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冰雪、地震两种典型自然灾害对铁路的影响,总结抗击冰雪和地震灾害采取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我国铁路防灾减灾的思考,提出我国铁路应对灾害的防御对策:加快铁路发展,破解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又好又快地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从战略高度提高铁路应急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深入开展铁路抗震技术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西南地区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断裂运动与地震活动、水文地质等地质环境特征及地震、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对策;结合工程实际研究论述了西北地区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系统总结了西北铁路工程地质50年的发展、成就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西南铁路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章简要介绍西南地区铁路网布局与铁路建设规模及主要铁路通道概况.重点分析阐述了西南地区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断裂运动与地震活动、水文地质等地质环境特征及地震、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对策;结合工程实际研究论述西南地区常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隧道涌水、有害气体、采空区、岩爆与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现象及膨胀土(岩)、红粘土、软土、盐岩等特点岩土的工程地质问题;紧密联系山区铁路选线技术、工程地质勘察与测试技术、地质综合勘探技术及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等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系统总结西南铁路工程地质50年的发展、成就与经验,并对21世纪西南铁路建设态势及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中国铁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南方部分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从服务北京奥运会到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加快铁路建设,中国铁路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铁路泥石流防治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扼要介绍了铁路泥石流防治技术。对绕避、排导、拦挡和明洞渡槽等泥石流工程减灾技术的适用条件和减灾效益作了分析总结。为加强泥石流非工程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了建立泥石流防灾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和损失十分严重。从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人手,提出了铁路防灾减灾必须从新线建设的源头抓起,应建立完整高效的防灾减灾信息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预案,对已发生的自然灾害,应进行彻底治理,以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
铁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适应铁路防灾减灾的现实需要,为铁路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的实际标准的选择确定乃至铁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也为同类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论:铁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济效益由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两部分构成,与一般工程经济效益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其中减损效益是分析过程中的重点。可通过建立铁路地质灾害损失核算模型,防治工程成本核算模型以及防治工程经济效益核算模型逐步进行核算与分析,继而确定防治标准和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通过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适应铁路防灾减灾的现实需要,为铁路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的实际标准的选择确定乃至铁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也为同类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论:铁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济效益由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两部分构成,与一般工程经济效益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其中减损效益是分析过程中的重点.可通过建立铁路地质灾害损失核算模型,防治工程成本核算模型以及防治工程经济效益核算模型逐步进行核算与分析,继而确定防治标准和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目前有效铁路规范虽然对地震区选线有一些规定,但没有结合具体的地震动参数,操作性不强.汶川大地震在艰险山区产生的次生灾害非常严重,但汶川地震不同动峰值加速度值大小与山区铁路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选线设计、工程处理有很大差别,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导位于艰险山区高烈度地震区铁路(目前非常多)选线,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研究结论:对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 g、0.15 g的地区,铁路选线可不考虑地震因素;对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 g、0.3 g的地区,铁路选线要考虑地震因素;对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等于0.4 g的地区,铁路选线受地震因素控制,工程设置以易于修复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于国新 《铁道勘察》2005,31(5):39-41
介绍西安铁路枢纽北环铁路的地质环境、人文环境及地质环境对铁路建设的影响,黄土湿陷性、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以及饱和软黄土是北环铁路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环境问题。另一方面,铁路工程的修建引起工程地质环境的改变,阻断了地表排水,破坏了边坡的稳定性,造成了淤积和侵蚀等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震发生后,对铁路桥梁的地震灾害损失进行简捷评估,对于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灾后重建规划十分重要。本文以铁路混凝土梁桥为例,分析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各组成部分及其震害破坏形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铁路混凝土梁桥各组成部分及各种震害破坏形式在桥梁震害评估中的权重,为判断铁路混凝土梁桥的破坏等级和估算单座桥梁的震害经济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福建省境内既有的铁路屡遭台风、暴雨的袭击,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给低标准的山区铁路路基边坡造成了严重的水毁破坏,铁路行车多次中断。在整治、恢复铁路受损路基的过程中,土钉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土钉墙的作用机理、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要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14 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大地震.地震造成玉树县等12个乡镇,近10万人口受灾.玉树灾区海拔高,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设施条件简陋,所以此次地震是继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以来运输保障距离更远、社会依托条件更差、救援环境更恶劣的一次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自救,社会各界积极支援,全力抢救生命,及时救治伤员,妥善安置群众,恢复正常秩序,取得了抗震救灾重大阶段性胜利.交通运输系统坚持军、政、民、企多种运力统一组织,铁路、公路、航空多种方式综合运用,运、修、抢、建各个环节同步实施,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对山区铁路路基工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大的中西部山区铁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分析我国高烈度地震区铁路路基抗震设计的理论及方法,总结5·12汶川大地震后对兰州、西安铁路局辖区铁路路基震害调查结果,归纳山区铁路路基工程震害机理及主要表现形式,提出路基工程防震减灾的技术措施和技术发展方向,研究铁路路基工程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抗震稳定性能对保障国民经济大动脉的畅通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结论:山区铁路选线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技术原则.重视施工及养护维修以减轻路基震害,提倡采用轻型路基支挡结构,建议加大设计理论的研究力度,尽快引入"减震、隔震、延性设计"等技术.  相似文献   

15.
