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单桩、群桩、筏板刚度计算基础上,利用群桩对筏板的相互作用系数,运用叠加原理,得到了桩筏基础的整体刚度和荷载分担规律,计算过程大大简化.对单桩桩筏基础进行离心模型试验,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桩墩间距对冰荷载及过冰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的水工结构物的设计建造中,通常要考虑流冰对结构的作用,并且桩墩的间距也是被关注的内容之一。文章主要针对单闸墩、双闸墩间距以及多桩间距对冰荷载的影响进行了模型实验研究,通过定间距闸墩模型实验,以及系列桩间距的模型实验和数据分析,获得了间距对闸墩和桩的冰荷载影响的依据,并得到桩间距与冰荷载的关系曲线,可供相关人员参考。所进行的研究初步论述了浮冰在桩墩结构物前堵塞或通过的条件,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真空预压、刚性基础、筏板基础和桩筏基础是软基处理中较常用的形式,不同形式对建筑物基础沉降的影响亟待研究。应用岩土大型有限元软件PLAXIS分析比较不同基础形式以及真空预压前后对建筑物沉降影响。未经过真空预压情况下,桩筏基础的沉降量是刚性基础沉降量的1/7左右,是筏板基础沉降量的1/2左右。同为刚性基础,经过真空预压处理后基础沉降量减少了80%左右,筏板基础沉降量减少了60%,桩筏基础沉降量减少了40%。  相似文献   

4.
以阿联酋富吉拉粮食战略筒仓项目为例,介绍了装卸船机筏式轨道基础在已建板桩码头上的设计应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现场静载试验结合有限元软件模拟的方法,确定筏式基础地基反力系数。在此基础上,进行筏板内力计算和配筋设计。运用数值模拟技术,验算在不同工况下,码头前、后轨道梁的沉降变形以及码头面层承受的等效均布荷载是否满足相应的设计准则。连续一年观测装卸船机轨道沉降的结果表明,无能是前、后轨道各观测点的沉降还是相对沉降值均满足装卸船机设备厂家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用海政策下,码头采用透水结构更为可行。结合工程实例,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及使用要求,针对常规透空沉箱墩在低高程、大荷载、浅基岩情况下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及物理模型试验,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对比,并从方便施工角度进行优化,提出装配式沉箱墩码头结构。新结构能够满足码头面低的使用要求,承受较大使用荷载和波浪力,提高了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为在地质条件不适宜采用桩基结构的地区建设透空码头结构,提供了经济性更好、施工便利性更强的结构选型。装配式沉箱墩码头结构已在日照岚山港区得到应用,可为类似条件下建设透水码头结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胡志敏  吴澎 《水运工程》2006,(10):192-198
通过建立矿石堆场地基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对矿石堆场下软弱地基的应力变形进行模拟计算,计算中采用了土体的线弹性模型和剑桥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各种工况下堆场地基的水平、竖向变形问题,对荷载作用下斗轮机基础的长桩基、短桩基以及片筏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并与无基础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种工况下不同基础的变位情况。计算研究成果直接为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及斗轮机基础的详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沙颖河郑埠口枢纽工程节制闸闸墩裂缝检测、成因分析及计算,提出温度收缩应力是引起闸墩裂缝的主要原因;对裂缝的发展趋势及开裂后闸墩的安全性研究表明,裂缝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可以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对不闸闸墩较为常见的裂缝问题提出了预防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沙颍河郑埠口枢纽工程节制闸闸墩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沙颍河郑埠口枢纽工程节制闸闸墩裂缝检测、成因分析及计算,提出温度收缩应力是引起闸墩裂缝的主要原因;对裂缝的发展趋势及开裂后闸墩的安全性研究表明,裂缝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可以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对水闸闸墩较为常见的裂缝问题提出了预防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大比尺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建立考虑岩层逆层节理分布的薄壁墩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大量变动参数的数值计算,详细探讨影响嵌岩灌注墩横向承载性能的各种因素,包括襟边宽度、岩体性状以及外荷载等。通过大量的算例比较,得到薄壁墩与地基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及各种因素对薄壁墩横向承载性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板式浮筏隔振系统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直接法计算了隔振系统对动力学激励的加速度响应,以中间筏架各局部厚度为设计变量,以中间筏架重量为约束,以减小弹性基础振动、增加振动隔离为目标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用可行方向法实现了隔振系统的优化设计。实例结果表明,隔振系统的优化设计可在筏架重量不增加、通过重新分布筏架的重量就可以减小基础的振动,增加浮筏系统的隔振性能;优化后基础的振动显著降低,极大地提高了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