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既有铁路隧道尤其是重载铁路隧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基底病害进行了研究,重点论述和分析病害检测、评估与整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针对铁路隧道中以地下水为诱因的基底病害,介绍了"井点降水+注浆"这种适合既有铁路隧道基底水害"疏堵结合"的复合式整治措施,并在大秦铁路九山隧道基底病害整治工程中加以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隧道结构无损检测和隧道病害成因分析,制定结构综合检测、病害成因分析、确定整治方案这一适应运营铁路特点的的对策,在南昆线隧道病害整治施工中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季节性冻土区运营铁路隧道渗漏水现象普遍存在,冬季渗漏水病害常演变为衬砌挂冰侵限、道床冻结上拱等病害,直接影响列车运营及隧道结构安全。渗漏水防治措施是目前国内外隧道设计、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分析铁路隧道渗漏水的原因,提出一种渗漏水综合防治措施,并详细介绍了整治方案的施工工艺,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铁路隧道检测发现的二次衬砌结构病害问题,运用ANSYS软件对隧道二次衬砌缺陷段结构受力及配筋进行计算分析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拱顶二次衬砌结构受到的压应力及拉应力均满足极限抗压强度及极限抗拉强度要求,且拱顶部位的实际配筋量满足承载要求,但不满足构造配筋要求。针对钢筋间距局部不满足设计要求这一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措施及施工管理预防措施,以利于后期运营维护。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标准大规模高铁建设的深入推进,运营开通较早的高速铁路隧道衬砌病害逐步显现,影响高铁行车安全,突出病害主要以空洞为主,且难以整治。以合肥至武汉铁路年家湾隧道病害整治工程为例,提出在原有衬砌的基础上,在破损部位构建新的衬砌结构(模筑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与原有衬砌形成整体受力,加强隧道衬砌的整体强度,取得良好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地铁运营线路盾构隧道整体上浮病害发生的背景,分析上浮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情况,制订病害整治方案,经双液浆及单液浆注浆整治,上浮隧道大幅下沉回落,监测数据显示隧道结构趋于稳定,列车正常运行。工程实例采取的整治措施针对性强、可实施性好、效果显著,既为运营线路病害整治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类似病害问题整治提供实际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芳  张磊  邸成 《高速铁路技术》2021,12(3):106-110
随着高速铁路隧道开通运营里程的增加,部分隧道由于受外力、地下水环境变化、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产生结构劣化,影响了运营安全.隧道病害整治措施的选择具有局限性,应尽量避免大拆大改,利用原结构进行加固、补强.本文通过对铁路运营隧道的冷缝病害分析,对套衬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总结能够用于类似工程的相关措施,以有效降低运营...  相似文献   

8.
运营铁路隧道整体道床普遍存在基底下沉与翻浆冒泥等病害,在隧道基底病害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隧道内无交流电源、养护维修困难等诸多限制,研究形成集太阳能供电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为一体的新型井点降水系统,实现"一井一泵一控制"的功能,并在太岚线路柏崖头隧道基底病害整治工程中应用,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重载铁路隧道病害产生机理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轴重与速度的增加使得重载铁路隧道病害状况进一步恶化,有些已达到了威胁铁路行车安全的程度。结合国内外以往工程实践经验,将重载铁路隧道病害现象进行分析分类,结合隧道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论证,归纳总结并分析各种病害产生的机理,初步提出对病害进行综合整治的有关建议和措施,特别是对重载铁路隧道病害有主要影响的衬砌混凝土和渗漏水的整治措施,以降低工程投入、节约资金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工程使用效率,达到增加运能、提高运输效率,实现重载铁路高效运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隧道建设迅猛发展,在山区城市,铁路隧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建筑,与此同时,其规模也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长度大、车道多等多个方面,这对其施工和运营带来很大的挑战。为有效、彻底整治铁路隧道隧底质量缺陷,确保铁路隧道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营,本文通过对龙岩至厦门铁路象山隧道的隧底缺陷整治设计进行研究,旨在提出针对性的整治措施。