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温致变色材料对路面表面温度特性的影响,通过将道路石油沥青与温致变色材料拌合制备温致变色沥青,采用有限单元法(FEM)建立模型对温致变色沥青及常规道路石油沥青的路面温度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掺入温致变色材料的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与常规沥青路面相比大幅度降低;常规沥青路面与温致变色沥青路面相比,表面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温致变色路面降低了路表温度且具有较低的热流,这均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高速公路上大面积使用,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本工程项目采用了首件工程认可制,笔者根据江苏省《高性能沥青路面(道路石油沥青Superpave25)下面层施工指导意见(修订版》的要求,结合现场施工情况进行总结,以指导后续施工。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用水量对泡沫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选用了70号道路石油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对不同发泡用水量的沥青进行RTFOT及PAV测试,以疲劳因子G*·sinδ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70号道路石油沥青随着发泡用水量的增加,极限疲劳温度增加,在常规发泡用水量(1%~2%)条件下,抗疲劳性能略有降低;SBS改性沥青在常规发泡用水量(3%)条件下,抗疲劳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新型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研究与实际工程应用,论证新型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在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适用性,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新型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为改性沥青SMA13+改性沥青Sup20+道路石油沥青LSM25+水稳基层;沥青碎石基层LSM25在60℃温度下动稳定度可达2 676次/mm,并且拥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与抵抗拉伸变形的能力;LSM混合料层的"疲劳极限"约为70με。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沥青路面老化及长期老化程度的占比,选择京藏高速公路改扩建右幅某段通车19年未加铺的路段进行研究.采用上下面层分层铣刨的方式,回收了旧沥青混合料,并对其开展旧沥青、回收混合集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上面层沥青路面老化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过程中的老化占全寿命周期老化程度的65%,长期老化只占35%.下面层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6.
结合新疆克拉玛依石化大道和昌盛路工程实例,通过50#硬质沥青、集料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及检测来评价KLM-50#沥青的高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夏季炎热地区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可采用改性沥青。而中、下面层可以采用高温性能优良的硬质沥青体现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7.
玻纤格栅的性能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路交通量和汽车载重量的增大,对路面结构的破坏日渐加重。国内外对加筋格栅沥青混凝土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加筋格栅具有减薄沥青层厚度、防治反射裂缝。不均匀沉降等特点,能够加强沥青路面的结构性能,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现结合京化高速公路使用玻纤格栅处理新旧路连接、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埃索70#石油沥青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中的应用,在分析泡沫沥青产生原理及发泡特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试验室进行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与性能对比,结果显示:(1)埃索70#石油沥青的发泡温度为160℃,发泡用水量为4. 0%,旧料最佳含水量为6. 2%,最佳沥青用量为2. 0%;(2)通过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对比,认为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可应用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或下面层;(3)与其他冷再生技术相比,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无须再生添加剂、施工开放交通快,再生混合料强度高、疲劳寿命长、且不产生收缩和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关于岩沥青改性AC-25沥青混合料用于路面结构下面层研究较少且不够完善的问题,结合南方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岩沥青AC-25下面层试验路修筑实践,对岩沥青AC-25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材料组成设计,并通过室内试验对其主要路用性能指标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推荐AC-25沥青混合料级配曲线靠近级配范围的下限,确定岩沥青改性AC-25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3.8%;通过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检验,推荐改性AC-25沥青混合料时岩沥青最佳掺量为2.25%。研究成果可供岩沥青用于我国南方地区沥青路面下面层的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娄新高速公路起点至茶园互通段为利用原潭邵高速公路娄底连接线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中、上面层采用了橡胶沥青混凝土,同时在基层顶面设置一层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在此基础上,通过室内系列试验,研究了新型橡胶沥青的贮存稳定性、级配设计、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橡胶沥青突破传统橡胶沥青只能采用间断级配和高油石比的局限,采用了连续级配和低油石比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均能满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是一种节能环保型沥青路面材料,沥青用料较低,施工便捷,同时其力学强度可达到高速公路基层或下面层的要求。为了详细探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主要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试验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再生混合料不同因素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分析了高速公路橡胶沥青路路段路面结构,阐述了橡胶沥青路段路面结构的特点,针对高速公路橡胶沥青路段路面结构进行试验研究,采用CAVF试验方法设计出适合的路面表明层、中面层以及下面层。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橡胶沥青路段路面结构与材料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橡胶沥青路面铺设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路面结构保护作用,使用周期长,能有效预防路段病害,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沥青路面产生永久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分层分区叠加思想",建立了考虑车辆重复荷载、路面材料特性及温度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沥青路面永久变形预估方法,研究了预估模型中参数的确定方法。推导了重复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本构模型,结合三轴重复加载试验数据研究了沥青路面各结构亚层沥青混凝土的蠕变柔量的拟合方法;通过对试验路温度进行实测,确定了年各代表温度区间内标准轴载作用次数;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各亚层偏应力分布;最后运用该预估方法对綦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建立的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够较精确地模拟沥青路面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废旧聚乙烯薄膜与废轮胎橡胶粉对辽河A 10 0甲普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改性效果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辽河普通道路沥青经聚乙烯复合改性后 ,高温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得到显著地提高和改善 ,抗老化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低温性能也可有所改善 ,聚乙烯复合改性沥青砼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抗水害和抗疲劳性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低温抗裂性也有所改善 .  相似文献   

15.
研究废旧聚乙烯薄膜与废轮胎橡胶粉对辽河A-100甲普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改性效果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辽河普通道路沥青经聚乙烯复合改性后,高温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得到显著地提高和改善,,抗老化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低温性能也可有所改善,聚乙烯复合改性沥青砼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抗水害和抗疲劳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低温抗裂性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依托衡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项目,从50号硬质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和试验路铺筑入手,讨论了50号硬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工程实践表明,对于湖南地区而言,选择硬质沥青混合料对于克服目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损坏及降低工程造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依托广东某高速公路路面一标和路面二标,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压实度的变异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析了下承层、碾压工艺、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压实厚度、压实度取样方式等五个主要因素对压实度变异性的影响,最后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压实施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沥青道路运行时间的增加,沥青老化程度不断加剧,沥青路面初期会出现细小裂缝、面层脱落、松散等早期轻微病害,如果不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理,将会加快路面损坏,缩短路面使用寿命。研究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再生层材料的再生性能和扩散性能,再通过案例分析沥青路面双层还原固封技术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再生层材料对老化沥青的三大常规指标改善明显,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和扩散性能,老化沥青路面通过双层还原固封技术可改善老化沥青路面的渗水性能和耐磨性能,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引起宁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泛油病害的原因,结果表明: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夏季路面温度持续较高是泛油产生的外因,另外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与路面厚度不匹配、混合料粉尘含量偏高、粉胶比偏大、沥青存在由下面层到上面层的迁移、混合料级配设计的不合理也是泛油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轩铭 《北方交通》2020,(10):59-62
通过沥青路面层间剪切强度试验,研究竖向应力、粘层材料、洒布温度、洒布量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层间抗剪强度与竖向荷载有着良好的线性相关性,Super PCR有着更好的抗剪性能,洒布温度越低,抗剪性能越好,这与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有关;当沥青洒布量较低时,层间抗剪性能逐渐增大,而当沥青洒布量较大时,层间抗剪切强度降低;灰色关联分析中对层间抗剪强度影响排序为:竖向荷载乳化沥青洒布量温度,并且竖向荷载关联度达到0. 78,而最小的关联度也为0. 63,可见总体上这三个影响因素对层间抗剪强度影响显著;严格控制超载、重载现象,减少竖向荷载对沥青路面的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