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设置公交专用道会对城市道路交通行为主体产生较大影响,交通效益评价是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构建了公交专用道交通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确定,最后选用模糊决策的方法进行综合交通效益评价,以确定出最优方案,为公交专用道项目决策和方案比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风险型决策方案的评价和选择,应考虑可能面临的风险大小,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决策方案风险价值与风险费用的计算和比较来评价选择方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代建单位评选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代建单位的职责,结合各地招标确定代建单位时的评标标准,建立起对代建单位评选的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代建单位评选方法,招标单位对各指标没有特别偏好时选用C2R模型进行计算评选;否则,选用C2WH模型进行计算评选。针对一般的DEA方法中,有效决策单元过多,不能完全确定出代建单位的中标候选顺序的问题,提出通过构造理想决策单元继续评价的改进方法。实例应用表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代建单位的评选是合适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投影决策方法是一种基于矢量投影的原理建立起来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比较各方案投影值的大小来区分各方案的优劣。利用投影决策方法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与决策模型,介绍了评价步骤,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能提高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合理性。该方法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的评价及方案优选服务,避免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决策偏差。  相似文献   

5.
船舶绕避热带气旋安全-经济决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同时对多个来源的热带气旋预报进行综合处理,对可供船舶选用的绕避方案从安全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同时给予定量评价和分析,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源热带气旋路径集成预报和未来风浪场确定技术、风险分析理论和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以及气象-经济决策理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大洋中船舶绕避热带气旋方案选优的安全-经济决策模型。在对“天丽海”轮7个不同绕避热带气旋方案进行的模拟优选计算中,该模型能够根据决策者的具体要求,优选出效益最佳或效用最佳的绕航方案,得到的结论与多位具有丰富绕避热带气旋经验的船长分析的最佳绕航方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用层次分析法对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决策进行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决策综合评价模型,对BRT、轻轨、地铁进行了综合评价。为交通规划决策者提供了决策方法,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决策单元综合决策过程的复杂性问题及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无法对有效率单元(效率值为1)再排序的弊端,首次将SE-DEA模型引入农村公路建设评价领域,提出建立基于SE-DEA模型的多属性多目标的农村公路建设单元综合决策体系,并给出一套综合评价指标集,通过合理选择并处理输入、输出指标,形成完整的综合决策方法,根据综合产出与综合投入的效率评价值实现对农村公路建设决策单元的综合排序和选优。实例结果表明,该综合决策体系理论清晰、计算方便、结果直观,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南昌地区几种外墙的能耗比较及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围护结构中,外墙是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选择对建筑的能耗和造价均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南昌地区的室外气象条件,以一栋多层住宅为研究对象,利用能耗模拟工具DeST-h对其进行能耗模拟,比较了几种节能外墙的能耗,证明了节能外墙相对传统外墙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通过各墙体的造价分析,计算了各墙体的静态回收期,得到了性价比较高的节能墙体.  相似文献   

