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obby 《车时代》2011,(4):70-75
对于上海车展来说,没有大名鼎鼎的北美车展那么奢华招摇,也没有日内瓦车展的得天独厚。但对于国人来说,在国内欣赏车展也会更加“务实”。所以这次选择了几款在中国市场较为成熟的车型!来和老朋友见面。  相似文献   

2.
每届类似北京、上海的车展都会受到业界的追捧。作为中国车展的后起之秀,刚刚闭幕的广州车展也不能例外。然而,其中一些声音尤其值得玩味,诸如“广州车展缺乏国际性”、“广州车展越来越沦为地方性车展”等等。此种论断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当今中国汽车展览业鱼目混杂、良莠不分的“批判”和“抗议”。但仔细想来,诸如广州这类大型车展空间是“地方性”还是“国际性”的争论再次甚嚣尘上,是不是也能让人看到其中隐藏着一些消极的情绪?古语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国的大型车展就没有可学之处吗?  相似文献   

3.
柳柽  阮锦程 《汽车杂志》2005,(6):88-105
本次上海车展公众日首日参观人数高达8.6万,车展期间总参观人数近40万人,而12万平方米展出面积、超过1000家参展汽车相关厂商、前所未有的首发量产车、专程捧场的国内概念车,使上海车展量现出中国规空前的汽车盛况,在规模上已经超过北京车展和东京车展,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一进展馆,便即淹没在车潮人海之中,汽车盛世恍如来临。  相似文献   

4.
2011注定是个车展年,从年初的底特律车展,到刚刚落幕的日内瓦与酋尔车展,紧接着正如火如荼开幕的上海与纽约车展,短短4个月的时间便迎来了5个国际级车展。由于车展的过于密集,加上美国复活节日期比往年晚了一些,纽约与上海车展时间“撞车”,导致部分厂商不得不组建两组人员分别负责两个车展的组织工作,以应对上海车展和纽约车展几乎在同一时间举行的问题。诚然,人员能够分开赶场,但是车辆又该如何分开展示呢?选哪些车参展?到哪个地方展示?这样的问题肯定让厂商们纠结了一阵子,但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如此一来,上海国际车展看起来更像国际车展,而纽约国际车展只好甘做嫁衣,摇身变成了一个国内车展。当  相似文献   

5.
上海车展刚刚结束,各网站的报道大战业已收官,作为中国国际车展(上海车展/北京车展)连续六届官方战略合作伙伴的搜狐汽车,在各项数据指标中明显占优,成为网民了解车展的首选网站。  相似文献   

6.
束道 《汽车杂志》2007,(12):242-242
近年来,一有外国的大型车展,国内各式媒体就会大篇幅争相报道,像法兰克福车展、日内瓦车展、以及东京车展等,令你目不暇接。这对我们车迷来说,是一种福气。  相似文献   

7.
《汽车杂志》2007,(10):80-82,84
法兰克福车展素有世界汽车工业“奥运会”的美誉,并与巴黎车展、日内瓦车展、底特律车展和东京车展并称为当今最负盛名的五大车展。本届法兰克福车展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法兰克福成为国际汽车厂商展示自己的舞台,多款车型全球首发,各汽车巨头通过其概念车展示自己的未来汽车设计理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江浩 《时代汽车》2006,(8):22-23
采访第四届广州车展,除了欣赏靓车美女,也听到不少“陈言烂调”——中国车展太多太溢。包括广州车展在内,都被一味地打入了具有“地方色彩”的冷宫,仿佛这类“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车展在中国根本就无必要。然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却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中国的车展并不多”!针对两种观点,记者专访了业内资深专家贾新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中国汽车展会的一大盛事——2007上海国际车展4月即将拉开帷幕。车展历来是各大汽车厂商攻城掠地的桥头堡,即将举办的上海车展也成了商家必争之地,将新车在大型车展上亮相成为了各路汽车商家的一个屡试不爽的招数和套路。  相似文献   

10.
占强  张莹  杨絮 《世界汽车》2007,(1):104-123
北京车展已经结束一月有余了,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车展.甚至是世界上前五名的国际车展.它在喧嚣与繁华之后给中国汽车工业留下了些什么?预示了什么样的中国汽车未来?这些需要细细地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