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提速Ⅰ型无碴道岔的结构特点。对原位和预组装两种无碴道岔铺设技术的组装、调整、配轨、道床板浇筑及养护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在对比两种铺设技术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铺设建议,为今后的无碴道岔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景彦龙 《铁道建筑技术》2012,(Z1):151-154,207
以宁杭客运专线长兴东站岔4-18号板式无砟道岔的敷设施工为主,详细阐述了国产客专线(07)009、18号板式无砟道岔的敷设施工和有关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3.
回龙观车辆段设有 5 2条股道和 3条出入线 ,需铺设各类道岔 6 0组。文章介绍大型车辆段内道岔群的施工和施工质量控制及其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4.
无碴和有碴轨道上无缝道岔位移变化的分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沈客运专线18号道岔为例,提出了无碴与有碴轨道无缝道岔的计算参数。分别就岔枕传力限位器传力和辙跟间隔作用,及扣件纵向阻力对有碴轨道及无碴轨道结构无缝道岔的位移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无碴轨道宜采用大阻力扣件,可用间隔铁结构来减缓尖轨伸缩位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根据五渡九交特殊组合道岔的特点制定转线施工方案,其特点是:分节双层预铺,单方向顺序插入,与既有需拆除的二渡三交组合道岔结合过渡,逐节连接整修成形。  相似文献   

6.
郭鹏 《铁道技术监督》2010,38(9):45-46,49
介绍沧口站提速改造施工中西部咽喉组合道岔更换的施工方法。根据现场作业站线运输业务繁忙、场地狭窄的特点,从现场既有道岔位置的调查入手,在提速道岔预铺位置、推进过程等方面,优化施工程序,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发展需要,许多既有线都进行了提速改造施工,道岔改造是轨道提速改造的关键。更换提速道岔和大型组合道岔为铁路再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奠定了基础,因此得到普遍应用。大型组合道岔换铺施工难点关键在于新混凝土枕组合道岔插入的过程控制、新混凝土枕组合道岔的辙叉过渡、旧的菱形辙叉与新的导轨过渡连接及菱形辙叉外侧导轨与既有旧辙又过渡连接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立土质路基上无碴道岔整体道床的有限元实体模型,对于整体道床的多层道床板结构采用换算为单一板并用实体单元模拟.分别以一个转向架荷载加载于道岔的转辙器区和辙叉区,对土质路基上无碴道岔整体道床进行静力分析,通过承载能力的检算研究道岔区整体道床的受力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9.
陈俊 《铁道建筑》2006,(9):74-75
结合胶济铁路即墨站18组提速道岔的换铺工程,指出破底换碴、道岔纵横移动是道岔换铺施工的难点。针对这些难点,编制了提速道岔换铺的施工组织设计,按期、安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本文以遂渝线12号无碴道岔道床为例,对12号无碴道岔的轨下基础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为无碴道岔道床的设计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根据多重叠和梁理论,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无碴轨道道岔区轨下基础受力模型,针对无碴轨道板之间接触条件的特点,对无碴轨道道岔区轨下基础受力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在同样荷载条件下,板层之间无紧密连接的无碴轨道的板层拉应力要大于板层有紧密连接结构的拉应力;当道床板层之间紧密连接时,道床板连续与否对道床板弯矩和路基面压应力影响不大。 研究结论:通过建立无碴轨道岔区道床有限元模型对岔区道床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轨道响应进行了探讨,并分析计算了岔区分开式道床和连续式道床的道床板截面最大弯矩供设计时参考。道床板层之间紧密连接时,道床板连续与否对道床板弯矩和路基面压应力影响不大,故道床设计时可针对分开式道床和连续式道床的特点进行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高速道岔铺设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施工方法难以满足高速道岔铺设的标准和要求,必须研究有砟高速道岔施工的新技术,以提高道岔的铺设质量和铺设效率。研究结论:结合甬台温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高速道岔施工情况,国内首次研制了有砟高速道岔基地组装平台,开发出高速道岔平台预组装、整组运输及铺设成套技术,实现了高速道岔铺设基地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施工,完全符合铁道部关于高速道岔施工技术的要求。该成套施工新技术先进合理,有效提高了高速道岔的铺设质量和铺设效率,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为高速道岔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无砟轨道基础上无缝道岔的纵向力传递机理,建立无砟无缝道岔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无砟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并与有砟轨道无缝道岔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无砟无缝道岔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无砟轨道基础上无缝道岔的纵向力传递机理、温度力和位移分布规律与有砟轨道无缝道岔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针对道岔区聚氨酯固化道床施工提出一种道床烘干技术。通过高精度、智能化的道床温湿度检测,实时监控烘干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道床烘干装置的总体设计,然后对道床烘干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线上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密封罩内分风结构导流角为100°时,密封罩的7个出风口风速均匀;烘干约10 min时道床烘干深度可达350 mm,道床相对湿度约20%,满足聚氨酯施工要求;与现有设备相比,该道床烘干装置具有小型化、快捷化的特点,可实现对道岔区等复杂线路区段的道床烘干作业。  相似文献   

