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结合联网收费环境下现有路径识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以衡阳至邵阳高速公路路径识别为例,提出路径识别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此环路的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路网复杂度加大,精确路径识别将成为解决路网数据拆分的主要方法,概率路径识别将作为补充手段加以应用。研究和推广多义性路径精确识别是有效推行电子收费的核心,也是从根本上解决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拥挤,解决收费纠纷和拆分矛盾,提高运营效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路径识别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射频标签技术是解决路径识别的一个最佳方法。相信通过增加车牌识别技术来堵塞射频屏蔽问题造成的漏洞,路径识别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最终解决.我国的联网收费工作也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汽车标准信源体系的建立是解决我国公路交通管理难题的有效方式。以800/900MHz无源RFID技术可建立起数字化汽车标准信源体系平台,通过建立该平台,可形成不停车收费及路径识别的应用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实现不停车收费及路径识别功能,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拓展应用,提高我国公路交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冯海伟 《交通标准化》2013,(11):122-125
射频技术是解决联网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的一种可行技术.目前,国内已有个别省份采用该技术解决路径识别问题,但未进行国内大范围的推广.从射频设备的准确率、标识站点的设置方式、标识站与收费站的位置关系、收费站点间交通流分布等几个方面,分析整个识别系统中可能产生的理论误差,并引入综合误差度的概念对系统误差做统一标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路网规模和交通量的增大,联网收费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用户对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由于道路投资主体增多,路网结构变得更为复杂,联网收费范围扩大以后,因为二义性路径的存在,道路投资者之间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鉴于此,通过利用目前先进的远距离RFID(射频识别)技术,对高速公路二义性路径识别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该技术能够实现对路径的精确识别,解决高速公路业主方利益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联网高速公路收费信息系统中只有车辆的人口、出口站点信息,缺少车辆的行驶路径信息,收费信息系统中的路径确认采用最短路法,这与高速公路网交通流的实际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且偏差随着联网规模的扩大逐步增大。为了满足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的需要,借鉴现代移动通信系统计费模式,通过车辆射频识别技术与标识站路径确认方法的实现,将高速公路收费信息系统改为基于现代移动通信系统计费模式的高速公路收费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多路径判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路网多路径识别技术逐渐成为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十分关注的课题。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环境下,不同路径识别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管理者、道路使用者的利益。在具体问题中,不仅要涉及到如何计算每一通行车辆的通行费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将所收的通行费拆分给各路(公司),因为通行费的拆分技术直接关系到各条高速公路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9.
概况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都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08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6万公里,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近1.6亿辆。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联网收费规模不断扩大,使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出现了两个难题:一是路径识别及通行费拆分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二义性路径标识系统中的必要性及意义,通过数学建模并仿真分析,介绍了基础防碰撞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对标签快速、准确识别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路网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凸显社会和经济效益,要求高速公路实现联网,各省、市均在努力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工作。如何确定在联网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的驶经路径,从而正确的收取每一车辆的通行费,以及合理地在各路公司之间拆分车辆通行费。本方案主要是针对射频技术在高速公路网内二义性路径通行费收取和拆分、车辆安全预警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结合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问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对采用RFID解决路径识别问题中工作频率的选择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不同频段的使用情况、现有技术的成熟度、各个频段产品现状及应用成本问题,对每个频段当前的可选择性进行比较分析,可为使用RFID解决路径识别问题中工作频率的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交通拥堵收费的实施路径,验证将RFID技术应用于交通拥堵收费系统的可靠性,在RFID技术特征分析和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拥堵收费技术方案基础上,提出系统性的验证测试方案,搭建测试环境,根据交通拥堵收费系统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测试场景,分别进行室内测试和室外实车测试。室内测试结果显示单个OBU交易时长250 ms,OBU交易成功率为100%,均符合室内测试预期要求;室外实车测试结果显示OBU读取成功率为100%,激光检测、车辆抓拍、车牌匹配通过率为100%,车牌识别通过率为98.9%,均符合室外实车测试预期要求,各种联动功能正常。研究结果显示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拥堵收费系统具有现实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程向东  尤军  熊金凤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12):129-129,132
从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入手,分析了作为自动收费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车牌自动识别技术。并以其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每个工作环节中常用的方法为例,详细的介绍了基于图像处理的车牌识别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高速公路网的路径识别问题,尝试性地探讨了解决路径识别问题的交通概率拆分方法,分析了影响路径识别方法选择的各种相关因素,改进了布瑞尔交通分配模型,对其参数进行了重新定义和标定.最后,引用苏南高速公路网具体实例,针对苏南路网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并将上法应用其中.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射频识别技术(RFID)应用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海量数据存储问题,提出了RFID路径数据的双编码压缩存储模型.该方法首先分离出RFID路径数据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采用一种改进的素数编码方法PrimeLabel对位置信息编码,每条路径的编码用该路径上的最后一个位置的编码来表示.其次使用一种新的区域编码(Durableregion based numbering,DRB)方法对时间信息编码,最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RFID路径数据的双编码存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此编码存储模型能更好存储压缩路径数据,且能更高效地满足RFID路径数据的各种查询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拥挤收费可以应用以下几种技术模式:一种是基于车辆身份识别(AVI)的技术模式,这种自动车辆识别的技术模式是通过射频微波、红外、激光、声表面波等方式自动识别(读写)车辆信息,实现收费交易的数据通讯,其中基于5.8GHz射频微波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的ETC系统以其成熟的技术,卓越的性能成为城市道路拥挤收费主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非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覆盖道路交通流路径识别误差较大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FCD(Floating Car Data)校核下RFID道路断面交通流路径识别优化组合模型。首先, 利用平移不变小波变换将RFID初始数据切分为可追溯交通流、非追溯交通流及随机项;然后,根据统计路段中浮动车数量将路段分为Full、Defect、Null这3类,并建立FCD-RFID追溯路径模型识别可追溯交通流路径构成,同时,提出考虑出行时间、道路等级和驾驶偏好因素的综合成本阻抗效用函数,通过路径感知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估算非追溯交通流与随机项路径;最后,通过路径叠加识别断面交通流最终路径构成。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RFID交通流路径识别,组合模型具有更高精度,MAE(Mean Absolute Error)为 72 辆,较单一 RFID 算法下降 62.5%,MRE(Mean Relative Error)为9.5%,下降72.2%;在非RFID覆盖校核道路中,组合模型MRE为13.3%,较单一 RFID算法下降82.0%,有效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路网多路径识别技术逐渐成为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十分关注的课题.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环境下,不同路径识别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管理者.道路使用者的利益.在具体问题中,不仅要涉及到如何计算每一通行车辆的通行费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将所收的通行费拆分给各路(公司),因为通行费的拆分技术直接关系到各条高速公路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基于飞思卡尔单片机智能车的双线路径识别系统及设计与实现方案。本智能车通过CCD摄像头采集赛道两边的白线,以飞思卡尔16位单片机MC9S12XS128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实现智能车的自动识别循迹功能。详细介绍该方案中的电源管理模块、路径识别模块、转向模块等的实现方法。实践证明,该智能车能稳定、准确的自主行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