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无砟轨道施工基础上,从施工的角度对底座板后浇带施工工艺、资源配置等进行了探讨。重点对后浇带连接和张拉距计算以及连接工序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针对路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连续式道床板易开裂的难题,从结构形式、温度应力、混凝土收缩和施工方法 4个方面对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借鉴长大连续梁设置后浇带的设计理念,提出了道床板设置后浇带的分段浇筑施工工艺。从先浇段分段长度、后浇带预留长度、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加强及后浇带施工控制4个方面确定了后浇带结构设计参数及施工保证措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施工工艺对抑制道床板收缩裂缝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长大桥梁上CRTSⅡ型板式轨道中减少张拉后浇带可简化施工工序。本文对一种底座板优化施工工艺进行了检算,结果表明:在拧紧、张拉以及浇筑过程中温度变化将引起底座板产生内力和位移。为保证底座板锁定板温的一致和结构安全,需在张拉之前将各张拉后浇带螺母拧紧,采用位移控制的方法进行张拉,并适当延长临时限位区内的连接长度。在规定的施工温度变化范围内,连接器钢筋应力及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下球铰、滑道及支架为桥梁平转法转体结构中关键部件,下球铰与上球铰组成转动结构核心,为桥梁平转提供转动面。常规预留后浇带分次封固、转盘一次性浇筑,在球铰、滑道支架安装处预留后浇凹槽,再安装定位下球铰及滑道,最后浇筑后浇带内剩余混凝土,完成球铰、滑道及其支架的封固。常规封固工艺工序较多、工艺复杂,且后浇带内作业空间小,施工难度大,混凝土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市大张高铁智家堡御河特大桥施工为背景,通过热固耦合仿真分析,论证取消后浇带的可行性,并对现场施工工艺进行总结,对同类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京沪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长桥底座板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CRTSⅡ型板式轨道板在桥上支承构件是钢筋混凝土底座板,也是连续跨越大量简支梁和连续梁的结构构件。中小桥桥上底座板直接与设置在桥台两端路基中的常规端刺连接,其施工工艺简单可靠,而长桥底座板施工工艺复杂而繁锁。施工前要进行底座板施工单元的划分,临时端刺区、常规区、后浇带的设置,底座板纵连张拉,各浇筑段施工顺序的确定,钢筋搭接后浇带关键施工技术的验证。通过对京沪高速铁路CRTSⅡ型无砟轨道长桥底座板施工工艺研究、施工工艺优化验证,为CRTSⅡ型无砟轨道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长桥底座板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体量、分段施工的地下车库后浇带模板支设生产实践为基础,着重从质量、安全、经济上入手,通过多种方案对比,对后浇带独立支撑体系进行了细部节点的优化。在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材料周转率,节约了成本,同时也为今后类似部位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几年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防止超长混凝土结构有害裂缝的方法一般采取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进行分段施工的方法。但设置后浇带来控制裂缝又会由于后浇带留置的时间长、预留的钢筋锈蚀、建筑垃圾落入后浇带中难以清理,从而影响工程工期和质量。为解决减少超长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跳仓法施工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得到运用。结合实际工程来简要论述跳仓法施工在超长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南京奥体中心大平台为不设缝超长大面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平台的后浇带温度应力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合理地设置后浇带能有效地减少温度应力对结构影响。介绍了大平台混凝土施工时采用的温度应力监测方案和实测数据,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筏板后浇带支撑体系中,常规做法是采用木模板脚手架支撑体系,但随之基础筏板的厚度增加,支撑体安全、质量、工期滞后风险加大,且绿色施工受之影响。燕翔饭店改扩建项目通过研发,并应用整体式钢筋笼后浇带支撑体系施工技术来代替传统的木模板脚手架支撑体系,同时优化后浇带图集做法,剖面由矩形优化为六边形,通过应用证明:工人施工安全风险降低;基础筏板质量得到了提高,防水效果得到保证;且明显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节材满足绿色施工要求。该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证明了该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该技术可广泛用于筏板基础中的后浇带支撑体系施工中,具有很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商品房最普遍的建筑结构形式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车库一般是1~2层,而主体结构主要分布在地下车库范围内,成5~6排矩形分布。主体结构和地下车库的沉降速度不同,为规避沉降差,设计方会在主体结构周圈设置一圈沉降后浇带,而主体结构之间的车库部分在地下仍是同一结构体系。为减少超长结构因伸缩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发生,设计上会每隔40~50米布置一条温度后浇带,将地下车库结构拆分成多个面积相近的区块。后浇带可使结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结构板处于悬臂受力状态,而两侧支承楼板的模板支架长期得不到拆除,影响正常使用,从而增加工程成本,并影响周转材料的存放和结构施工的交叉作业。系统归纳跳仓法施工技术,对后浇带施工质量提出合理措施,并试点应用、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1.
