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辙是沥青路面表面形成的沿轮迹方向大于10mm的纵向带状凹陷。按车辙深度的不同分为轻、重两个等级,损坏的计量按长度计算,并按0.4m的影响宽度换算为损坏面积。轻度车辙辙槽浅,深度在10~15mm之间;重度车辙辙槽深,深度在15mm以上。  相似文献   

2.
车辙是沥青路面表面形成的沿轮迹方向大于10mm的纵向带状凹陷。按车辙深度的不同分为轻、重两个等级,损坏的计量按长度计算.并按0.4m的影响宽度换算为损坏面积。轻度车辙辙槽浅,深度在10~15mm之间:重度车辙辙槽深,深度在15mm以上。  相似文献   

3.
现场车辙调查表明,路面车辙一般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处,超车道和停车道基本没有车辙,而且车辙较深的路段通常沿车辙带分布着带状泛油.在车辙槽处和停车道上钻心取样,对不同面层的混合料进行对比抽提试验.抽提试验结果显示车辙处沥青产生自下往上的迁移:上面层混合料的油石比增大,中、下面层混合料的油.石比减小.运用非线性粘弹性力学原理解释了沥青迁移的机理,即行车荷载下路面结构产生了剪应力,而剪切应力会产生法向应力.导致沥青材料沿剪切应力的法向产生流动.最后,探讨了减轻沥青迁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永久变形不断累积,形成车辙,车辙进一步发展形成辙槽。此时,对行车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路面激励与车辆在车辙断面的位置有关。按车辙几何特征将车辆在车辙断面位置的不同,分为车辆在车辙底部行驶、车辆跨越辙槽、车辆在车辙侧壁上行驶三种情况,通过实测得到车身运动功率谱分别分析了各自情况下对行车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车辙因素。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永久变形不断累积,形成车辙,车辙进一步发展形成辙槽。此时,对行车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路面激励与车辆在车辙断面的位置有关。按车辙几何特征将车辆在车辙断面位置的不同,分为车辆在车辙底部行驶、车辆跨载辙槽、车辆在车辙侧壁上行驶三种情况,通过实测得到车身运动功率谱分别分析了各自情况下对行车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车辙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车辙病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之一,车辙使得夏季雨天辙槽积水,冬季融雪结冰,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车辙的产生需要一定周期性,根据车辙的发展规律,如何在车辙产生的早期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性养护,延缓车辙发生的速度,推迟铣刨处理的时间,减少维修费用等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微表处修复车辙技术是一项施工方便、造价低、适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车辙是行车道轮迹带上产生的永久变形.由轮迹的凹陷及两侧的隆起组成。根据车辙的不同形成过程,可将其分成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8.
国外沥青路面车辙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外在控制车辙产生的问题上采取的关键做法是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强度,从而提高其抗辙槽能力,应用此种方法可为我国今后类似的施工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高温及重荷载的共同作用下,车辙已成为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难以有效解决的一大难题。车辙基本发生在主车道纵向轮迹上,尤其是长大上坡、道路平交道口及收费站进出口处等速度较慢部位。而玄武岩纤维是一种纯天然、抗车辙能力和抗老化性强的新型环保材料,本文结合了沥青混合料及玄武岩矿物纤维的特点进行了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并与不掺加玄武岩矿物纤维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对玄武岩矿物纤维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3条高速公路(文中描述为A高速、B高速和C高速)沥青路面车辙为分析对象,以《公路工程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对车辙深度的判定标准为依据,分别在车辙深度<1.0 cm、1.0~1.5 cm、>1.5 cm的典型路段,选择同一横断面上车辙形成的的波峰、波谷及硬路肩处钻芯取样,通过对芯样的分层观察、各层厚度值的统计分析。在沥青路面车辙处采用切槽的方式代替路面取芯来判断车辙类型和车辙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的辙槽是普遍存在的病害,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作者参考了有关资料结合参加过的高速公路维修工作,对沥青路面辙槽形成原因分析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高速公路的维修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柳西水厂穿越柳江河底的供水管道过河处河床水较深,横断面呈“U”型,采用整管焊接,防腐,拼装后,浮运至管槽水面,然后充水下沉安装,施工难度较大,介绍管槽开挖管道防腐,焊接,拼装,浮运就位与注水下沉安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积累永久性的带状沟辙。