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与安全》2013,(10):1-1
从2001年立法准备算起,在苦等了12年后,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终于盼来了汽车三包。虽然8月底、9月初国内大批汽车厂商的“三包抢跑”,有些抢10月1日三包正式实施“正日子”的风头,但这还是一件对中国汽车产业、汽车消费和汽车社会,产生长期、深远影响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汽车终于要被纳入“包修、包换、包退”的规定范围内了。这项千呼万唤“驶”出来的汽车三包规定草案,很快吸引了包括汽车销售商、制造商、进口商、修理商和用户的多方关注。汽车“三包”到底能不能真正兑现?“三包”规定能否真正成为规范汽车市场、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利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认为,汽车“三包”能否走好,关键看它能否成功跨过“三个坎”。  相似文献   

3.
半岛 《时代汽车》2012,(2):72-72
从汽车“三包”提起至今,已经历了7年时间,如今它又峰回路转来到消费者面前。7年前,汽车“三包”为何“神秘”地没了下文,如今重新启动,各种阻力是否会再次跳出来横亘在汽车“三包”的面前?客观地看,汽车“三包”政策真正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汽车“三包”在我国历史上史无前例,被列入立法程序当然是件令消费者高兴的事。但是,这部法规以什么样的面目公诸于示,最终能否一路走好,取决于立法、执法、汽车产销环节、消费者、媒体的良性互动。同时,也需要在执行“汽车三包规定”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对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华汽摩配》2005,(3):28-29
“茫”点一:三包能否“走好”? 今年3.15来临之际,汽车终于要被纳入“包修、包换、包退”的规定范围内了。然而,对汽车厂商、消费者及政府部门来说,三包能否真正成为利民政策,心里还真没多少谱儿?  相似文献   

6.
《汽车维修》2005,(2):1-2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于去年底亮相。这份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草案包含了一条重要信息:购车30天内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退货。此外,草案还规定整车“三包”有效期为2年或者4万公里,在“三包”有效期内.汽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凭“三包”证办理免费修理。在整车“三包”有效期内,  相似文献   

7.
6月1日,北京汽车正式对外公布了汽车“三包”实施细则(含退/换标准、流程和费用),确保消费者在享受“三包”服务时有据可循。  相似文献   

8.
《汽车实用技术》2013,(12):110-110
汽车三包实施已经一个多月了。当前,比较廷出的一个问题是,部分汽车经营者设置违规条款减免三包责任。如部分汽车生产者在《维修保养手册》等随车文件中,添加“消费者只能在4S店维修保养,否则不承担三包责任”等霸王条款,部分汽车4S店在购车合同中也设置了类似的“附加条件”,超出汽车三包规定的三包责任免除范围,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国家质检总局娃陷产品管理中心有关领导近日表示,短期内将力争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栋 《汽车与安全》2013,(10):16-17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会议,针对消费者和汽车厂商关心的三包问题做出详细的说明。据悉,汽车三包管理信息系统将全面投入使用,争议处理技术咨询人员库也已完成建库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发言人明确指出,目前外界盛传的汽车三包标准会让汽车三包“缩水”为误读。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12,(8):8-8
汽车“召回”、汽车“三包”等这些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的管理条例和责任规定,多年以来就像一个难产的婴儿一再延迟出生。其虽不会“胎死腹中”,但却令人心焦。固然“召回”、“三包”是有区别的,前者大都属于先天性的,即存在着设计和配件采购、装配时的缺陷,并涉及到使用安全性;后者则带有个别性、偶然性,并受年限和行驶里程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召回”)是以国务院第626号令的形式发布。而在这一时期《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三包责任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第150号令发布(2013年10月1日起实行),以及《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主要零件种类范围及三包凭证》(以下简称“三包”)(征求意见稿),作为一项国家标准也在网上公布。就这样,人们长期议论的“召回”和“三包”都已出台。这是国家保护人民群众、保护消费者利益,以民生利益为重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汽车产品“三包”政策),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前一稿相比,此次意见稿进行了5个方面的重大修改,使消费者利益被更大化。这意味着历经7年之后,汽车产品“三包”政策终于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汽车产品“_一包”政策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史一个的大事,它将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和保护也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以人为本、和谐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汽车产品实行"三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作为一种大件商品,在我国还属于高档消费品。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又将到来,社会上关于汽车产品实行“三包”的呼声不绝于耳。汽车不同于其它商品,其质量出现问题,往往会给用户带来财产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损失,因此人们对汽车质量问题非常敏感。近年来,对我国汽车产品实行“三包“的呼声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14.
吴言 《时代汽车》2006,(4):75-77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已经过了,社会上关于汽车产品实行“三包”的呼声不绝于耳。原因是随着国产汽车的持续不断降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质量产生不信任感。而且汽车作为一种大宗商品,在我国还属于一种中高档消费品,如果对质量问题处理不当,会给用户带来财产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损失,因此许多用户对汽车的质量问题非常敏感。因此,近年来对我国汽车产品实行“三包”的呼声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15.
政策·人事     
《时代汽车》2011,(2):16-20
汽车“三包”政策年内出台 拖延六年之久的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规定(简称“三包”)有望在年内出台。 今年1月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均收到了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汽车“三包”政策征求意见稿,该政策的正式出台已经箭在弦上。据消息人士透露.令年全国“两会”上将对汽车“三包”政策进行相关讨论,可能将于今年八月份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16.
<正>汽车三包规定实施五个月,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质量体系的完善,督促汽车经销商优化汽车售后服务。但是,汽车三包规定的细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需要相关部门落实强而有力的监督。随着"3·15"消费者维权日的日渐临近,不禁要联想到于2013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汽车三包规定。汽车三包规定实施五个月以来,使消费者的汽车维权变得有法可依,这对于规范我国汽车市场有着重大意义。汽车三包实施五月成果渐显汽车三包规定平稳、有序地运行,这对于规范我国汽车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无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质量的比拼俨然成为了众厂家赢取市场的新战场。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邱建国表示:"汽车三包规定给消费者的维权和保障加了一个很重的砝码。"  相似文献   

17.
听到汽车“三包”政策在 2004年 10月初正式出台的消息,不由使人想起了才兴起的汽车“召回”话题。国家质检总局在 2004年“3·15”宣布,我国将从 10月 1日起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对于消费者来说,汽车“召回”政策的出台固然是好事,但汽车“三包”才是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汽车消费者投诉难的问题。1 召回与三包汽车“三包”规定指的是家用汽车产品的修理、更换和退货责任规定,实行谁销售谁负责“三包”的原则。草案中规定的“三包”有效期为:汽车使用 2年时间或者行驶 4万km以内。在这期间,汽车产品出现质量问…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安全》2013,(10):120-121
第一条为落实《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规定”)中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信息备案和公开制度,规范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争议处理技术咨询人员(以下简称“专家”)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9.
信息     
售后服务国标有望明年出台欲解汽车“三包”执行难题
  在《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实施1周年之时,规范汽车售后服务的另一项相关政策--《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在9月底发布,这一政策有望在2015年正式出台。新政策进一步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为了贯彻包括“汽车三包”在内的相关规定,汽车生产及其授权销售、维修企业(包括进口汽车经营企业)应告知消费者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维护、修理汽车产品,不得限制、干预消费者自主选择维修企业和维修服务,不得以汽车在“三包”期限内选择非授权维修服务为理由拒绝提供维修服务。  相似文献   

20.
2012年6月27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有了汽车“三包”承诺,消费者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其实,现实情况总会比规定中的条条框框更复杂,汽车“三包”中的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