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汽车热在中国大地的不断升温,各种外国汽车纷纷出现在中国的道路上,中国正在成为万国汽车俱乐部。面对奔驰而来的各种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汽车,要全部知道它们的名字和身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汽车世界正是在这种“人与车的缠绵”中变得异彩纷呈、蔚为大观。同时,由于人们赋予汽车以更深的意蕴,汽车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文化传统、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2.
岁月蹉跎,斗转星移。如今,被世人誉为中国汽车业的创始人饶斌已经作古仙逝,但这位汽车界泰斗的名字,将会永炳史册,享誉我们东风人的山城。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我们在谈及旅行车的时候,仍旧有些陌生,即便在国内有部分媒体的宣传,但似乎也并不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甚至有时我们的这些想法也会受到同行的质疑。不过我们依旧认为在推行汽车文化的道路上,旅行车文化是需要被消费者和汽车爱好者群体去熟知和了解的。这并不是一种强加意识的文化,而是一种有感知性的文化渗透,它和超跑文化、老爷车文化一样,是汽车文化中重要的分支。  相似文献   

4.
范仲 《时代汽车》2013,(10):30-35
从汽车产业到汽车社会,从汽车社会到汽车文化,直到汽车社会需要的汽车文明,必须寻求人与人、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多种关系转化为矛盾冲突之后的和谐之路,创造出健康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将是所有“汽车社会”参与者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福瑞迪听上去是个非常中国的名字,表达了厂家对这款车美好的祝福。同时我们看到,福瑞迪的整体设计很国际化,突显了时下流行的设计理念,国产后的福瑞迪也让我们第一次领略到了起亚汽车全新家族脸谱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莫名收购     
6月3日,一则关于美国悍马品牌被中国一家民营企业收购的消息,让崇拜悍马汽车的我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腾中重工,何许人也?竟然时之间,这个名字让无数汽车界的人们和我们这些才识尚浅的车迷们似乎感觉“如雷贯耳”。我开始关注起这起所谓的收购案。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危难的时候,汽车行业需要稳固的供应商,这对我们也是机遇。我们在中国期望建立稳固的基础,特别是在技术、质量、服务和人员等方面。中国目前的汽车市场依旧保持增长,只是增速放缓,我们对中国未来的汽车市场依旧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8.
品中华     
《汽车杂志》2007,(2):21-21
中华,一个让中国人骄傲、自豪的名字;中华,一个让中国人看到了自主品牌汽车未来的名字;中华,它不仅代表着华晨、更代表着中国与中华民族,中华是最能代表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9.
三脚蜘蛛     
《汽车生活》2013,(2):75-75
如果只看“Spyder”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辆敞篷跑车。其实也没有错,这辆车也当真没有顶篷,不过它还少了一个轮子。对于三个轮子的车应该属于什么车,归类控们一直很头痛。其实,卡尔·本茨发明的第一辆汽车就是三个轮子,而且很多品牌也出过三个轮子的汽车。但现在人们心目中普遍认为汽车应该是四个轮子。特别是在中国这种汽车文化欠发达地区,三轮车基本是农用车、残疾人代步车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蓝河  王伟 《车时代》2009,(3):70-75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和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对于一些“老外”来讲,拥有一个响亮帅气的中国名字已经成为了新一种时尚,连大众汽车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跑车——Scirocco也在登陆中国市场的同时,给自己起了一个正式的中国名字——尚酷。  相似文献   

11.
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经典车型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是有一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却一直回响在我们的耳边——甲壳虫。甲壳虫汽车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款车,而是一种经典的汽车设计文化和永恒的时尚潮流。  相似文献   

12.
陈洪基 《时代汽车》2013,(10):40-45
汽车文化一方面客观表述了汽车社会存在的问题,社会的发展价值,理问题和矛盾。一方面挖掘了汽车辩证地引导人们处汽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汽车文化发展周期较短,滞后于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目前,汽车文化的平台和载体主要集中是大中城市,其融入和延伸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13.
“是汽车产品引领汽车文化,还是汽车文化引领汽车产品?”这是所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中国车企目前都在研发产品和销售产品。但是没有引领汽车文化的发展潮流,汽车文化建设必然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2013年1月作者走进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4.
顾翔华 《时代汽车》2013,(10):36-39
谈起“汽车文化”,人们并不陌生,但是关于“汽车文化”的定义,以及如何繁荣汽车文化,还有待探讨。在此,就“繁荣汽车文化构建和谐汽车社会”谈一些个人观点,主要分三部分内容:一、关于文化;二、关于汽车文化;三、和谐汽车社会需要汽车文化。  相似文献   

15.
饶迭 《时代汽车》2004,(11):22-26
饶斌,这个名字已与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振兴史融为一体,在喜庆中国上海大众阅世20周年之际,饶达先生应本刊之约就此撰文,旨在深和认识上海大众,乃至中国汽车工业。饶斌,西方誉之为“中国汽车之父”,中国官方称之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李岚清同志在为《饶斌传》作序称誉其为: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6.
他们成就了汽车工业发展,他们带来了汽车设计的革新,他们促进了汽车运动的普及,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百年汽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许多人的名字更是与他的品牌一起流芳百世。当我们回顾汽车百年历史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的从脑海中涌现而出,使我们禁不住翻开那尘封的往事,目睹他们每一个人当年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60年前,中国汽车工业蹒跚起步,汽车文化开始萌芽。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文化建设也随之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加强汽车文化建设,使其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进而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平衡发展,构建和谐汽车社会,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轿车情报》2007,(8):102-104
当我们反复观察研究那些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中国的汽车设计师所设计出来的汽车作品时,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把符号化的文化元素硬扣在造型和内饰设计上。换句话说,就是太流于表面,注重“形”的表现,而达不到“神”至的境界。这也是目前我国汽车设计领域所面临的最大困境。  相似文献   

19.
《轿车情报》2012,(4):40-41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我们会发现很多厂家不再单方面注重个体车型的热卖。而是发掘一个品牌的认知度,让其成为一种流行。针对中国汽车市场这一特性。《轿车情报》在北京举办了一场以“品牌的文化定位——谈MINI品牌在中国的文化传播”为主题的汽车沙龙,邀请到了MINI品牌管理总监朱江和多名重量级汽车媒体嘉宾,大家在轻松的气氛中对MINI的品牌定位和有效传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汽车知识》2009,(9):2-3
明年1月1日起,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总质量在3.5吨以下的汽车将在车身醒目位置贴上这个黄色标签,它的名字叫“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到时我们买车时将看到每个车型的市区油耗、市郊油耗和综合油耗量。然而,就是这么个理论油耗标示,让许多媒体误读为“真实油耗”。作为专业杂志,不得不站出来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