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交通是包括市区和郊区地面、地下、高架、水道、索道等道路系统间的公共出行和客货输送.城市交通的特征因各城市的规模、性质、结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具有的主要特点则是相同的:城市交通的重点是客运,客运的高峰在早晚上下班时间;每个城市的客流形成都有自身的规律;城市交通能力的大小与各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您要的报价就是我第一时间的承诺,感受我和您每日相见的诚意;您要的产品就是我降低成本的资源,加强我和您业务往来的联系;您要的便利就是我优质服务的目标,打造我和您真诚合作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当今年前五站的比赛结束后,杜卡迪车手斯通纳以领先雅马哈车手罗西21分的优势来到了本年度的第六站--意大利,而重回故里的罗西在得地利之便的同时,夺得第六站冠军的心里也更加迫切.尽管斯通纳是澳大利亚人,但他所代表的杜卡迪车队在意大利拥有的也是一大批"粉丝",况且意大利站的穆杰罗赛道有一条长约1141米的大直道,这无形中使斯通纳所驾驶的杜卡迪GP7战车充满了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张蕊  蒋坤元 《驾驶园》2007,(10):18-21
我国商用车市场经历了全面复苏的2006年和爆发增长的2007年上半年,持续扩大的市场需求激发了产品品质的整体提升.但是销量的增长并不代表售后服务水平提高,我国商用车售后服务的缺陷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商用车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龙翔 《城市车辆》2004,(5):16-17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惟一与劳斯来斯相抗衡的超豪华品牌,沉寂60年后复出 与梅赛德斯-奔驰一脉相承的德意志血统,意味着德国超级豪华轿车品牌的复兴 迈巴赫品牌首创于上世纪20年代.被誉为"设计之王"的威廉·迈巴赫不但是戴姆勒-奔驰公司(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前身)的三位主要创始人之一,更是世界首辆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发明者之一.离开戴姆勒-奔驰公司后不久,威廉·迈巴赫在其子卡尔·迈巴赫的帮助下创建了迈巴赫汽车公司.基于高超的设计和出众的性能,迈巴赫品牌在20世纪30~40年代间迅速风靡欧洲及北美洲,并被公众视为财富、地位及品味的象征,是当时惟一能与劳斯来斯抗衡的超级豪华轿车品牌.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新型的阳极牵引车,该车是合金冶炼厂矿专用的阳极搬运车的主机,其转弯半径小,机动性好,适合于狭窄弯曲车间的进出,给用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设计得到了实用验证.  相似文献   

7.
晓月 《摩托车信息》2007,(20):50-52
如日中天的Piaggio 从古罗马的辉煌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引领潮流,有着美的传统的意大利,也是踏板车的故乡.享誉世界的经典名车--意大利比亚乔(Piaggio)、畏司帕(Vespa)被视为这个国家激情与梦想的象征,如其久负盛名的斜塔一般,给人以悠悠的遐思和不泯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盛明 《驾驶园》2007,(12):96-97
对于务实的车迷来说,22世纪的车是否能够在天上飞行、或者是依靠微型核能来带动终身无需添加能源之类的预测,恐怕关心者寥寥.但是未来10年或者20年以后大街上的车会是怎样的就没有几个人会不感兴趣了.想一想,20年前像ABS、安全气囊这样的设备只有奔驰、宝马上才有,如今几乎成为普通汽车的标准配备了,再过20年汽车的变化当然应该更大了.  相似文献   

9.
国Ⅲ排放标准的全面实施对2008年整个商用车行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与排放直接相关的国Ⅲ发动机也自然成为行业的热点.专家预言,国Ⅲ标准的实施,有可能带来整个发动机行业的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0.
30年前的宝马 M1由乔治亚罗主持的意大利设计公司完成,名噪一时,它的出现模糊了公路跑车与赛车之间的界限;30年后,为纪念 M1的上市,宝马奇才设计师克里斯·班勒带领它的团队力争将经典重新演绎。  相似文献   

