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精伊霍铁路北天山隧道高压富水段断层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伊霍铁路北天山隧道高压富水段的断层施工为背景,阐述通过堵、排结合的治理隧道地下水的方法,治塌先治水,通过采用平导排水、减压,正洞帷幕注浆的施工方法,使正洞先行通过断层,然后通过正洞迂回处理平导断层,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
岳家岭隧道出口塌方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岳家岭隧道YK26+587处塌方为例,分析影响隧道开挖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对隧道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地表注浆加固岩体的处理与施工。详细阐述了隧道进出口浅埋段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及塌方后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歌乐山隧道帷幕注浆堵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针对歌乐山隧道高压富水段涌水量大、压力高的特点 ,介绍施工中按照只堵不排的原则进行帷幕注浆堵水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湘江大道浏阳河隧道下穿浏阳河,水下暗挖隧道K1+020—K1+110段,覆土厚度最薄处仅14 m,该隧道具有小净距、强风化、浅埋、水下暗挖的特点。以长沙市湘江大道浏阳河隧道暗挖段施工为例,介绍了该工程所采用的长短管棚和小导管相结合的超前支护、玻璃纤维锚杆超前加固、地面垂直注浆和全断面超前帷幕预注浆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暗挖段超前综合加固支护施工技术,有效地保障了暗挖段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车道公路隧道加宽段空间跨度大,加宽过渡段设计难度大的难题。以某三车道黄土隧道为依托,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加宽过渡段的支护结构和围岩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宽过渡段处初支结构的变形呈现不对称性。距过渡段10 m范围以外加宽段围岩变形趋于对称。加宽段施工对正常段的围岩变形影响较小,对加宽段围岩的影响范围约为10 m。故在三车道公路隧道的加宽段施工过程中,除加强支护外,距离过渡断面的前10 m加宽段施工应提高监控量测频率。  相似文献   

6.
客运专线单双线过渡段分岔隧道施工效应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太客专太行山南梁隧道从一条双线隧道(线间距4.6 m)过渡为两条单线隧道(线间距35 m),它是由大拱段、连拱段和小净距隧道组成,为典型客运专线标准断面分岔隧道工程。为研究此隧道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采用FLAC3D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方法分析软件,对此单双线过渡段分岔隧道施工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二次应力场、变形场和塑性破坏区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分岔隧道围岩和支护的应力、变形和破坏区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论有:连拱段中墙上部的岩体要重点支护,特别是中隔墙上部和底部以及上部要加强配筋;左洞开挖关键控制步序是开始的两个进尺,对衔接处影响右洞开挖极限长度为8 m,对衔接处影响左洞开挖极限长度为12 m;隧道两侧边墙位移不对称,右洞位移为施工过程中监测重点。为推荐施工方法的安全性及关键控制施工步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老东山隧道洞身穿越一大型水库,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以"以堵为主、限量排放"为基本原则,采用径向和帷幕注浆与抗水压衬砌施工技术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介绍该综合整治技术,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以新建西康铁路二线隧道施工为例,介绍了新小河隧道进口的双连拱燕尾式段,两条单线小间距段隧道的钻爆施工,以及两条隧道中间岩柱加固的施工方法;对双连拱燕尾式段以及小间距段施工工艺流程、工艺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双连拱燕尾式隧道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具有可操作性,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齐岳山隧道"+629"溶腔综合治理手段,通过从开挖施工期间准确探测溶腔,前期放水试验,后期补充勘探,平导贯通后"释能降压"施工,到爆破泄水和结构物施工等方面的详细介绍,为类似的岩溶隧道施工积累了一点经验。尤其在进行"释能降压"施工时,避免了类似宜万铁路其他隧道在泄水施工时对隧道内各种设施、设备的影响,真正做到"完全释能"后在进行开挖施工时,泄水未对隧道其他施工造成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福州至平潭铁路的岱岭隧道出口为工程背景,详细研究双线隧道浅埋及穿越河流段施工技术,通过大量的现场实地调查与分析制定相应施工方案,确保隧道穿越河流段施工安全及提高浅埋段施工效率。为提高施工效率,对影响隧道施工进度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施工进度的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同时对开挖施工工序衔接进行优化,以达到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为确保隧道穿越河流段施工安全,洞内采用5 m超前预注浆加固,配合Ⅲ型超前小导管支护,洞外在河流上游设置临时拦河坝,将洞顶段河水进行抽排至下游施工影响范围外。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区间竖井施工穿越沙层段时遇到涌水流砂时的治理方案,总结了综合治理的方法和经验,为今后竖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庞前凤 《铁道建筑技术》2014,(3):107-109,121
罗中铁路穿越罗布泊盐湖区,需要用岩盐作为填筑材料填筑路基。通过施工工艺研究、填筑质量检测试验、沉降观测等方法对岩盐路基填筑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基底处理、洒卤水碾压、摊铺晾晒工艺上进行了改进,较以往施工经验有所不同。该技术安全可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制式在国内外逐步呈现多样化和标准化的趋势,其制式按照闭塞方式分,有固定式、准移动式与移动式等.重点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闭塞制式控制原理、技术经济特点等方面对3种闭塞方式进行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穿越新疆九大风区中风力最强的五大风区.针对风蚀对铁路混凝土结构物的磨蚀问题,选用4种表面强化材料,通过混凝土耐磨蚀和疏水性试验,进行提高混凝土表面耐风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4种表面强化材料均可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风蚀磨损能力;其中渗透性复合乳液型混凝土表面抗风蚀处理材料在提高混凝土的耐磨蚀性和疏水性以及价格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它通过表面渗透方式渗入混凝土中并和混凝土发生反应,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致密疏水的网状结构,达到防护和抗风蚀的效果,可提高混凝土表面耐磨度一倍多,表干时间缩短99.35%,且在抗紫外线、抗开裂、抗冻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第三系红砂岩特殊地层中深基坑工程地下水处理为例,针对兰州地区红砂岩遇水易软化、崩解、流塑性强、暴露地表易风化等特性,首次提出了"上降下截"的地下水处理设计方案,总结深基坑开挖不同阶段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形成了在强风化红砂岩特殊地层中"拦、截、堵、排、降"的综合处理措施,以期指引类似地层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区的地基处理逐渐成为工程设计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总结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在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阻水+挤密桩的新型地基处理技术。同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现场试验等研究工作,详细分析验证了该新型地基处理技术的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区高速铁路的地基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ATC系统的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主要采用的准移动闭塞及移动闭塞的技术特点、系统能力(效率)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移动闭塞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缩短行车间隔,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该项目研究试验成功,为自动闭塞区段增加了一种冗余闭塞方式,当自动闭塞设备因故停用时,可转换为半自动闭塞,避免使用路票发车,对减少运输损失,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地铁线路相邻站间的行车安全,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网络通信的站间闭塞方式。分析了线路相邻联锁站相互发送的信息和闭塞原理,提出通过设置时间戳、序列号、校验码等安全技术实现闭塞故障导向安全的解决方案,设计了冗余网络以增加系统可靠性,并通过延时解决了非预期进路不解锁故障。通过在长沙地铁4号线信号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不同运营场景下该网络闭塞技术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半自动闭塞信息数字化传输技术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利用光缆传送半自动闭塞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行性,以及实现闭塞信息数字化传输转换设备的研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