研究结论:(1)结合线路现场检查、隧道现场检查、地质雷达检测和钻探调查等手段对隧底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得到了隧底病害的具体数据;(2)依据检测得到的隧底缺陷数据,针对性地设计出两种整治措施——"拆换隧底结构"和"补强加固";(3)本文所提出的两种整治技术可对今后隧道工程隧底病害及缺陷整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铁路隧道衬砌缺陷与病害在运营“天窗”内整治其作业时间和空间极其有限,且下锚段因存放接触网补偿装置而不能随意占用其空间,故对下锚段衬砌缺陷进行整治相比正常段难度更大。本文以西南某铁路隧道洞身标1 611~1 615处下锚段拱部存在严重质量缺陷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调研、工程类比、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施等手段,开展下锚段严重质量缺陷整治措施研究。基于充分利用铁路隧道下锚段放大断面的特点,提出解决拱部大范围缺陷所致运营安全隐患的局部套衬整治方案;结构受力分析验证了局部套衬整治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局部套衬方案的实施,彻底解决了下锚段严重质量缺陷及其带来的运营安全隐患,可为铁路隧道下锚段衬砌缺陷或病害整治提供指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铁路隧道病害的综合检测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检测中最关心的问题是利用衬砌厚度、裂损部位、空洞空隙分析、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力学强度、围岩变形等方面的信息,判断工程施工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诊断与评价既有衬砌的工作状态与安全性能,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病害整治方案。利用雷达扫描沿隧道拱顶、左右拱肩、左右边墙施工5条线连续扫描,声波检测沿拱顶每10m一对测点,数码摄像沿隧道全程连续摄录,对90座隧道进行了全面的病害检测。地质与综合物探检测表明,铁路隧道病害的产生与地质环境、设计与施工有密切的关系,病害整治要针对不同原因制定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建设的蓬勃发展,隧道工程的比重不断加大,运营隧道的病害也陆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侯月线桃坪隧道病害的介绍,采用In SAR技术开展地表变形监测研究,并将监测结果与隧道洞内病害段落进行对比分析,探寻深埋煤矿采空区隧道病害的成因,为隧道病害整治提供地质依据。研究结论:(1)煤矿采空区形成的地表变形与桃坪隧道病害有直接相关性;(2)深埋煤矿采空区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给隧道工程病害整治带来了困难;(3) In SAR技术是一种高效、可靠的采空区变形监测手段,对煤矿采空区隧道病害分析与整治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金温铁路金华—温州大岳2号隧道衬砌背后脱空或不密实、衬砌裂损、二次衬砌厚度不足、衬砌渗漏水等病害情况,分析了病害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提出了隧道病害的整治原则,采取了衬砌背后回填注浆、注浆锚杆结构补强以及"拱部以堵为主,边墙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治漏措施,有效整治了隧道病害。该整治技术在皖赣铁路顺岭隧道、刘家隧道以及沪昆铁路江山隧道病害整治中得到了很好应用,确保了隧道后期的正常运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借助工程实例,具体阐述峰福线峰南段铁路在电气化改造工程中,全线59座既有隧道土建结构的净空利用原则,结构运营状态检测与评估方法,较为严重的隧道结构背后空洞、劣化、裂损、渗漏水、底板开裂下沉、侧沟变形等病害情况及其具体的整治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隧道结构变异因素、结构运营状态检测、评估与病害整治措施等方面论述和分析;针对铁路隧道水害问题,提出采用“排、截、堵”结合措施,形成完整的隧道治水体系;针对隧道基底病害,提出采用“轨道架空+基底换填”、“树根桩+注浆”和“降水+注浆”整治措施;针对衬砌背后空洞病害具体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治措施;从隧道检测、评估及病害整治角度,提出开展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用CCR991橡胶防水板新材料制作隧道防水天棚,将拱顶漏水集中后引入边墙嵌管的方法。它具有省工省费,对行车干扰小的特点,是整治运营铁路隧道拱顶漏水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宝中铁路老爷岭隧道病害段整治工程,对拱背空洞、拱顶裂缝、开裂(严重处拱部掉块)、渗漏水等病害状况,简要分析病害成因,并根据病害程度,按照分类治理原则,介绍该工程采取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货车轴重的提高和编组长度的增加,使重载铁路隧道结构受力及疲劳特性发生根本变化。分析大秦铁路军都山隧道基底病害成因,开展整治技术研究,将新型胶液和新型注胶锚杆有机结合,提出锚注一体化复合整治的概念,并进行实际工程应用,取得良好的整治效果,为类似隧道工程基底病害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隧道工程正在由建设期转入运营期,越来越多的隧道即将进入服役阶段,对于运营多年的老旧铁路隧道,病害问题尤为突出。以成渝铁路某隧道为例,通过地质雷达、裂缝检测仪等无损检测仪器对隧道病害进行检测,从外观病害、地质雷达检测结果、水样成分分析角度对隧道病害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工程水文地质、设计与施工理念、运营维护、病害关联性方面对老旧病害隧道病害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