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中大跨隧道拱盖法施工的地层沉降问题,选取某地铁车站的典型剖面,建立二维分步开挖模型,通过分步开挖全过程的数值分析,得到拱盖法不同施工步序下的沉降值,推断控制重要环节为中导洞开挖、拆撑和拱盖施作、侧导洞开挖。对重要工序下地表沉降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对各阶段沉降比重进行验证,并分析两者发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桩侧土及桩端土均采用线性荷载传递函数,同时考虑桩周土所分担的荷载对桩基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利用力学理论及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子域法,出了刚性承台下柔性群桩与地基相互作用的近似解析算式,在刚性承台下,中桩最大侧摩阻力出现在桩端,边中桩、角桩最大侧摩阻力出现在桩顶附近,角桩桩顶反力最大,边中桩次之,中桩最小,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将模型试验结果与本文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表明:本文方法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邹岩 《铁路航测》2012,(1):92-95
大西客运专线跨北同蒲铁路特大桥,主桥为(74.9+148+128+148+74.9)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钢管混凝土拱的组合结构,具有技术含量高、标准要求严、施工难度大等特点。详细介绍其梁拱构造、施工方法、全桥静力计算及动力分析等。设计结果表明,连续梁拱具有较大的竖向刚度和良好的动力性能,是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的一种合适的梁型。  相似文献   

4.
针对跨双幅高速公路大跨钢管拱施工技术与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跨双幅大跨钢管拱的施工方法—先梁后拱满堂支架门洞法,提出该桥的施工支架与门洞横梁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变形与应力进行了分析与验算。结果表明:此法不影响交通,适合于跨越障碍、车流量大的梁拱施工。具有费用低、拼装方便、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桥梁健康监测逐渐成为土木工程界研究的又一热点,而GPS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好给桥梁健康监测注入了新的血液.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准则出发,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GPS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基于OpenGL技术,以三跨两铰悬索桥为例,开发了一套桥梁位移实时监测的动态演示系统.  相似文献   

6.
地铁风道往往因为其结构断面较大,在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只能采取分块开挖,分步模筑的方法进行.临时初期支护(初支)破除作为由初支向二次衬砌(二衬)过渡的一个重要的工序,破除时存在着频繁的应力转换、分散、重分布等临界状态,是施工中最危险的一个阶段.该文采用"结构-荷载"模型,利用增量法,分析初支破除过程中结构的内力变化规律.以北京地铁四号线石榴庄路站一号暗挖风道单层段初支破除的成功实践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对破除施工各阶段的初支内力及位移分布和变化做出了超前判断,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了最优破除步距,提出了合理的破除、换撑、模筑方案,以有效地降低初支破除风险,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7.
研究连续梁-拱组合体系长期挠度的影响因素,为无砟轨道大跨连续梁桥的合理设计与安全运维提供科学依据.以主跨为160 m的连续梁-拱组合结构体系为背景,通过调研统计,初步确定大跨连续梁-拱组合体系的长期变形影响因素;基于有限元模型,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与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梁拱组合桥对预应力损失引...  相似文献   

8.
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梁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支座摩擦刚度基础上分析了梁拱组合体系桥的动力特性,分别采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某连续梁拱组合桥进行了抗震分析。反应谱法分析基于线性系统,而时程法作为精细的分析方法,考虑了边界非线性问题,因而更能反应结构在地震时的实际反应情况。对比分析结果对工程抗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上采用的钢混轨道梁桥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容许应力法计算在4种组合下的竖向和横向位移,分析静力及自振特性。结果表明,轨道梁在静活载作用下竖向位移满足规范要求,采用多种工况组合分析时,顶板最小纵向正应力为–171.42 MPa,底板的最大纵向正应力为146.99 MPa,均出现在结构的跨中位置;横撑和下平纵联的横向正应力为115.63 MPa,剪应力范围为13.85~15.13 MPa,可以看出结构在各个荷载工况下应力水平较低,小于容许应力,轨道梁整体刚度大,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为此类桥梁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隧道结构健康监测是在隧道运营期间为预防因隧道结构发生老化、裂缝等以至破坏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通过在河南省岭南高速公路两隧道结构中埋设应变计、钢筋计及孔隙水压力计等传感器,实时采集并分析隧道的受力状态,根据理论分析的门槛值,实现对隧道结构健康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1.
以一大跨度连续梁拱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全桥施工阶段仿真模拟和稳定分析,研究架设拱肋后各个阶段主梁的位移、内力、拱肋应力以及梁拱结构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拱肋架设和吊杆张拉使主梁的内力和位移发生较大变化,且主梁边跨和中跨的变化趋势不同;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整体稳定性良好,并提出了拱肋浇筑时的最不利情况。  相似文献   