14.
简支梁桥上无缝道岔温度力与位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将道岔、梁和墩台视为一个系统,建立简支梁桥上无缝道岔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变分原理和“对号入座”法则建立有限元方程组。以铺设一组43号道岔的18跨32 m混凝土简支梁桥为例,研究影响简支梁桥上无缝道岔受力与位移的因素,如支座布置形式、轨温变化幅度、梁温差、扣件阻力、道床阻力、限位器间隙、岔枕刚度、限位器位置、梁跨长度和桥墩刚度等。计算结果表明,简支梁桥上无缝道岔在温度荷载作用下,钢轨温度力在限位器处和限位器前梁端处同时出现两个峰值;与桥上无缝线路相比,桥上无缝道岔桥墩处的最大受力显著增大;当梁与导轨同向伸缩时,岔区内钢轨位移较大;限位器应布置在梁跨中部;限位器间隙对桥上无缝道岔的受力与位移有双重影响;岔区内钢轨的受力与位移随桥墩刚度增大而减小;岔区内采用较大的扣件阻力和道床阻力,岔区外采用较小的扣件阻力和道床阻力,可以降低钢轨附加温度力。  相似文献   

15.
42号大号码道岔对铺设精度及开通后的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道岔的施工工艺也要求更加精准和细化。随着快速铁路网的逐步形成,大号码道岔会更频繁地使用于各条快速通道,探索一种更安全、更经济、更高效的施工工艺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道岔运输、装卸、铺设、焊接、精调等工序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并经过运营验证可行,由此提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施工工艺,为大号码道岔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有碴道床施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西康铁路道床摊铺试验和京九线复线铺枕、铺轨后道床分层补碴 MDZ机组作业试验 ,对高速铁路有碴道床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60-12TS改进型Vz 200道岔是我国近两年来铁路大提速所采用的主要道岔。由于过岔的列车行驶速度普遍较高,如何避免道岔因预铺及维护不善导致道岔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不必要的伤损甚至对列车的过岔走行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问题。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介绍60-12 TS改进型Vz 200道岔在运输、预铺及维护等几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结论:通过对该道岔在预铺中易忽视的问题及预铺和维护的程序等方面的简介,为线路的工程施工提供了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考虑阻力弹塑性变化的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力演变机理,使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虑了道床纵向阻力的弹、塑性变化特征。进行扣件系统反复加卸载试验和有砟道床阻力测试,通过研究线路纵向阻力退化现象,分析其产生机理,并构建无缝道岔新型线路阻力本构模型。以高速铁路18号无缝道岔为例,在ANSYS中建立考虑边界效应的岔-桥-墩一体化模型,将试验所得参数与规范值进行仿真分析对比,深入分析考虑阻力弹塑性变化时对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梁轨相对纵向位移较小时,使用规范规定的线路纵向阻力进行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分析,会使计算结果与实际相比普遍偏小。当出现阻力强化现象时,使用规范值进行无缝道岔的受力变形计算所得的结果偏于不安全。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应尽量进行大量的试验分析,从而修正规范值。  相似文献   

19.
以单组18号无缝道岔铺设在连续梁上为例,分析不同形式连续梁对桥上无缝道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冶金企业厂内铁道线路铺设用的石碴及建筑废料的专用运输车辆,分析了石碴运输、装卸特点,提出了石碴车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