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地下车站端头盾构井是整个车站结构受力最复杂的地方,为确保其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安全,必须对盾构井结构进行准确分析。以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程岗厦北站东端盾构吊出井为例,利用ANSYS 13.0建立盾构井结构的空间计算模型,研究端头盾构井主体结构各主要构件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端头盾构井空间效应显著;通过建立空间计算模型可避免平面简化模型对墙体转角处边界约束条件和板侧向刚度的不合理假定。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预测模型精度,简化模型数据需求规模,提出基于空间加权的LS-SVM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预测模型。基于交通网络距离重新划分车站的影响范围,提出分距离影响带的线型和指数型空间权重系数方程,结合空间权重系数,输入区域特征变量和车站属性变量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LSSVM预测模型,运用动态改变惯性权重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DCW-APSO)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取。应用模型预测2011年成都市地铁1号线部分车站客流,并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明显提高客流预测精度,简化数据需求量,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补充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站中庭方案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蓼  王鹏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2):50--51,55
介绍某地铁车站因站位设置及管线原因采用特殊的中庭方案,以获得良好的空间感觉。与一般标准车站相比,结构侧墙及柱受力不利,因此将车站简化为平面框架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构内力表明,结构侧墙及柱受力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证明这种新颖车站形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BIM技术在地铁工程的应用仅局限于三维建模、管道综合和4D施工模拟等方面,在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方面尚无成熟的范例和工程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及结构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协同设计方法,采用BIM技术进行地铁车站协同设计;研究基于BIM协同设计模型的地铁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建模方法,创建地铁车站BIM结构计算模型,并将结构计算模型导入Midas gen,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结构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进行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供采用BIM技术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下空间的种类进行分类后,介绍了国外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工作实践提出了地铁车站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的模式可分为地铁车站设计时预留商业开发空间,地下空间开发时预留地铁车站空间和地铁车站与市政工程同步进行等三种。  相似文献   

6.
以地铁车站公共区负荷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继续完善地铁车站公共区负荷计算方法,用该负荷计算方法得到的数据作为输入参数,应用TRNSYS软件建立地铁车站公共区逐时负荷计算模型。以南方某屏蔽门地铁车站为例,用该站夏季某时间段的实测负荷数据对TRNSYS模型进行验证;并用该模型对负荷影响较大的因素做详细分析,挖掘该站的节能潜力,得到在关闭新风阀和提高车站控制温度时,该站公共区负荷可分别降低68%和42%。希望可以应用该方法为地铁车站公共区空调设计、运行和能耗管理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某城市高架地铁车站为背景,通过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地铁高架车站的抗震性能分析和研究。计算结果为该高架车站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分析方法可为同类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站设计中,对通道接口梁采用单杆件计算模式得到梁内力大,而采用整体计算模式得到接近实际受力状况的通道接口梁内力,并得到设计可用的简化计算折减比例。  相似文献   

9.
以佛山地铁魁奇路站实际工程为背景,对地下车站进行了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以反应位移法建立了地铁车站二维结构计算模型,求解了地下车站受地震荷载作用下响应结果,并与静力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以研究地铁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变化规律。基于Midas GTS NX软件,应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建立了结构和周围土层为一体的整体计算模型,通过模态分析求解了结构体系各阶的自振频率和各阶振型;模拟了地下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动态特性,揭示了地铁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时程反应及结构整体变形状况。  相似文献   

10.
地铁出入口大跨度接口梁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空间计算模型对地铁出入口大跨度接口梁的内力等进行数值分析,提出接口梁空间计算模型及其内力计算结果,对比传统平面简化计算模型的内力结果,得知空间计算模型结果更接近接口梁的真实受力状态,接口梁的扭矩不是受力的控制性因素,而接口梁的弯矩接近弹性支座梁的弯矩。  相似文献   

11.
地铁十字换乘车站预留换乘节点的结构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柯  林蓼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3):28--31
十字换乘地铁车站预留换乘节点的结构受力复杂,采用有限元程序建立空间计算模型,分析预留换乘车站节点范围的梁、板、柱内力,找到应力集中部位,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保证车站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从空间环境的角度对地铁车站设计进行人性化探索。从地铁车站空间组成入手,重点分析了地铁车站的外部及内部空间特点,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提出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功能空间,保持空间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并且有序组织客流,可创造出人性化的地铁车站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轨道交通物联网监测数据,从点、线、面三个层级,构建不同时间粒度车站、线路、网络的客流密集度指数计算模型和算法。车站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综合考虑影响车站密集度指数的关键区域(出入口、站台、楼扶梯、换乘通道)的拥挤程度和拥挤范围因素;线路的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综合考虑车站和区间的影响;网络的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由各线路的客流密集度指数加权得到。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地铁客流出行规律一致,可较好地反映地铁拥挤程度,为地铁客流运营拥挤状态评价和辅助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王绍勇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1):85--87,95
针对地铁车站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过大的问题,对地铁车站用电设备工况进行论述,同时对影响配电变压器经济容量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典型地铁车站的负荷计算结果,应用现值成本法,对地铁车站采取不同容量配电变压器时的总费用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铁车站配电变压器经济容量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站结构截面控制内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一般采用将荷载满布到结构模型进行内力分析,并未考虑不同活载布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从而导致部分截面设计存在安全隐患。文章以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红牌楼南站结构模型为例,运用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活载布置下结构的内力进行比较,得出地铁车站各截面控制内力所对应的活载布置,为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地铁车站设计的总结与研究,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简化设计、施工程序为目标,对地铁车站各类标准化设计进行探讨,给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商业开发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对地铁服务功能的定义,探讨了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问题。通过对乘客需求和商家的调查,提出了对地铁车站商业开发价值的看法;地铁车站内有着广阔的商品和服务需求;经营利润主要来自于大量的即兴消费;应尽可能发展适合联销经营的商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地铁车站结构的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武汉市一地铁车站结构,采用FLAC3D软件建立其三维计算模型,研究100年超越概率为10%的武汉人工波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三维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离车站结构端部1.5倍车站结构宽度的横断面可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考虑;车站结构纵向跨中的横截上结构内力及变形均最大,因而按平面问题计算的结构进行结构设计,结构是偏于安全的;地震荷载对柱端弯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侧墙,对板的影响最小.该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市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14号线某站为地铁车站上盖物业结构形式,文章采用时程分析法、粘弹性人工边界,建立结构-基础-地基整体计算模型,对地铁车站上盖物业这种地下+地上复合结构进行专项抗震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组合工况在地铁结构设计中不起控制作用,地下结构的最大相对水平位移峰值发生在地下结构顶板上,应加强对其抗震设计,切实提高地铁车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市民的日常出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铁车站空间品质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提出了对提升地铁车站空间品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