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汽车主动控制悬架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动控制悬架有使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操纵安全性得到改善,本简要地介绍了国外汽车主动控制悬架系统的发展及现状;给出了流量控制型和压力控制型两种控制方式的简图;阐述压力控制型主动悬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天棚阻尼器控制、最优控制、预见控制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的企业家们越来越感到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才能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内部控制的理念逐渐被企业界所关注,这一工作虽已取得成效,但是在企业不断革新、不断迎接市场挑战的形势下,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和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三大目标和五大组成部分: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等五方面开展工作,为实现各项"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和遵从性目标"而自觉奋斗。本文对国外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理论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直流无刷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在汽车电动化变革时代受到高度关注,除了提升电机本身功率密度升,控制理论与应用技术一直是创新研发领域的热点。过去的20多年,恒压频比、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无感控制以及弱磁控制理论相继出现,并在工程应用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综述了56篇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控制算法以及控制算法的代表性论文,总结其发展进展,讨论了汽车电动化所需高性能电机控制算法的挑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及现代控制理论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按期完成,合理安排资源供应、节约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因此有必要对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着重从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基本方法、措施、主要任务、影响因素、控制原理、具体实施以及检查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为进一步更好的实施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提供了一些必要的看法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对液压挖掘机的主泵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总功率控制、功率设定、高压切断控制和中位负流量控制4个方面分析了主泵排量控制原理,并总结了DH225LC-7型液压挖掘机主泵控制系统的特点,以期为使用和维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发动机振动隔离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发动机橡胶悬置、液压悬置、半主动悬置和主动悬置的工作原理,由于被动悬置不能满足运载器减振降噪的要求,半主动悬置和主动悬置已经成为发动机减振降噪发展方向;分析了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包括悬置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介绍了发动机振动隔离控制中几种主要的控制方法,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最优控制等。最后提出了发动机振动隔离控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神经网络的柴油机轨压模型补偿容错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控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时变性和扰动性,传统的控制方式难以精确控制系统的轨压。基于BP神经网络辨识得到了非线性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模型补偿容错控制方法。该方法在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加入一个基于梯度下降算法的误差补偿控制器修正输出偏差,实现了对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时变性和扰动性的控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传统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相比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抗扰动性。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具有四轮可独立控制和响应速度快等突出优势,对增强车辆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车辆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的系统,需研究解决各个控制器相互耦合、过驱动系统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核心问题,这依赖于多维 (纵向、横向和垂向) 集成控制模式和容错控制。对现有研究进行分类和总结,从传统单一维度控制到多维集成控制,综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和发展现状,重点归纳了汽车动力学集成控制的多层结构及其应用,特别是集成了纵向-横向-垂向动力学的综合控制。最后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盂凡斌 《北京公路》2003,(6):25-27,19
本文主要对公路工程监理的内容,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和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应用LMS自适应前馈控制、LQR控制和模糊PID控制3种方法对发动机电磁式主动悬置进行研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主动悬置控制系统模型,并以车身垂向加速度为性能指标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了采用上述3种控制方法时主动悬置的隔振能力、鲁棒性和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主动悬置的控制上模糊PID控制方法优于其他两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