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人字形板式换热器板片为研究对象,测试单相流体在三种不同组合方式的板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特性和阻力特性并对此进行比较,得出三种组合方式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波纹角度的增加,板式换热器的阻力特性不断升高,换热性能则先增加再逐渐下降。综合板式换热器流动换热特性随流速的变化规律,小波纹倾角模型换热效果最差,但其压损最小;大波纹倾角模型换热效果最好,同时压力损失最大;混合板片模型换热效果和压降都介于小波纹倾角模型和大波纹倾角模型中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与双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螺旋角的关系,通过建立多个不同螺旋角的管壳式换热器模型,运用数值计算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模拟,并对其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存在最佳螺旋角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最优。相同换热器结构的条件下,壳程进口流量对双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最佳螺旋角没有影响。随着壳径的增大,双螺旋折流板式换热器的最佳螺旋角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板式换热器效率低和易结垢等问题,采用脉动流强化板式换热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脉动流场下板式换热器通道内流体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相关试验数据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船用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强化换热因子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状态,各脉动频率下的强化换热因子均大于1.000,其最大值为1.258,这表明脉动流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板式换热器的强化换热效果。同时,利用自主设计的试验台,将试验结果与模拟的努谢尔特数和压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最大偏差分别为12%和10.6%。研究结果可为脉动流强化换热的工程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新型换热器冷通道内,对超临界状态下LNG的对流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入口温度、入口质量流量和壁面热流密度对超临界甲烷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在直通道中加入凹槽结构的强化换热模型。首先采用Ansys Space Claim对换热通道进行几何建模,再使用Siemens STAR-CCM+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和求解。研究发现:局部对流换热系数随着入口温度的升高有所降低,努塞尔数变化趋势与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斜通道内,超临界LNG具有更好的换热性能;当通道入口质量流量和壁面热流密度增加时,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也随之增大;凹槽结构对换热器换热性能有较大的提升,对综合性能的提升较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Fluent数值模拟研究了由船用板式换热器不同人字形波纹板片组成的三种模型内部流场及换热过程,得到了压力损失ΔP、平均Nu数随流速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流速下,三种模型的人字形波纹板式换热器板片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并用相关实验数据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速相同时,H-H模型Nu和ΔP值最大,V-V模型Nu和ΔP值最小,V-H模型Nu和ΔP值大小均介于两者之间。Nu和ΔP的数值分别是换热性能及阻力特性的度量。V-H模型以部分换热性能的损失获得了阻力特性的改善。Fluent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尺寸重量限制,舰船换热器对集成优化设计水平要求较高。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设计中经常同时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2种方法,特别是数值模拟由于其具有高效、精准和低成本优势,使得其在换热器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在对某型集成式换热器合理简化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数值分析耦合传热模型,完成了换热器壳程流场和温度场数值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换热器流动区域中换热比较均匀,折流板强化换热效果显著,但其也相应增加了壳程流动阻力。本文研究为换热器性能进一步提升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极地和渤海湾地区冰期大量细小海冰随水流进入海水管道引起的冰塞问题,以极地运输船海水冷却系统为研究对象,文章利用Fluent软件分别对水平直管和法向弯管进行冰水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在不同入口流速与内循环系统温度的条件下,水平直管和法向弯管对海水-冰晶两相流换热影响的关键因素,以及海水管道内海水-冰晶换热分布情况。利用仿真分析结果,针对海水系统提出了防冰塞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鉴于脉动强化换热技术在提高船舶设备换热性能及除垢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低频脉动流进行强化换热研究。实验在板式换热器冷却水端上游加入以电磁阀为脉动源的脉动流,以强化换热比表征换热效果,并改变脉动流的雷诺数、脉动频率、脉动振幅,探究各脉动参数与强化换热效果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脉动流具有强化换热效果,其强化换热能力与流体流动状态、脉动频率等因素有关;在某些工况下,脉动流会导致弱化换热。  相似文献   

9.
换热器是一种把热量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的装置。由于换热表面污垢的存在,换热器的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为了保持换热器的高效率,有必要定期对换热器的性能进行评估,在线监测的工艺参数能够帮助对换热器换热性能进行预测。本文利用温度和流量等参数计算表征换热器性能相关的指标,并基于共享权重长短时记忆网络(SWLSTM)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历史运行数据对其进行训练。通过与验证数据比较,验证了所建立模型预测的高精度和快速性;同时与传统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可见本模型在预测精度的优越性。通过换热性能参数的预测,能够合理规划停机清洗时间,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0.
