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庆阳  朱辉 《汽车工程》1998,20(6):331-337,355
本文对工况分析法试验进行了定义,论述了该试验在匹配标定过程中的作用,介绍了该试验中的工况统计分析法和过程分析法在十五工况排放试验,底盘测功机的十五工况油耗和等速油耗试验,试验场整车道路试验,城区道路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整车排放连续稀释模态测试延迟时间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汽车排放模态测试中,采样管路的延迟时间是影响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连续稀释采样模态测试的结果,分析了延迟时间产生的原因、稀释模态测试中延迟时间随工况变化的规律以及通过试验数据确定延迟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轻型车的排放转鼓循环试验和发动机台架试验之间的差异,进行了BJ1033轻型车转鼓试验和它装配的2.5 L排量4缸增压中冷柴油机台架试验,探讨了整车和发动机的CO,HC,NOx排放随时间和工况的变化关系。提出了整车排放分担率的指标,用整车分担率和发动机分担率表征各整车运行工况和发动机工况对排放的贡献。建立了整车运行工况与发动机台架试验工况之间的联系,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整车排放试验十五工况与发动机排放台架试验十三工况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整车循环中,长时间的中高车速及加速工况下的排放分担率大;发动机台架试验中,中高转速、中高负荷工况点的排放分担率大;发动机怠速和高速低负荷点与整车循环排放关联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在用车排放检测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主对比了现行种在用车尾气排放检测方法的优劣。通过详细介绍美国加速模拟工况法(ASM)的工况点的确定和其检测效果,证明了加速模拟工况法的可行性。在分析了美国加速模拟工况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稳态加载试验法的理论和试验方法,并通过十五工况法工况点的频次统计,初步在理论上对稳态加载试验法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模态行驶工况是公交车运行和排放的基础研究之一.从线路代表性和覆盖面角度出发,统计市区和市郊线路强度并排序,确定测试公交线路.采用GPS设备对测试线路公交车实际运行状态进行试验,提出以线路强度比为基础的线路耦合方法,以西安市为例建立样本数据库.基于参考模型设置优化变量,通过分析样本特征值确定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采用多目标优化理论优化模型关键数据点参数,建立西安市区和市郊公交线路模态行驶工况.经工况验证可知,市区和市郊模态工况与验证样本的特征值误差分别为8.54% 和2.77%,比功率分布误差分别为0.37% 和0.78%.结果表明,建立的模态工况在数理分析和比功率分布2个维度均能更准确地反映西安市公交车实际运行状态和排放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6.
模态分析是汽车排放测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模态分析的试验过程和一些技术问题。并根据其数学模型推导而简化了模态质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种轻型车用催化转化器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务林 《汽车工程》1998,20(4):201-205
针对北京切诺基四缸多点喷射轻型车,本文研制成功了一种催化转化器,整车十五工况的试验表明:所研制的催化转化器对于降低原车的排放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胜群 《汽车化油器》1997,(3):17-20,12
本文重点分析了研究2E3化油器的空燃比A/F,及对十五工况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依据GB 18352.3—2005Ⅰ型试验循环,对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国产柴油轿车分别燃用国Ⅱ柴油(简称为F-T0);混合比例为10%(90%为国Ⅱ柴油,10%为煤基F-T合成燃料,体积比,简称为F-T10)的国Ⅱ柴油-煤基F-T合成燃料混合燃料的HC、CO、NOx、CO2和颗粒数量瞬态排放属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B 18352.3—2005Ⅰ型试验循环中,该车燃用F-T0与F-T10加速工况的HC、CO、NOx和CO2排放较高;随着车速的增加,该车燃用F-T0与F-T10的CO排放降低,CO2和NOx排放增加,HC排放呈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的变化趋势,核模态颗粒数量排放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积聚态颗粒数量排放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车辆加速度的增加,该车燃用F-T0与F-T10的HC、CO、NOx和CO2排放增加;F-T0与F-T10怠速和匀速工况的核模态、积聚态颗粒数量排放较低;F-T0加速工况的核模态颗粒数量较高,F-T10低速加速及高速减速工况的核模态颗粒数量较高;F-T0与F-T10减速工况的积聚态颗粒数量排放较高;煤基F-T合成燃料可有效降低该柴油轿车的HC、CO、NOx、CO2和颗粒数量排放。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重型车用汽油机排放现状分析及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林华  李洧  王建海  史广宝  冯于久 《汽车工程》2003,25(5):455-459,489