简讯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8级地震,波及大半个亚洲。全国十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人员伤亡惨重。在这场罕见的灾害面前,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难,同舟共济,共同抗击地震灾害。铁道部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机车车辆工艺》2008,(3):I0021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8级地震,波及大半个亚洲。全国十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人员伤亡惨重。在这场罕见的灾害面前,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难,同舟共济,共同抗击地震灾害。铁道部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滇藏铁路三江并流区以高海拔大高差的地貌特征、软弱破碎的地层岩性、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高水平构造应力场等复杂的地质条件为地质背景,具有三江活跃构造集束区区域稳定性、强烈浅表生改造的斜坡稳定性、内动力地质作用围岩稳定性及热液地质作用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在拟建滇藏铁路三江段,本文在对其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性等分析的基础上,从地质防灾减灾的角度,研究区段地质选线原则。研究结论:(1)滇藏铁路三江并流区因其高海拔大高差的地貌、活跃的地质构造、软弱破碎的地层岩性及复杂的水文地质等地质因素,为区段山地灾害的分布发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2)针对三江段区域稳定性问题,铁路选线应遵循断裂带下盘展线、简易修复工程过活动构造、绕避对地震波具放大效应部位的防灾减灾原则;(3)针对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的山地灾害,铁路选线应遵循绕避为先、内移设隧、早进晚出等防灾减灾原则;(4)针对内动力地质作用围岩稳定性问题及热液地质作用问题,铁路选线应遵循或绕避或短距离快速穿越的防治减灾原则;(5)本研究结论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川藏、川青、滇藏等铁路和公路等线状工程地质减灾选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胶新铁路穿越我国东部最大的活动构造带———郯庐断裂带 ,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对沂沭断裂带的结构性、活动性、地震危险性作了详细而具体的研究 ,对铁路走向从多种角度进行了优选 ,保证了胶新线的安全。但由于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 ,加之地震活动和其他地质灾害的发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做好监测和预防工作是减灾和防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突然发生的大地震,震撼了中国,震撼了全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铁道部和各铁路局立即启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抗震救灾,迅速恢复运输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灾情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刚刚经受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严峻考验的中国铁路再次挺起了运输脊梁!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中外铁路设计标准差异,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研究现状及深入研究中国标准及国际标准,分析不同标准下铁路隧道合分修、紧急出口设置、救援通道、待避场坪等设计标准条目差异,并以B国DY高铁项目为依托,对同一隧道按不同标准开展防灾救援设计,得出差异较大的设计结果。较之中国标准,同等条件下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隧道防灾疏散救援设计,人员逃生路径短,疏散耗时少,获救概率更高,但国际标准对应更高的建设及运营维护成本。通过中外标准规范条目对比及实际工程案例设计对比研究,总结出了中外标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设计异同,研究成果对促进中国隧道设计适应国际市场及中国高铁"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