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的传动系模型简化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童毅  鹿笑冬  欧阳明高 《汽车工程》2002,24(5):380-383,402
用平均值建模的方法,在忽略一种或多种动态过程的基础上,对汽车传动系进行了简化,建立了多种汽车动力系统的简化平均值模型,并且将忽略动态过程的模型与包含所有动态过程的模型进行仿真对比与分析,确定了一种忽略传动轴动态过程的简化平均值模型,可以在动力系统工作的频带范围内,准确描述动力系统,并且这种简化模型的合理性在数学上也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正>10月21日,"中国心"2019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评选进入总决选阶段,经过海选阶段选拔出的11款优秀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搭载于10款整车,在天津内燃机研究所静海试验场同台竞技,角逐今年"中国心"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大奖。入围动力系统在当天通过静态评测和动态测试两大项目20余小项,接受了评委的全面评测。经过测试打分,评委们最终评选出2019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大奖。颁奖盛典将于12月初在上海举行。  相似文献   

3.
将汽车传动轴设计为旋锻MTS空心轴。根据万向节的移距摆角功能要求计算出传动轴两端段的最大外径,将传动轴简化为三段式阶梯轴,以旋锻空心轴中间段外径不大于两端段外径的2倍及其许用扭转强度为约束条件,以空心轴的扭转刚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设计其中间段外径及其它直径尺寸。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实心轴,能够使汽车传动轴的扭转刚度提高约40%,同时减轻重量约30%,从而以较低成本改善汽车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性能、提升整车的操控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或国外在汽车上所使用的传动轴主要还都是带十字轴万向节的传动轴,由于汽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现在国产汽车传动轴的转速已达4000~4500rpm,国外有些汽车已达5000~6000rpm。因此,如何防止传动轴在高速运转下的振动和破坏,已成为传动轴生产、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临界转速的计算与工作转速的选择传动轴的临界转速以 n_c 表示,是由其结构因素所决定的某些特定的转速。当传动轴在这些转速或其相接近的转速范围内运转时,将产生强烈的振动、噪音、并能导致轴  相似文献   

5.
一机部汽车局主办的“汽车传动轴台架寿命试验方法标准”座谈会于1981年5月9日至5月14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长春汽车研究所,上海汽车传动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传动轴厂共同主持,由一机部汽车局担任会议领导小组组长上海拖汽公司,上海汽车,传动轴厂、第二汽车制造厂传动轴厂、长春汽车研究所担任付组长。参加会议的有;汽车制造厂、汽车传动轴生产专业厂、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13省(市)26个单位37名代表。会议讨论与确认中型吨位的载重汽车(8吨和8吨  相似文献   

6.
汽车传动轴故障的振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讨论了汽车传动轴振动故障的危害,然后分析了传动轴故障的振动特征。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汽车传动轴不平衡故障的振动频率为轴旋频率,其振幅值随不平衡加重而变大;传动轴十字轴磨损松旷的振动频率为轴旋转频率的二倍,其振幅随磨损加重而变大。  相似文献   

7.
汽车传动轴故障的振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讨论了汽车传动轴振动故障的危害,然后分析了传动轴故障的振动特征。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汽车传动轴不平衡故障的振动频率为轴旋转频率,其振幅值随不平衡加重而变大;传动轴十字轴磨损松旷的振动频率为轴旋转频率的二倍,其振幅随磨损加重而变大。  相似文献   

8.
NVH是汽车研究与设计过程中既需要一定理论基础又需要大量实践经验才能解决的应用问题。文章阐述了汽车动力系统引起整车NVH问题的原理,重点分析介绍了减振圈的质量、刚度、阻尼、安装位置等因素对汽车传动轴NVH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混合动力汽车是传统燃料汽车向纯电动汽车过渡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简要介绍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几种实现形式,通过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形式配以动力系统示意图分别简述其工作原理和主要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CA141汽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产品,要求汽车的各项技术指标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汽车的转向性能是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指标。除要求完成其基本动作的准确和灵活外,最重要的还要求其轻便性和绝对安全性。 CA141汽车的转向机构主要由转向器总成、转向传动轴总成、转向管柱总成和方向盘总成等组成。与CA15汽车相比,增加了转向传动轴总成,目的是将转向机构的运动布置得更加合理,并使前轴传来的振动和反  相似文献   

