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动汽车及车联网的发展,电动汽车越来越偏向于智能化,文章采用车载雷达测距装置实时测量汽车的状态,在一定的刹车距离之内通过电脑算法计算来防止车辆追尾,撞击静止物体(如静止的车辆)而研发的智能预警自动刹车装置,该装置通过车载雷达信息采集、电脑系统主控实时算法计算、蜂鸣器报警和自动刹车三个单元模块组成,通过人的主动控制和装置的辅助控制使汽车在行驶中始终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最后的自动刹车更是摒除了人工操作的不足,能够减少疲劳驾驶、醉酒状态下驾驶的车辆追尾事故。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智能车辆",就是在普通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智能汽车与一般所说的自动驾驶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的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首  相似文献   

3.
《汽车科技》2013,(6):6-6
日产汽车公司近日向媒体公开了利用近红外线探测器(前轮前方的黑色长方形部分)等装置实现自动驾驶的“自动驾驶汽车”,该车是在电动车“LEAF(中国名:聆风)”的基础上研发的自动驾驶试制车。该车配备了利用声波、电波、光的感应装置以及5个摄像头。汽车内置的“人工智能”设备将对其探测到的车道、其他行驶中的汽车、障碍物、道路信号及标识等信息进行识别,无需驾驶员操控方向盘就能自动行驶。油门和刹车等装置也将实现自动操控。 该车要实现商品化还需要等待主要国家规范了“自动驾驶”相关法规之后才能销售。目前,日本国土交通省正在讨论分阶段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事宜。作为设想,最终希望实现自动和手动驾驶的汽车在同一车道内行驶。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毫米波雷达的原理及其在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应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与前方物体之间测距,进行评估测速,建立起汽车的主动安全防撞系统,提高汽车主动安全辅助驾驶性能。分析了毫米波雷达对比其他传感器的优点,系统计算分析了制动距离,最终实现车载计算机结合相关信息后提示驾驶员制动或者车辆自动制动。  相似文献   

5.
汽车的制动系统是车辆行驶的安全保障,大、中型车辆下坡连续刹车会使制动鼓温度过高,从而导致制动力衰退,严重的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为了改善车辆制动性能,我们研制了红外线汽车刹车自动淋水系统,有效的解决大、中型汽车制动鼓温度过高的问题,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行驶。  相似文献   

6.
防撞雷达装置。防撞雷达装置是利用激光雷达探测汽车前方的车辆,并根据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决定是否要调整本车行驶速度。该系统包括装在汽车前面的激光发射器、激光传感器和与变速器相连的速度传感器以及装在驾驶室里的显示单元。车道保持装置。设置车道保持装置的目的在于当驾驶  相似文献   

7.
汽车行驶记录仪(以下称记录仪)的使用,对遏制疲劳驾驶与车辆超速行驶,约束驾驶人员的不良驾驶行为,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及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鉴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汽车行驶记录仪是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记录仪是列入国家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为保证其准确可靠稳定地运行,必须定期进行计量检定。  相似文献   

8.
周伟 《驾驶园》2007,(5):57
石子路面摩擦力很小,汽车在上面行驶,遇到意外情况需要紧急刹车时,很容易发生侧滑,非常危险. 为此,我们在石子路面上行车时,一定要注意慢行,集中精力,谨慎驾驶,尽量在公路中央行驶,缓慢加油,平稳加速,遇到会车、转弯和需要刹车时,更要注意进一步降低速度,多使用点刹车.  相似文献   