徐鹏  肖延勇 《机电设备》2020,37(4):72-76
从传热过程方程式出发,分析了强化传热的主要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壳管式换热器管程和壳程各种强化技术和强化传热机理的研究进展,为壳管式换热器高效换热的方法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在传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含苹 《船舶》2004,(4):35-38
板式、壳管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传热中。近年来.集板式、壳管式换热器优点于一体的新一代板壳式换热器在工业、船舶行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板壳式换热器的结构、性能特点以及与壳管式、板式换热器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从热管的吸液芯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出发,分别对以铜材泡沫金属和丝网为吸液芯的热管进行了传热性能试验研究,两种热管的工质都为质量浓度为1%的Al2 O3纳米流体。试验结果显示泡沫金属吸液芯热管在等温性、换热系数和传热极限等方面都要比丝网吸液芯热管更好,泡沫金属吸液芯热管的传热性能要优于丝网吸液芯热管。  相似文献   

13.
船用膜式螺旋管换热器传热和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5,(8):165-168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膜式螺旋管换热器在高温高压的工况下顺列结构和2种错列结构的对流换热和流动特性,分析径向节距对顺列和错列结构换热和流动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发现:顺列和错列结构对于换热及流动的影响随着径向节距的变化而变化。当径向节距s1/d1.6时,顺列结构的换热系数和流动阻力高于错列结构;当1.6s1/d2.0时,顺列结构的平均换热系数与和错列结构几乎相等,错列结构的流动阻力小于顺列结构;当s1/d2.0时,换热器的平均换热系数和压降与膜式螺旋管的布置方式无关,即顺列和错列结构的换热系数及流动阻力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4.
应用CFD软件对某高炉煤气余热锅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余热锅炉内部的流动和温度分布,分析了各部分烟道中的换热情况以及流场对换热的影响。将数值模拟与热力计算数据进行比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修正热力计算中影响传热系数相关参数的建议,为提高热力计算的精度提供依据,文中的研究可为同类余热锅炉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翅片排列方式影响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以翅片排列顺序不同的错列式和直列式翅片换热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分析并比较不同翅片排列方式的套管换热器与光管换热器的换热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翅片换热器换热系数比光管套管换热器换热系数分别提高了87.8%与98.2%,同时压降分别增加了35.1%和37.6%.错列式翅片换热器比直列式翅片换热器换热系数提高了5.2%.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种余热的复合热源型溴化锂制冷机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船舶动力系统运行时会产生大量多种形式的低品位余热,而这些余热恰好适合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驱动热源,并利用动力系统余热实现船舶的空气调节.介绍了船舶柴油机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几种余热形式,以及复合热源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性能、制冷循环效率和回收这些余热的可行性方案.并与电力驱动的压缩式制冷循环在经济性、安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论述了船舶节能和余热回收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目前各种空气能量回收器形式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食用菌培育室新风和排风间不能交叉污染以及冬夏季的室外新风与培育室排风的焓差大于显热差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热管式全热回收器;以上海地区3000 m3/h风量的能量回收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培育室夏季负荷分析和可回收能量的计算,完成了铜-氟里昂热管式能量回收器的设计;对所设计的热管式全热回收器进行了初步性能试验与经济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回收器传热性能良好,负荷能满足实际需求.经济性分析表明:该回收器经过一年的运行,节约的电费即可回收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开发系统程序时,经常发现相间换热系数过大导致程序计算两相流动时出现物性错误,从而导致计算失败。因此采用RELAP5使用的相间换热系数限制关系式对相间换热系数进行限制,采用水平环形雾状流、垂直环形雾状流2种工况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单纯的采用RELAP5使用的相间换热系数限制关系式并不能使计算稳定,必须减小该相间换热系数限制关系式的最大值才能使得计算稳定。同时,不同空泡份额下能够稳定计算两相流动的相间换热系数最大值限制不相同,且相间换热系数值的大小对空泡份额的计算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立水火弯板温度场热源参数的BP神经网络,并用以预测热源模型的热效率和热源半径。将预测结果作为热流载荷施加到钢板上,应用ANSYS对水火弯板温度场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经算例验证,以BP网络预测结果为参数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所建立的BP网络可以用来对水火弯板温度场热源模型参数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LHP)是应航空航天热控制要求而产生的具有高效传热能力的强化传热元件.文中详细地综述了LHP蒸发器及其系统的理论现状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对比分析了不同理论模型的优势和局限性;概述了微型LHP理论研究方法和结论,指出了应用常规尺度LHP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微型LHP传热特性的不足;同时提出了LHP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