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构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亲身经历,但理论思维的力量在于它能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质,预见其发展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根椐历史唯物论揭示的社会运动规律,通过对当  相似文献   

2.
城市对农村的带动——近代四川城乡关系析论(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城市是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各种力量和因素的集中区。正如马克思所说:“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要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列宁也说:“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城市集中了区域的先进生产力和巨大财富,成为推动区域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探索落后的俄国怎样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时形成了"文化革命"思想,他认为文化滞后是制约落后国家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的瓶颈,因此,"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这一思想与马克思晚年在研究俄国革命时提出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且,对落后国家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第一次现代化尚未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已经开始的关键时期,所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俄国民粹主义思潮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直至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进而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本试图对俄国民粹主义思潮在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变中的影响作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重任、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的国家观与社会观产生的理论背景,并通过国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性的价值指向以及马克思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揭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理论的阐述为我们理解和建设和谐社会与实现以人为本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流变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市民社会”理论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流变过程。市民社会理论尤其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市民社会的建立,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敞篷开Su-35UB     
《家用汽车》2009,(9):25-25
敞篷开车的你应该见过,但你肯定没见过敞篷开战斗机的。近日俄国网站发布了一些Su-35UB战斗机在参加拍摄俄国空战电影时的照片。为了真实,所有镜头为实景拍摄。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2011,(10):20-20
西门子公司接手俄国铁路雨燕系列电力机车的保养工作 据悉,俄国铁路(RZD)已经和西门子公司就2009年和2010年订购的54辆雨燕(Desiro Rus)电气列车的保养签订了40年的合同,价值5亿欧元。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其革命生涯中始终关注东方关注中国,他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实际出发,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的政治、经济、阶级及社会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初步揭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本质特点及发展方向,对于今天不断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