12.
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关键部位应力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连续刚架拱桥边跨钢拱肋与预应力混凝土系梁连接部位三维有限元空间模型,模拟了该部位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受力情况。计算模型考虑了普通钢筋与预应力钢筋的不同力学性能,分别用配筋率和带初应变的杆单元模拟,并依据圣维南原理设置了荷载加载段以消除边界效应。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边拱与刚性系梁连接区域的变形情况和应力状态,并设计了相似比为1∶3.2的模型进行加载试验,测试了关键部位的应变和变形,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检验了设计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分析和试验表明,过渡段的支座上方与拱肋上下弦管交汇处为主要的应力集中部位,应在设计中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正交异性桥面板整体节点钢桁梁设计、施工的新理念,并对钢桁梁整体节段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钢桁梁工厂组拼、整体节段运输、吊装、现场对接拼装等工艺措施及要点。  相似文献   

14.
结合广州市某连续刚构桥加固施工监控实践,介绍了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加固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该桥加固实测效应和理论计算值较为吻合,说明所介绍的监控方法和措施是有效的,可供同类桥型加固及监测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钢管混凝土柔性系杆拱桥施工中的应力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烟台养马岛大桥钢管混凝土柔性系杆拱桥施工中应力监测的方法,并对应力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钢管和钢管内混凝土应力一般均处于受压状态,且未超出规范规定的限值;截面不同高度上的测点应力分布并不完全符合偏心受压的特点;两侧拱肋受力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6.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应力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应力监测对刚构桥施工控制的重要性。通过涪江三桥工程实例,正确分析和处理实测数据,得到实测值,并与有限元计算值进行比较,用以指导施工,确保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V形刚构—拱组合桥将大跨度V形连续刚构和拱桥两种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受力以V形连续刚构为主,拱对主跨起加劲作用。本文以广元嘉陵江特大桥初步设计V形刚构—拱组合桥方案作为工程背景,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该方案抗震性能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桥梁面内刚度远大于面外刚度,竖向地震作用对该桥的地震反应有较大影响,不容忽视。此外,在地震力作用下,拱脚受力最为危险,设计时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大跨度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宜昌长江铁路大桥主桥采用130 m+2×275 m+13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与钢管混凝土柔性拱组合桥式结构,大桥全长2 446 m,桥型与跨度在世界铁路桥梁中均居领先地位.研究了130 m+2×275 m+130 m刚构拱受力特性、承载能力、非线性、抗震、车桥动力响应等结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组合桥梁结构,梁拱共同受力,结构弯矩效应主要表现为拱受压、梁受拉的受力特性,主梁承受弯矩及截面尺寸显著减小,拱的水平推力与梁的轴向拉力相互平衡,使拱与梁在受力方面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结构竖向刚度大,外形轻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跨度连续梁桥的特点及某大桥施工时需要调整施工方法的实际情况,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并比较了两种施工方法下结构受力情况及主梁线形变化状况。通过施工、设计及监控解决相关技术难点后,桥梁顺利合龙,并缩短了近1个月的工期,表明悬臂浇筑与支架现浇相接合这种施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三峡大桥主桥即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的空间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程序建立该拱桥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其进行了空间稳定性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拱桥拱肋的横向刚度较小,可以通过优化拱肋截面尺寸与改善横撑结构形式达到提高拱肋横向刚度的目的;桥面系面外刚度略小,需要加强预制小T梁与横梁的连接,同时加大边纵梁的截面尺寸并与横梁固结,以提高桥面系的面外刚度,使桥面系形成强大的梁格体系,共同抵抗外荷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