9.
王文聪 《上海公路》2023,(4):109-112+211
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模式有别于传统汽车,对道路设计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为深入研究自动驾驶条件下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道宽度,从车辆外廓尺寸、车辆速度、车辆技术性能等角度,对传统车辆和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适应自动驾驶车辆的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标准。研究表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距精确控制与车队化运行模式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节约空间,提升慢行舒适性。城市干路条件下,自动驾驶车辆的横向摆动大幅缩小,2.85~3.05 m的机动车道宽度即可满足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需求。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北京:3万辆营运车辆将安装“黑匣子”从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获悉,截至2006年11月底,北京市注册的所有公路营运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将全部安装“汽车黑匣子”,即汽车行驶记录仪。汽车行驶记录仪可实时记录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车辆运行状况及驾驶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欧盟日前发起了一个名为SARTRE的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开发和测试车辆在高速公路汽车列队中的自动驾驶技术,以改善交通流量、缩减行驶时间、减少交通事故。虽然SARTRE所指的环保安全公路列车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但一旦该项目投入实际应用,对提高汽车燃油消耗、降低CO_2排放,还是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金  丁舒涛  何海 《上海汽车》2024,(2):22-26+38
为了提高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测试中的安全性,基于LabVIEW设计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在线振动监测与诊断系统。该系统通过上位机与驾驶机器人通信,获取车辆运行状态数据,同时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振动在线监测,最后结合车辆振动数据和状态信息进行在线诊断,开发了监测与诊断界面,实现了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测试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在线监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3.
作为测试自动驾驶车辆的关键技术之一,计算机仿真与真实的物理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相辅相成,在未来的自动驾驶行业领域,计算机仿真也必将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开发与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主要从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的意义、测试方法和作用、搭建技术、软件现状等部分为切入点,介绍自动驾驶仿真技术的现状,为自动驾驶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自动驾驶汽车的实现离不开各类型的传感器,实现传感器的安装、标定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相机的标定、多线激光雷达的标定、相机和激光雷达的联合标定。最后,文章构建了仿真环境和车辆行驶控制仿真算法。  相似文献   

15.
当雨季公路一旦被水浸淹或越野驾驶通过河流时,车辆必须涉水行驶,由于汽车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浮力,将使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变差,附着力降低,行驶阻力增加等,影响德国安全,驾驶员如不掌握水中德国特点,极易发生险情或事故,为确保汽车安全涉水,必须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自动驾驶集人工智能(AI)、大数据、5G、车路协同、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等高新技术于一体,顺应汽车工业革命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得到高速发展。具备自动巡航、紧急自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等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AS)功能的低等级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车辆前装,得到大规模量产应用。具备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开展道路测试验证,量产商用可期。  相似文献   

17.
正Cosworth公司正在扩大其摄像机和数据系统的应用范围,为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车辆提供视觉解决方案。公司在智能视觉软件领域的经验将杯用作汽车联盟的一部分,用于开发避撞系统,这将改善自动驾驶和网联车辆的运行和安全性。多车防撞计划(MuCCA)将利用人工智能和车辆对车辆的通信来帮助自动驾驶汽车作出合作决策,以避免在高  相似文献   

18.
刘道春 《汽车维修》2013,(12):34-35
巡航控制系统(CCS)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对汽车的行驶速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实现恒速行驶的一种电子控制装置。装有该系统的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可以使驾驶员的脚离开加速踏板,汽车则以一个由驾驶员选定的车速恒速行驶。巡航控制系统由车速传感器、巡航控制计算机(CCECU)、执行器、主开关和控制开关、驻车制动开关、制动灯开关和空挡启动开关组成。有了自动巡航功能在驾驶途中倍感轻松自如,也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自动巡航系统对于高挡轿车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沟通     
《世界汽车》2014,(9):148-149
Q1: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方面,谷歌一直走在前列,不过最近我听说沃尔沃正在研发在公路中植入磁铁的计划,以实现更精确的自动驾驶,请问这项计划可行性高吗?〈br〉 A1:〈br〉 谈到汽车的自动驾驶,相信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停车辅助系统,也就是利用车辆上的摄像头、雷达、红外线、超声波甚至GPS等一切能够帮助定位的电子设备来判断车辆的位置及状态,从而为控制车辆的位移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毫米波雷达是当前智慧公路中路侧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流运行态势感知与智能管控、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中广泛应用。然而,车辆与毫米波雷达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对姿态的变化会对雷达信号回波及点云分布产生影响,导致雷达对车辆的感知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交通系统的管控决策。分析毫米波雷达感知精度的空间特征,对于指导毫米波雷达在智慧公路中的应用至关重要。为此,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感知原理,综合考虑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与点云数据处理2个阶段中的感知误差来源,通过数值仿真与实测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目标在不同位置与姿态下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精度特征进行分析与验证。研究表明:雷达纵向感知精度主要受到与车辆相对位置的影响,当车辆与雷达纵向距离小于30 m或大于200 m时,车辆位置感知结果会向车头或车尾方向显著偏移,相应产生的纵向感知误差通常超过0.5 m;雷达横向感知精度主要受到车辆横向位置及相对姿态的影响,当车辆横向位置偏离雷达中心光束超过5 m或车辆行驶的航向角超过40°时,车辆位置感知结果会向车身侧向偏移,相应产生的横向感知误差通常超过0.5 m。得到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可进一步为智慧公路场景中毫米波雷达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