来自统计依据的不同。预测LNG船市场需求量时,需要统计的资料有:LNG接收站的数目、液化天然气的去向以及运送船舶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沈忱  房卓  张民辉  赵晓艺 《水运工程》2019,(11):122-126
液化天然气(LNG)船舶进出港时通航排他性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LNG码头适宜规模,以科学引导大型LNG接收站建设.基于多智能体信息交互的港口运营系统仿真方法,建立单个LNG港址单向专用航道模型,研究高负荷状态下2~6个LNG泊位时的船舶进出港及接卸作业全过程,评估LNG船舶相互影响状况下的进出港效率.结果表明,基于目前一般通航规则,单个港址LNG泊位数量2个较优,3个相对平衡,不宜超过4个.当达到4个泊位时,船舶进出港效率明显下降,潜在运营风险较高;且随着泊位数量进一步增多,效率会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0引言海南LNG接收站位于海南省洋浦港神头港区,西临北部湾;至湛江港173nmile,至广州港450n mile,至海口港87 n mile,至八所港54 n mile。主体港区在洋浦湾内,地理坐标为(19°44′00″N,109°12′00″E)。建设可靠泊舱容为8万~26.7万m3的LNG船接卸泊位及配套设施1个,工作船码头1个,同时填海形成约57.2万m2的  相似文献   

15.
张坤 《船舶》2023,(3):97-106
船岸匹配校核是船舶安全靠泊、离泊及进行高效作业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LNG船舶靠泊开展装卸作业前船岸匹配校核程序进行确认与分析,归纳总结匹配校核的基本流程,重点就如何开展船岸间信息交换、资料收集和系泊分析等,指出作业中实际操作的控制要点,突出船岸匹配校核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针对靠泊船舶装卸作业过程中实际操作环节监控、船岸安全检查、港口国安全检查及已通过匹配校核的船舶长期未到港的复审工作提出要求及合理建议,列举匹配校核不充分导致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处理措施,以指导其他岸站充分开展匹配校核工作、进行船岸界面安全检查及港口国安全检查,安全高效完成靠泊船舶的对接、作业、离泊及再次靠泊等相关工作,提高岸站的船舶作业效率,实现泊位运行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以目前国内设计可接卸26.6万m~3LNG船舶中泊位最短的某液化天然气(LNG)码头工程为例,针对码头长度仅370 m时,26.6万m~3LNG船在不同风浪流组合作用下的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进行了研究,以达到LNG船舶安全系泊的要求。主要通过不规则波及规则波作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船艏艉对调试验对比等进行了多手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规则波作用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普遍大于规则波;物理模型试验中,45°斜浪的作用对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的影响最大,30°斜浪次之;船舶艏艉对调停靠时船舶运动量与未对调前的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相差不大,艏、艉缆受力位置分布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较为合理、经济的运输体系,结合LNG运输能力拓展研究项目,以温州新建LNG接收站为例分析未来新建LNG接收站的LNG二程转运(沿海大型接收站→内河/沿海中小型接收站)运输模式,研究转运LNG运输船型选择、船舶需求量。通过经济分析,构建合理的LNG二程转运运输体系,为相关集团企业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LNG船系泊安全,通过引入OPTIMOOR软件的输入矩阵(标准的环境限制条件和LNG码头布置参数)得出系泊分析的输出矩阵(缆绳张力占破断强度百分比、船体承受护舷反力、护舷形变量、护舷承受的压强、护舷与船平行中体的接船面积百分比等参数)。结合某大型LNG接收站实例分析,梳理出影响LNG船系泊安全的直接因素和根本因素,提出优化措施:选取平行中体平滑的LNG船型,缩短橡胶护舷的中心间距,提高橡胶护舷的理基高程。  相似文献   

19.
宁波港域LNG船舶进出港航行安全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宁波LNG码头概况浙江省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的天然气管道工程配套码头(以下简称宁波LNG码头)位于宁波港域穿山港区中宅附近。码头泊位总长度为440 m,泊位走向51°.33~231°.33,可以靠泊8万~26.6万m~3LNG船舶,设计年通过能力为一期进口LNG 300万t,二期进口LNG增加到600万t。假如每次均采用26.6万m~3的船舶装运,一期300万t的量需要24艘次船舶装运,平均每月2艘次,进出航行每月4次。如果装运的船舶吨位小一点,则进出频度将更高。当二期投产时,船舶进出港频度将成倍提高(码头设计船型见表1)。  相似文献   

20.
对目前全球最大LNG加注船,也是世界首款应用薄膜型Mark Ⅲ Flex型围护系统的LNG加注船的线型设计及优化、总布置设计、船岸兼容性分析、船舶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介绍该型LNG加注船的总体开发设计过程,阐述GTT MARK Ⅲ FLEX围护系统、2个相同液货舱布置、2台全回转推进器和1台艏侧推布置等设计创新点;其次,在船岸兼容性、船舶快速性、操纵性和抗横风能力等性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总布置、快速性、操纵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该型船总体设计研究可为同类型船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