9.
决策信息为区间数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群体决策过程中难以精准确定指标权重和专家权重,以及难以得到精确决策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值统计和信息公理相结合的群决策方法.该方法将决策个体对各指标的决策信息采用区间数表示;用集值统计模型计算决策群体对各指标决策信息的综合评价值,在此基础上引入观点分歧度概念,以判定综合评价值的有效性;以有效的综合评价值作为决策群体期望的指标设计范围,根据信息公理计算各方案的信息含量来判断方案的优劣,并给出该决策方法的具体步骤.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在群决策中避免了确定权重的复杂计算过程,降低了决策的复杂度,更加符合决策者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0.
选用6种沥青及3个温度区间,研究了沥青在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的温度敏感性能,借助弯曲梁流变仪、动态剪切流变仪、布氏旋转粘度计,分别对各个温度区间的沥青温度敏感性能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选用低温模量指数表征低温区沥青的温度敏感性优势明显,选用中温模量指数作为中温区温度敏感性评价指标优势明显,选用粘温曲线斜率n作为高温区温度敏感性评价指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城市公共交通一卡多用系统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丈对城市公共交通一卡多用系统的经济评价基础进行了研究。首先以随机效用理论建立了一卡多用系统业务量预测模型,对系统成本和效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讨论了系统的经济评价指标,并提出不同应用环境中评价指标的确定和选取方法,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实际工程中CS外墙板温度裂缝情况,采用ANSYS8.1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普通CS外墙板和加强型CS外墙板的温度应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对两种墙板温度应力和裂缝形式的比较,说明了加强型CS外墙板能够提高墙体刚度,有效降低墙体的温度应力,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利于该种新型墙板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是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关键。在分析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AHP和TOPSIS的供应商选择模型,同时把AHP和TOPSIS综合用于供应商的选择评价,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选择合适的停车设施,不仅能满足停车需求,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阐述了停车设施的分类及特点,在分析停车设施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停车设施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采用灰色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不同区域适宜的停车设施进行优劣排序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针对独立停车场建设项目,研究了采用客观条件逐层递进分析法选择合适的停车设施的步骤,构建了完整的停车设施选择综合评价体系。最后,以南京湖南路商业区附近一拟建停车场项目为例,利用该评价体系得出其适合采用机械式停车设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整车噪声仿真分析的部件声学指标分解方法;将高速列车的部件声学指标按类型分为声源指标和路径指标2种主要形式,分别基于声线法和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建立了高速列车的车外噪声预测模型和车内噪声预测模型,通过选定的初始参数作为计算输入,预测车外、车内噪声,并与车辆顶层声学指标进行差异化对比分析;基于声源贡献、路径贡献与参数灵敏度分析,考虑多目标优化,确定了声源部件和路径部件的声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噪声源的指标分解,基于整车车外噪声仿真分析,当车外噪声预测结果满足声学设计目标且设计裕量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时,此时的声源参数输入即可作为一组声源指标分解结果;对于传声路径的指标分解,基于整车车内噪声仿真分析,当车内噪声满足声学设计目标且设计裕量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时,此时的路径参数输入即可作为一组路径指标分解结果;当声源指标或路径指标不满足整车噪声要求时,则需要进行声源或路径的贡献分析,计算主要贡献声源或路径的参数灵敏度,通过对主要贡献声源或者路径进行修正迭代,使之最终满足声学设计目标;低噪声设计需要不断综合多项指标的反馈,合理地调整部件声学指标,确保声学指标分解满足顶层目标,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实际中决策者决策理性的有限性缺陷,将多目标格序决策方法引入到轨道交通线网方案比选中,构建了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多目标格序决策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指标类型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综合决策者主观权与数据离散度客观权去计算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结合决策矩阵,通过对各方案综合差异值的计算,实现备选方案的格序化排序,应用该决策方法对...  相似文献   

17.
编组站是铁路技术作业的基层生产单位,在车流组织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编组站建设或改造投资巨大,因此有必要对其站型选择进行慎重考虑。实际运转作业中,单向系统与双向系统各有优缺点,同时,编组站的布置还要受到很多技术因素的制约,因而,仅仅依靠简单的定性对比分析来确定站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定量比对研究,构建站型选择的量化标准。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首先着眼于确定单双向系统选择的技术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定量研究反向改编列车对单向系统及折角车流对双向系统各自的影响,从车流结构角度得出影响选择的技术因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单向三级三场和双向三级六场为代表,构建能力约束条件下的典型单双向系统的择优比对模型,并通过徐州北编组站进行实例验证,从中看出,从车流结构入手,根据各种车流在编组站所消耗总费用的高低来进行站型选择不仅切实有效,而且经济科学,同时,这也为全面定位编组站的规模和布局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18.
隧道洞口段铺设保温层不能完全解决寒区隧道的冻害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型寒区隧道空气幕保温系统,采用叠加原理、分离变量法和贝塞尔特征函数建立列车风影响下寒区隧道温度场计算模型,研究不同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行间隔时寒区隧道温度场的分布规律,验证了新型寒区隧道空气幕保温系统保温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当外界气温为 ?30 ℃,围岩地温为5 ℃时,隧道洞口段铺设保温层已无法满足寒区隧道保温需求,应与主动保温措施联合;寒区长大隧道结构防寒不应仅在洞口段,若列车运行速度大(大于200 km/h)、列车运行频率高(间隔小于30 min),寒区长大隧道需要全隧道防寒;50 m的保温空气幕联合1 050 m的保温层可以满足外界气温为 ?30 ℃、围岩地温为5 ℃、列车运行速度为300 km/h、列车运行间隔为10 min这种极端情况下寒区隧道的保温需求.   相似文献   

19.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n external thermal composite insulation system, thin rendered expanded polystyrene (EPS) board, was built with ANSYS 1.0, which had two forms: one with window and one without window.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PS board had very good insulation capacity at both high o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concentration was produced in the center of wall and around window, and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was observed at the edge of board and the minimum deformation was in the cen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