特别是在夏季多高温、水侵害、轴重、超载影响下,极易出现车辙、泛油。尤其是高速公路路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车辙、推移病害,这种路面病害会导致平整度下降,并影响高速行车的舒适性,严重的病害甚至会大大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的设计理论是建立在弹性层状体系基础上的方法,根据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对所结构层材料所发生的疲劳破坏原理进行验算后;通过使用年限决定路面结构层的总厚度,同时具备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亦称为耐久性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的抗高温稳定性系指在夏季高温(通常路标温度60&#176;C)行车条件下,车辆荷载长期重复作用后不产生车辙、推移波浪、拥包等病害的性能。车辙是路面行车道轮迹带在车轮荷载反复作用下形成的永久下陷变形积累的结果,除了影响行车舒适外;还对交通安全有直接影响,车辙内的积水产生高速行车水漂或低温结冰,在恶劣的条件下制动距离无法保障,是路面质量的严重病害及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其物理力学性能与温度及荷载作用时间密切相关,尤其是强度和劲度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衰减,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夏季高温、重交通的重复作用下,由于交通的渠化,在轮迹带逐渐形成下凹和两侧鼓起的车辙现象,该永久性变形是现代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高温病害.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汽车在通常的荷载条件下:永久性变形主要在夏季温度高于25~30℃区间,即沥青路面的路表温度达到40~50℃以上时,已经达到或超过道路沥青的软化点温度,而很容易产生车辙,随着温度的升高及荷载的加重变形继续增大.相反;低于这个温度范围一般不容易产生严重的高温塑性变形,确切说,所谓高温是指高于25~30℃的气温条件.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及病害的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路面病害类型有多重,例如路面泛油、拥包、车辙、沉陷、坑槽、裂缝等现象.本文从裂缝、车辙、坑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及病害的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路面病害类型有多重,例如路面泛油、拥包、车辙、沉陷、坑槽、裂缝等现象,本文从裂缝、车辙、坑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沥青路面裂缝与养护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以308国道南宫至石邢界段改扩建项目为工程依托,分析了重载条件下高性能RAP料柔性基层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采用ABAQUS软件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轴载等级作用下高性能RAP料柔型基层路面结构的弯沉、水平拉应变、旧路剩余基层层顶压应变及剪应力的特性分布和随轴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路表弯沉沿X向呈W型分布,峰值出现在单轮中心;面层表面先产生压应变,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逐渐转变为拉应变,且随着轴载的增加,压应变沿竖向方向有下移趋势;旧路剩余基层层顶压应变沿X向呈U型分布,峰值出现在轮迹中心位置;剪应力沿横向方向呈正弦分布,最大剪应力出现在轮迹边缘处,沿Y向出现在面层表面以下45 cm深度范围内;同一轴载作用下,高性能RAP料柔型基层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均小于级配碎石路面结构;随着轴载的增加,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均随之增加,且高性能RAP料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增加较慢。  相似文献   

19.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动态变化,这直接导致混凝土板内部出现膨胀和收缩变形。已有经验表明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作用会使混凝土板发生破坏。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影响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温度应力的各项因素,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唐津高速公路河北段全长58.209公里,是东北与华北,西南的重要连接线。该路于1997年底竣工通车,经过几年的运营,路面整体状态良好,但局部沥青路面出现坑槽、裂缝、车辙、网裂等现象。为此,唐津高速采取较为先进的微表处技术进行处理。本文就微表处的实际应用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