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基于摄影测量的车身冲模实型白模的精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消失模铸造后铸件毛坯的尺寸准确性,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过程中需要对白模进行精度检测。介绍了XJTUDP三维摄影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其对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白模进行精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大型构件的生产现场快速非接触测量,从而避免白模缺陷对后期铸件加工带来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厂家的典型铸件为例,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对其铸造工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预测可能产生的铸造缺陷,进而提出新的优化铸造工艺的措施,以得到较高质量的铸件.  相似文献   

3.
实型铸造法生产冲模铸件具有许多的优点,其铸造工艺、涂料的性能不同于普通砂型铸造。冲模铸件材料可依据模具的工作环境选择不同铸铁。本文亦介绍了实型铸造的一些技术要点,并分析了常见的铸件缺陷。  相似文献   

4.
以生产厂家的典型铸件为例,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对其铸造工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预测可能产生的铸造缺陷,进而提出新的优化铸造工艺的措施,以得到较高质量的铸件.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生产离心铸造灰铁件时,为了提高其内壁的耐磨性,通常是加入合金元素,如铬、钼、铜、硼等。为了降低成本,本文寻求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这种方法是向正在凝固的离心铸件内表面喷水,增大结晶过冷度,使铸件内壁组织细化,起到合金元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计算双辐板齿轮特征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工厂多年的生产经验和有关设计理论利用AutoLISP语言开发了适用于此类铸件的铸造工艺CAD软件包。该软件包包数据管理,工艺件管理,自动建立零件图,自动进行了工艺方案,加工余量、浇注系统、砂芯和冒口等设计与绘制以及自动生成铸造工艺卡等模块,整个设计过程配有各种图片及中菜单提示,经工厂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汽车制造中的铸件设计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铸造行业虽已进入产量大、门类齐全的世界汽车生产大国行列,但与美、日、德、法等铸造工艺的强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汽车铸造生产必须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迅速由大变强.汽车铸造业只有依靠科学管理和实现高新技术化,才能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砂型铸件形成过程的研究,大多采用低温模拟,常温解剖铸件等方法,来描述铸件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动态貌象。这些方法的弱点是:不能直接观察到铸件形成过程的真实貌象。因而也就不能对铸造过程中瞬间变化的动态作出详尽的解释。铸造行业中常用“睁眼造型,闭眼浇注”两句话来形容铸造生产,就是因为不能对液态金属充填铸型,铸件凝固,以及缺陷产生等等动态貌象进行直接观察研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丹麦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树脂自硬砂用新型水基涂料的特点及涂敷工艺规范,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新型水基涂料和正确的涂敷工艺规范,可强化型(芯)表面,防止铸造缺陷,获得优质铸件.  相似文献   

10.
GE构架为机车上的一个关键零件,服役时承受重载和频繁的冲击载荷作用.因而要求该件组织致密,不允许有缩孔,缩松和气孔等缺陷.本文先运用Pro/e软件对GE构架进行实物造型,然后利用MAGMAsoft软件对铸件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模拟,预测铸件可能发生缩孔、缩松缺陷的位置,最后针对模拟结果进行铸造工艺优化改进并进行生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工艺改进后得到的铸件热节缺陷几乎消失了,缩松或缩孔缺陷也相应地减少.  相似文献   

11.
Si-Mo 合金耐热铸铁作为一种玻璃模具材料,除其他各种性能之外,还特别要求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以保证模具在高温下能稳定工作.本文通过对 Si-Mo 铸铁高温氧化、生长的实验,系统分析了 Si-Mo 铸铁的高温氧化、生长特性及合金元素、石-墨形态、蠕化率的影响.同时,对合金元素在铸铁中的分布进行了波谱扫描分析.结果表明:Si-Mo 铸铁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和抗生长性能;Si,Mo,石墨形态及蠕化率都能显著地影响其耐热性能;合金元素在氧化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偏聚.因此,本研究为 Si-Mo铸铁在玻璃模具上的应用提出了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隧道施工限界影响,客运专线双线整孔预制箱梁无法通过隧道,预制时先切除两侧部分翼缘板,待架设后再现浇切除部分翼缘板。介绍了切除翼缘板箱梁现浇施工支架的设计和关键施工技术,可为同类预制梁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InfoructionThCcastingProcsscoInbinOsacomplex,dynandcPrOblemoffluldflowtalhCattransferinorthetoProduCethehighqualitycastings,thefoundryengineesshOuldknOWthCsesfluldflowandheaIransferMmenaPr6viouslyUoftwtaty,theSe~naaretDOdifficulttousethetheOrodcalanalysiswithOutcowtonalteWes'ThedeSignOfthecastingsystem(suchasgatinndeq)usedhaydepeAnunonextwthanonengineeringbo.MnysuccesshodeSigDSarendybasedontalanderrorInrecenW'theinCrodsingN[i]forwtraridPrOtOtyPincashngs~tomakacastingrightatthefu…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节段短线台施工工艺及原理,分析了预制节段梁划分的原理以及预制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短线台施工几何控制的关键技术是匹配梁的定位.从测量系统的建立、空间定位程序的运用来解释短线法的匹配调整基本原理.给出了短线台节段梁预制法的模板设计以及现场几何控制及调整程序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5.
以制造泵体发泡模具为例,详细介绍了在LOM原型的基础上,通过LOM原型的预处理、电铸和电弧喷涂等工艺手段快速制造发泡模具的过程。实验证明:基于LOM原型,通过电铸铜和电弧喷涂紫铜相结合制造发泡模具与传统加工方法相比是一种周期短、成本低的制模方法,所制得的模具更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黄延高速公路葫芦河特大桥施工为背景,介绍边跨现浇施工中,通过及时改变合龙顺序,缩短边跨现浇段长度,在边跨采用不平衡悬浇与托架现浇相结合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边跨高墩跨大的施工难题,为以后工程施工提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结合哈同公路牡丹江钢管砼工程实例,重点介绍了管芯砼的泵送顶升浇灌法施工工艺及要点和采用“双掺”技术途径,使用普通水泥与地产砂石材料和不改变砼的常规施工工艺条件配制高强、高性能砼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铸钢件中铸造缺陷的等级大小、位置分布对其静力性能、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包含铸钢节点的钢桁架结构的实体模型,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确定了铸钢节点上缺陷的尺寸与位置;对带有不同铸造缺陷的桁架结构进行静力加载,通过分析结构的应力分布、位移分布情况确定铸造缺陷对其静力强度、静力刚度的影响;对带有不同铸造缺陷的桁架结构进行等幅疲劳加载,通过铸钢节点的修正应力疲劳寿命(S-N)曲线求得模型的局部疲劳寿命,明确铸造缺陷对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当铸钢节点的不同位置含有相同大小的铸造缺陷时,不同模型的应力极值最大相差11.7%,不同模型的疲劳寿命相差两个数量级;当铸钢节点的同一位置含有不同大小的铸造缺陷时,不同模型的应力极值最大相差1.7%,不同模型的疲劳寿命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两种情况对结构整体和局部的位移分布均没有明显影响;当铸钢节点中铸造缺陷的分布发生变化时,不同模型间应力极值的变化率为8.8%,不同模型的疲劳性能均劣于只包含单个铸造缺陷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是一项新型的路面再生技术,在环保和改善冷再生路面使用性能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Lost foam casting( LFC) process is a newtechnolog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empty mould cavity casting completely.This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orientation of casting tech-nology,and is called as casting technology for to-morrow.At present,the studies on LFC are fo-cused on casting techniques mainly[1~ 5] .There is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properties of B31 9in LFC process.Now for alu-minum alloy in LFC process,the main problemsare 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