11.
高传宝  高文强 《重型汽车》2011,(3):20-21,27
汽车整车的传动轴设计大部分工作在于传动轴的选用。选用的传动轴长度是有规定的,一般是依据传动轴生产厂家制定的规格。对于前置发动机,传动轴一般与发动机、变速箱、桥、悬架的布置以及轴距有关。其设计的参数来源于汽车产品规范,一旦发动机、变速箱、桥、悬架和轴距选定,传动轴长度就确定了。本文以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传动轴长度和角度的校核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矢量分析方法建立了传动轴矢量分析模型,分别在桥跳动初始时刻和桥跳动h后对传动轴矢量分析模型中各点求解,从而进行传动轴长度和角度的校核计算.利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矢量分析模型通用计算程序,并将某型汽车满载状态相关参数代人通用程序中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传统的传动轴跳动图法结果一致,验证了所建传动轴矢量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汽车转向器清洁度测定方法》及《汽车传动轴清洁度测定方法》等为了保证和提高汽车的产品质量即可靠性、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这几年,汽车工业加速制订汽车清洁度系列标准,要求最终建立  相似文献   

14.
转向万向节的精度,特别是加载过程中转向传动轴产生的角间隙直接影响汽车转向系统的灵敏度。根据对转向传动轴的工作要求.将传统的机加工生产的热锻轴承万向节改为用铁皮冲压轴承的万向节.并设置合理的配合尺寸以减小其使转向轴产生的角间隙。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提高传动轴转向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传动轴是商用车动力系统关键传动部件,对整车NVH性能有重要影响,文章针对某商用车传动轴进行了模态CAE和试验研究,C AE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此商用车传动轴NVH模态性能满足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交通消耗世界20%以上的初级能源,并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在短短的30年之后,世界汽车数量将从现在的6亿多辆增加到10亿辆以上。私人交通能源需要量届时将增加2.5倍,私人交通也会使空气污染程度相应增加。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提高交通能源效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怎样才能大幅度减少燃料消耗呢?解决的技术途径包括改进汽车系统工程技术、改进动力系统和使用新燃料及完善交通管理。但是这些方法都需要大笔资金。那些主要依靠改变汽车配置和营销的工作方法,则可能会以低得多的代价取得将燃料利用率提高两倍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结合动力系统的功率分布、能流图对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运行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从零部件效率、动力系统匹配、动力系统结构以及控制策略4方面对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进行敏感度分析,为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丰田汽车公司开发的FCHV-4型采用燃料电池和辅助电池作为混合动力系统的能源,极大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性能。燃料电池与牵引电机逆变器直接相连,与辅助电池和DC/DC器串联。该燃料电池汽车的效率为传统内燃机汽车的3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发动机万有特性和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为依据,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的逻辑门限的转矩分配控制策略。利用CVT传动系统传动比可连续变化的特性调整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根据发动机万有特性图划分动力系统的工作区间,确定了各工作区间临界阈值参数,制定出整车动力系统控制规则,实时切换了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在不同工作模式下通过确定发动机、驱动电机的最佳工作区对整车需求转矩进行了合理分配,达到提高动力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的目标。最后对具有相同动力系统的传统车和该混合动力汽车分别进行了经济性仿真,基于Cruise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提出的转矩分配控制策略进行了联合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能量平衡的逻辑门限的转矩分配策略能够在满足整车动力性的前提下,改善发动机的工作点,增加在高负荷区工作的概率,降低燃油消耗量,提高整车的经济性,并保持动力电池组SOC的波动在高效区内,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汽车行驶工况传动轴上的瞬时转矩值的测量,对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汽车传动轴高速旋转和信号传输受车身电器及机械装置干扰大的特点,研制了一套红外传输信号的汽车行驶工况传动轴转矩值测试装置。该装置在扭转试验机和底盘测功机上分别进行了动静态标定及在五菱牌LZW1010VH型汽车上进行了试用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操作方便、测试精度高、制造费用低。由于传动轴上的转矩信号采用无接触的红外光传输方式,所以该测试装置也可应用到其他高速旋转轴的转矩值测试(监控)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