11.
中央开槽箱形断面斜拉桥的涡激振动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斜拉桥采用中央开槽箱形断面时抑制主梁涡激振动的气动措施,以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为背景,对其主梁节段模型进行涡激振动试验,并结合CFD方法分析对主梁采取3种不同气动措施(增设不同开孔率的底板、改变腹板角度和增设导流板)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增设开孔底板可以有效地控制主梁涡激振动的发生,但存在一个最佳底板开孔率;改变腹板角度可以改善主梁涡激振动的性质,但是作为单独的涡激振动控制措施并不很理想;在主梁腹板两侧设置导流板是抑制主梁涡激振动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盾构施工中通过不断地调整区压控制盾构姿态,然而在实际中如果将各分区压力参数设置差距太大会发生盾构姿态偏差反而加剧的情况。结合某城市地铁下穿江河段时遇过饱和软土发生沉降的案例,说明在盾构本身出现沉降偏差时,由于区压调整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盾构推力不均匀反而加速盾构下沉的情况,对盾构推进的区压参数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盾构姿态持续下沉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区压过度调整对盾构姿态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根据盾构推进压力对于管片的反作用力,从力学角度分析盾构姿态的调整是盾构区压设置的调整原理,阐述盾构姿态形成的受力状态是盾构自身偏转量与成型隧道管片受力不均呈现逆向偏差的结果。二者的偏转量是相反的,当调整区压设置导致成型隧道偏转量大于盾构自身偏转量时,盾构姿态将呈现越纠越偏的现象,即为区压过度调整。该结论指出盾构施工过程中姿态调整的误区,并对盾构施工推进参数设置的合理性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3.
廖菲  陶建山  马涛 《桥梁建设》2012,42(3):50-56
为解决华南沿海强风化岩地区桥梁摩擦桩基础沉降问题,以深圳某跨海大桥为例,对该类桥梁基础沉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该桥11个摩擦桩基础桥墩在箱梁架设后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基础沉降。对最大沉降量为42 mm的桥墩桩基础进行钻芯取样分析并对该墩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在该桥墩桩底进行压力注浆的处理措施,然后采用静载试验验证该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桥墩基础出现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的持力层(强风化辉绿岩)遇水软化,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桩底压力注浆后该基础的后续沉降量不足1 mm,说明该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设计温度及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路面结构必须控制的疲劳破坏形式,以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作为控制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指标。通过实测沥青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变与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路面温度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的设计温度,提出了以沥青层中间温度作为沥青路面疲劳开裂分析的设计温度和试验条件。通过实测永久性沥青路面试验路每小时的路面温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了沥青层中间温度的分布规律,对沥青层中间温度与气温、路面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沥青层中间温度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应变响应与温度密切相关,随着路面温度的升高,沥青层底拉应变增大;沥青层中间深度处温度与沥青层底拉应变相关性最高,采用沥青层中间深度处温度能较好地评价路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使管棚受力分析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管棚的实际受力状态,基于注浆加固区域的受力特性分析,提出了考虑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考虑注浆加固区的整体性,对管棚超前支护体系进行受力特性分析,提出可表征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特征参数。综合考虑管棚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特征参数、开挖面前方松动岩土体的支撑作用以及初期支护变形滞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将管棚划分为二次衬砌段、初期支护段、开挖无支护段、开挖面前方扰动段和未扰动段;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建立可考虑管棚注浆加固区整体性影响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并推导了管棚挠度和内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考虑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数据,从而验证了构建管棚模型的合理性。基于建立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分析注浆加固区的整体性对管棚变形和内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固区弹性模量可显著减小管棚的变形和内力。管棚的参数分析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增加钢管直径不能有效降低管棚挠度和内力,减小管棚挠度和内力最有效的方法为合理布置管棚的安装间距和采取合理的注浆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由于工期、经济效益等因素导致的试桩数较少,从而确定出承载力设计值误差较大这一问题,基于数理统计中的极差理论和贝叶斯统计原理,推导出基桩承载力均值的先验分布为正态分布。同时,利用工程地质资料和静载试验结果,采用线性内插公式,推导出基桩承载力平均值的贝叶斯估计的计算公式。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确定的承载力设计值的精度满足工程需要,从而为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提供了概率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红亮 《桥梁建设》2012,42(1):118-122
为解决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相连地段梁体预制、架设难题,以济晋高速公路工程中桥隧相连地段梁体施工为例,介绍该工程中四里沟大桥和四里沟中桥的梁体预制及架设技术.通过梁体预制及架设方案比较,采用在隧道内预制梁方案,解决了隧道口无场地的问题;采用满堂支架配合人字扒杆架梁方案,并通过合理利用现场地形和资源(隧道弃碴),解决了架桥机无法在隧道口架梁的问题.该梁体预制、架梁施工技术适用于梁片数量少、梁体吨位大,隧道口距桥台尾距离小于10 m,且采用架桥机架梁既困难成本又很高的桥隧相连地段.  相似文献   

18.
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对黄土层中地下连续墙的沉降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墙端阻力的大小决定了土体的竖向沉降变形,墙端以下土体的竖向沉降变形主要产生在墙端下约1.5倍基础宽的深度范围内,且沉降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竖向荷载作用下墙芯土体竖向沉降变形值在墙顶附近最大,沿深度方向逐渐变小,在墙端附近其值变化速率最大,墙端以下土体沉降迅速衰减为零;墙外侧土体竖向变形沿深度先增加,由于端阻力的的作用,在墙端附近达到极值,然后减小并趋于零;在水平面上,竖向变形从墙侧向外逐渐减小并趋于零,在墙体接触面附近其值最大;墙周土体的变形模量对基础沉降的影响大,而土体的泊松比对基础沉降的影响较小,提高墙土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有利于减小基础沉降。  相似文献   

19.
徐凌  黄宏伟 《隧道建设》2010,30(3):238-241
针对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施作间隔时间短的工程特点,为掌握类似条件下衬砌受力变化的规律,分析二次衬砌钢筋轴力监测数据及相应的施工工况,研究隧道开挖、围岩蠕变、隧道衬砌刚度等因素对二次衬砌钢筋轴力变化的影响,如二次衬砌钢筋轴力变化曲线可分为2个明显的双曲线变化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受隧道开挖和隧道衬砌刚度的影响,围岩蠕变明显,在其作用下二次衬砌钢筋轴力明显增加,且轴力变化至少在1年后才趋于稳定,第一阶段大约持续33d,此阶段隧道衬砌刚度基本形成,而后二次衬砌钢筋变化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变化主要受围岩蠕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陡坡—岩溶耦合作用对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基于现行规范中的桩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公式,采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4种顶板厚度、5种坡度进行正交模拟试验,分别提出了针对顶板厚度和坡度对于桩基竖向分项承载力的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桩基极限承载力随坡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坡度大于45°时,减幅达到29.83%;当顶板厚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