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昌县玄武岩台地貌滑坡主要与地质特征和降雨强度、时长有关。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工程地质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和综合对比研究等方法,分别对玄武岩地区滑坡与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以及降雨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了适合于新昌县玄武岩台地滑坡的降雨阈值I-D曲线,并结合分段性降雨特征分析对其予以进一步修正。对于进一步准确揭示降雨条件下玄武岩台地区滑坡失稳阈值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文泰高速公路南浦溪互通出现滑坡迹象, 位于服务区 Z 匝道右岸斜坡地带, 该处路段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挖方。 2021 年 2 月份, 在连续降雨的作用下, 该段边坡产生了局部滑坡地质灾害, 滑坡位置坡体高度 10m, 长度 10m, 部分土体滑落至高速公路硬路肩。 根据现场观察, 该段边坡其他区域存在进一步滑坡的风险, 并可能影响高速公路过往行驶车辆的安全。 故此, 有必要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镇江某路段膨胀土滑坡及治理为工程背景,利用GEO-SLOPE软件对考虑裂隙和不考虑裂隙时膨胀土边坡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进一步研究降雨对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条件下对膨胀土地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时,应考虑裂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降雨雨型及前期降雨对土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Geo-Studio有限元软件,针对不同雨型及前期降雨情形下土质高边坡进行稳定性研究。研究表明:边坡的安全系数在前期降雨量达到某一定强度时会大幅降低;前期降雨能够使边坡提前进入接近失稳的状态,提高了边坡发生失稳破坏的可能性;雨强峰值出现时间越后,安全系数越晚开始降低,同时其降低幅度越明显,即对边坡的稳定性越不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四川盆及邻近地区为例,综合分析降雨对滑坡,泥石流发育基本作用,研究认为,前期降雨量是没坡,泥石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的充分条件,而降雨强度则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滑坡体结构发展趋势的链式原理,建立起滑坡为结构体的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滑坡属于地质力学的范畴,建立适当的力学结构模型,进行理论上的应力应变分析。通过灾害链式理论的指导,具体分析降雨对滑坡体发育的链式过程,发现滑坡体发展趋势,并通过有限元进行模拟,推测滑坡体稳定的极限状态,在降雨发生情况下,判断滑坡体是否处于稳定或即将出现滑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明大型深层滑坡发生机制,对今后发生潜在大型深层滑坡区域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分析近年来亚洲地区发生的多起大型深层滑坡,从诱发大型深层滑坡的地震与降雨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特殊地层岩性在化学风化作用影响下与多种坡体结构在重力作用影响下的深层滑坡特征,以及降雨对于该类滑坡的形成所具有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由地震作用诱发的深层滑坡,应主要根据不同岩石种类的化学风化情况、深层滑坡形成的力学演化机制以及先行降雨对地震滑坡潜在位置进行预测;对于由降雨诱发的深层滑坡,应主要根据重力边坡变形与内部地质结构的地形特征对深层滑坡发生位置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对降雨停止后渗透坡面的地下水流的衰退过程进行了数值解析计算,做出了间歇降雨所产生的地下水位的形状图.讨论了降雨方式、有效孔隙率、渗透系数以及斜坡地层的形状对地下水位衰退过程的影响.对于渗透坡面,仿真分析说明了降雨停止后,地下水的形状慢慢地滑落,地下水位减退.间歇降雨使坡面底端的水位上升导致小规模的滑坡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滑坡.  相似文献   

9.
以某路堑边坡滑坡治理工程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路堑边坡在坡顶荷载和降雨历时长短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在坡顶荷载和降雨单个工况下是稳定的,但在坡顶荷载和降雨共同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不足,沿土层交界面发生了滑坡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桩板挡墙为主要支挡结构的滑坡加固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治理方案的有效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降雨入渗会降低其影响范围内土体中基质吸力,引起土体软化,强度参数降低,对隧道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隧道的降雨入渗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降雨影响深度以及降雨对土体软化效应的影响,并与顶部产生积水坑的工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较大程度地减小了非饱和区基质吸力以及土体强度参数;考虑顶部形成积水坑后,降雨入渗深度显著增大,非饱和区基质吸力及土体强度参数减小明显,隧道不稳定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及邻近地区滑坡发育宏观地学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及邻近地区滑坡地质灾害受地质构造、地貌单元、地层岩性、大气降水等因素的制约,构造-岩性-地貌组合条件控制着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强烈的新构造运动控制了滑坡体的集中分布地段,大型滑坡主要密集分布在地貌阶梯附近;构造应力场与滑坡滑动方向有密切关系;地貌深切的河谷及丰富的降水利于滑坡发育;滑坡发育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地貌发育形成变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以杨家屋场滑坡为例,对三峡库区及邻近地区滑坡发育宏观地学背景进行了分析,以便对该地区滑坡发育有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段滑坡工程地质背景和滑坡要素的特征论述,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和形成的机理,强调在边坡设计中应加强工程地质的勘察工作,特别是软弱结构面如断层的勘察,尽量避免滑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凉山地区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发育的基本特性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散体滑坡、泥石流是凉山境内公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及水毁类型 ,其发育既与地质地貌环境密切相关 ,又受控于区域新构造应力场 .滑坡、泥石流耦合发育、共同作用 ,加剧了公路灾害的发生频度及强度 .不良的人为工程及社会、经济活动激化了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的发育进程 .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的治理应坚持“疏排结合、多种工程措施并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以受结构面的控制膨胀土堑坡滑坡失稳为例,考虑降雨条件下,滑面介质的应变软化和水致弱化,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考虑吸水膨胀的力学模型,并利用突变理论分析其失稳破坏的力学机制。在突变分析中,通过尖点突变模型,分析了刚度比、含水量等因素对滑坡的触发作用。结果表明:滑坡的演化过程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降雨导致结构面介质膨胀软化的原因属于外部的触发因素。在膨胀土堑坡的加固防护中,应当充分地考虑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地震造成大量松散堆积物,导致震后触发泥石流的极端降雨量比震前显著降低。在龙门山地区震后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震后触发泥石流灾害的区域降雨阈值及其地域差异性,震后触发泥石流的72小时雨量分布特征为:映秀汶川一带为75~100mm,茂县北川一带以100~160mm为主,上述区域外围及平武青川一带为160~200mm;在龙门山前的雁门茶坝、龙门山后山的禹里平武之间为200mm以上。综合考虑地震地质、地形地貌和降雨等因素,建立了地震扰动区泥石流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完成了龙门山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然后采用年最大72小时降雨量为主要触发因素,开展了震后5年的泥石流危险性预测评价及区域预警研究,提出泥石流的区域危险性是动态变化的,高危险区主要随降雨量和松散堆积物空间分布而变化,为震后泥石流灾害气象预警和防范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体吸水蠕变强度衰减是散体滑坡演绎启动的根本原因,以巫山冯家坝滑坡为例,由室内试验得到不同饱和度下松散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应用大型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NSYS,研究了降雨条件下散体滑坡的演变趋势。分析表明,滑坡的最大位移发生在滑坡体后缘,且随松散土体饱和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大;塑性区主要分布在滑坡体后缘,随饱和度的增大,塑性区不断扩大,滑坡的稳定系数降低,达到饱和时,稳定状态接近极限平衡。冯家坝斜坡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在长期暴雨和三峡Ⅲ期坝前水位浸泡共同作用下,很可能诱发滑坡形成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