结合合武铁路客运专线石婆店梁厂施工实例,介绍了大体积箱梁混凝土冬季浇筑时蒸汽养护的工艺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2.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在基础底板施工工艺中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结合重庆大剧院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施工工艺中,对施工方案的确定、原材料的供用、双掺大体积混凝土的配置机理和混凝土浇注后的测温结果的分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提出质量控制和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下穿道路或管线等构筑物的地铁出入口通道,选择何种经济合理的施工工法以满足通道上方的沉降要求、减小施工风险一直是个工程难题。结合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电表厂站5号出入口下穿通道工程,介绍一种钢管节顶进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内衬的顶管施工方案,对该方案的比选、施工工艺及钢管节的设计进行论述。该方案可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缩减工期、减小对城市交通及管线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关山隧道超大断面超深公路隧道通风竖井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通过采用凿井专用"大提升机"、"大吊桶"出碴、"大伞钻"进行深孔爆破作业的"三大一深"施工工艺,大大加快了现场施工进度,保障了现场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通风竖井二衬和十字隔墙通过采用滑模技术,实现了同步浇筑,具有施工进度快、混凝土整体性好、无冷缝、混凝土外观质量好、节省材料、劳动力投入少等优点。这对于采用正井法开挖施工超大超深隧道通风竖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云南大理东化肥中转储备库铁路专用线加筋土挡墙筋带铺设施工技术 ,重点介绍施工方案的优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对于多分区断面隧道开挖,不同的开挖顺序有着不同的应力释放、叠加路径,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尤其在接近施工时,开挖引起地层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既有结构的位移和变形。因此,对多分区断面隧道开挖顺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一双井站区间暗挖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为实例,介绍多目标规划理论在新建隧道开挖顺序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结果:通过采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对开挖顺序进行计算优化,并在施工中依靠多项合理技术措施,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一双井站区间下穿地铁1号线的既有线沉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最大沉降值为4.83mm,小于5mm的极限值,确保了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7.
杭州站的地质情况非常特殊.该站第17道(沪杭线下行正线)有11个双线路腕臂钢柱基础,经开挖基坑后测得,距地面600mm以下直至河床面全部为抛填片石,按原设计开挖,则基坑内积水达800mm.用2台三相水泵和5台单相水泵同时抽水,水面下降100mm后就不再下降.经多次现场勘察、论证,同时查阅了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资料后,决定采用在水中进行浇注接触网基础的混凝土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悬索桥门型索塔一般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横梁结构采用支架法与塔柱同步浇筑或者异步浇筑,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平撑杆平衡裸塔内倾带来的位移及应力。本文结合长寿二桥主桥索塔施工实例,针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主要包括液压爬模架体及倒角模板防坠落安全技术优化,横梁预应力采用与塔柱异步浇筑时预应力分级优先施工技术研究及施工缝处理技术优化,水平撑杆安装拆除及主动顶撑力施加过程中的装配式卸落安全技术研究。通过施工技术优化研究,消除传统工艺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结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地处风沙、干旱地区的建设工程,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混凝土结构物经过浇筑后,需采取特殊养护措施,才能保证工程质量,从而造成费用增加.此文以处于沙漠戈壁地区的LX铁路部分区段为例,就铁路轨道支撑层、道床板和桥梁墩台采用特殊养护措施所需的材料和人工消耗及费用单价进行分析与计算,并与常规养护措施进行比较.说明采取特殊养护措施后相应费用的不足.应研究解决费用增加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