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毅 《综合运输》2005,(2):86-87
2005年1月30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主办,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处协办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座谈会暨《综合运输》2005年度通联会在河北省三河市召开。会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杂志执行主编沈培钧主持,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刘学库副主任致欢迎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郭小碚所长、  相似文献   

2.
由于暑期安排编辑部员工休假的缘故,本刊第8期推迟到九月与第9期合刊出版,我们谨向读者表示歉意。现在奉献给读者的《综合运输》8/9期合刊厚度达192页,内容之丰富创下了本刊有史以来的纪录。  相似文献   

3.
送走了2006年,迎来了2007年。年复一年,辞旧迎新。每当这交替之日临近时,总有这样的感慨: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我们亲历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变革,从交通规划的篇章开始,到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从交通领域的改革入手,到交通政策的不断深入,我们既有自豪和荣誉,也有经验和教训,同时也有分享变通发展成果的喜悦。正是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付出,使得当今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变化最深刻的时期。在新年到来之际,我们通过《综合运输》杂志向广大读者致以新年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交通运输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2005,(2):82-83
为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本刊在2003年度十佳论文评选的基础上,开展了2004年度十佳论文评选。十佳论文有奖评选启事及选票在2004年第12期刊登后,各地读者热情参与十佳评选。经过统计,编辑部根据得票多少列出前15位排序,然后向有关专家、学者征求意见,进行第二轮评比,最终确定了2004年度十佳论文。在此,向2004年度十佳论文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他们将会收到本刊颁发的获奖证书和奖金。同时,我们也向所有参加评选的读者表示感谢!其中若干名幸运者将会收到本刊赠送的《综合运输》2004年精装合订本。1、《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思路》作…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输》2005年度十佳论文评选活动得到了广火读者的积极参与。截至2005年春节前,我们共收到有效选票近百张。经过选票统计和专家评选等程序,最终确定了《“十一五”及未来交通发展的战略思考》等十篇论文为2005年度十佳论文。在此我们向读者隆重推荐,这些论文对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今天我们重读这些论文时仍然能感受到其中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芒。我们向十佳论文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他们将会收到本刊颁发的十佳论文证书和奖金。  相似文献   

6.
《综合运输》2009,(12):82-83
<正>2009年,交通运输行业围绕"扩内需、保增长"的主线,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力度,《综合运输》杂志采访过的一些为综合交通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和广大读者一道,共同见证了我国综合交通的发展历程。为了弘扬时代精神,本刊诚邀广大读者共同评选2009年度人物。请在候选  相似文献   

7.
<正>《综合运输》2006年度佳作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热心读者的积极参与,经过选票统计和专家评选等程序,最终确定了《承前启后:全面推进我国综合交通发展》等10篇论文为《综合运输》2006年度佳作。这些论文的作者来自国家和地方发展改革部门、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他们的真知灼见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我们向年度佳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他们将会收到本刊颁发的证书和奖金。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输》2014,(6):89-89
<正>1.投稿要求契合本刊风格,论点明确、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语句通顺,不涉及国家秘密,实行文责自负。2.文稿结构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通讯地址、手机、电子邮箱及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3.文稿标题应符合文稿内容,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4.作者姓名在标题下按序排列,文稿署名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人数不得超过三个。5.摘要应概括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100字以内)。请参照刊例: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输》2013,(11):84-84
1.投稿要求契合本刊风格,论点明确、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语句通顺,不涉及国家秘密,实行文责自负。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输》2007,(10):88-88
《综合运输》杂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主办,是全面涵盖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性政策性期刊。《综合运输》杂志的宗旨是:综观交通全局,引领运输趋势。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输》2014,(1):84-84
<正>1.投稿要求契合本刊风格,论点明确、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语句通顺,不涉及国家秘密,实行文责自负。2.文稿结构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通讯地址、手机、电子邮箱及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3.文稿标题应符合文稿内容,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4.作者姓名在标题下按序排列,文稿署名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人数不得超过三个。  相似文献   

12.
国外综合交通的发展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诚 《综合运输》1990,(2):31-34
  相似文献   

13.
承前启后:全面推进我国综合交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阴荏苒,岁岁年年。我们送走了硕果累累的2005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6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综合运输》杂志的广大读者致以新年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全国交通运输战线的广火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正是由于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得过去的2005年以及整个“十五”计划的五年间,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历史上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变化最深刻的时期,无论是在交通设施总量、还是运输能力供给以及运输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效地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由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运输的概念提出要晚于其实际发展。国外提出综合运输体系这一概念大概是在20世纪40-50年代,但真正被普遍使用仅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此期间,国外才大量出现有关综合运输的论文和专著,尤其在政府文件中才开始正式使用综合运输这一概念,而且概念的名称和内涵也才趋于一致。美国较早提出综合运输概念是在20世纪40年代,使用的是“运输系统”这一名称。美国《1940年的运输条例》规定:运输系统具有多种方式的性质,国家对各种运输方式实行公平待遇,承认和保护各种运输方式的内在优势,防止运输方式间的过度竞争;国家运输政策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5.
今年10月是《综合运输》杂志创刊25周年。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既没有办庆典,也没有征贺词,因为我们懂得,纪念创刊25周年的最好方式就是坚持不懈地办好刊物,决不辜负广大读者对本刊的厚爱。在此我们谨向广大读者和25年来所有关心、支持本刊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6.
论发展市场经济的综合运输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任务,这既是世界交通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纵观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历程,大体上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国家和各省市综合运输发展,参考国内外已有理论和实践成果,本文在深入解析综合运输发展指数内涵的基础上,首先选取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民航运输、城市客运、邮政、运输安全和与区域经济互动等八个准则层;第二,遵循相关原则选取指标、确定权重并计算2020年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综合运输发展指数即CTDI指数;第三,通过基准值方法确定2020年全国CTDI数值(100)为CTDI初始值。最后,提出相关研究结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正> 1998年的抗洪救灾斗争,既是全国军民众志成城、共保家园、与洪魔展开殊死斗争的一场传大壮举,也是对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大检阅。这次抗洪救灾斗争,全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了兵力30万人,运送了大批装备与各类保障物资,是继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以来又一次大规模的兵力集结与机动。如仅在沙市至武汉江段南北两岸抗洪奋战的军人就有10万大军,而且大多部队是从广州、济南等军区远道集结而来。当时长江处于全面停航状态,许多公路、铁路被大水浸泡或冲毁,运输条件十分恶劣,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04: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在介绍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广域交通信息平台、智能化公共交通、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系统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