对我国实施重型车用汽油机排放标准后的部分典型机型的排放做了统计和相关分析;比较了国内外重型汽油机排放标准和试验方法。通过对化油器机型和电喷加三效催化机型的排放测试结果的分析,论及我国重型汽油机的排放控制技术路线,提出了在用重型化油器车的污染治理和控制问题。最后,针对我国现行9工况标准的试验限值和试验方法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成分权重的概念,并用它对直喷式柴油机13工况排放试验的排放特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喷式柴油机排放中各工况的成分权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两种全负荷工况下各种有害排放物的成分权重最大,是降低排放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城市出租车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方法对城市出租车在稳态ASM测试工况、IG195瞬态测试工况、双怠速以及怠速测试工况4种工况下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不同的测试方法对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车龄与排放的关系及发动机供油方式与排放的关系,研究排放因子与车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轻型汽车N2O排放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轻型汽车在多工况下的N2O排放物试验规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验证了车辆运行工况、排放后处理技术和燃油合硫量对轻型汽车N2O排放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模态分析作为一种系统分析技术,提出了复杂变形形状与结构响应的明确描述,用来对于设计和出评价,通过模态模型可以研究结构修改的效果或预测结构在改变了工况的情况下将具有运动情况。试验表明SX6122BL车架的模态试验分析正是对所进行的汽车设计给予验证。  相似文献   

15.
以一台重型混合动力自卸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底盘测功机和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开展了不同运行模式(纯发动机模式和混合动力模式)和不同测试循环(C-WTVC和CHTC)下车辆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结合工况特征参数分析了车辆的排放表现。结果表明:相同的测试循环时,试验车辆混合动力模式下NOx排放量较纯发动机模式高,而CO排放量较纯发动机模式低;相同的运行模式时,纯发动机模式下,CHTC工况NOx排放量较C-WTVC工况高,而混合动力模式下,C-WTVC工况NOx排放量较CHTC工况高,纯发动机模式下,CO排放集中于低速小负荷工况,而混合动力模式下,CO排放集中于高速大负荷工况。  相似文献   

16.
崔毅  邬静川 《上海汽车》1999,(7):5-8,12
本语文介绍了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放问题出来,初步探讨了我国现阶段态循环排放的研究方法。文章认为,随着排放法规愈来愈严格,瞬态排放要求必将提到议事日程,限于我国现阶段瞬态循环排放测试实施排放试验和瞬态工作过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瞬态排放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直接进行记测试的困难。文中还讨论了控制降低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放的一些措施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7.
轻型车燃用生物柴油瞬态工况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德清  袁银南  孙平  陈竞 《汽车工程》2007,29(2):117-120
通过对轻型车燃用生物柴油和0#柴油尾气排放的测量和分析,研究瞬态工况有害排放物模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0#柴油相比,轻型车燃用生物柴油可显著改善冷启动过程的HC和CO排放,其HC、CO和PM比排放分别降低76.9%、45.7%和52.8%,但NOx比排放增加5.8%。燃料在燃烧转变为CO2和H2O释放出化学能的同时也将空气中的N2氧化成NOx,因而可用NOx/CO2来描述NOx排放随运行工况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修订我国相关排放法规内容,针对满足欧Ⅳ排放标准的某型汽油车,分别按NEDC、FTP5、US06、SC03等4种循环进行了常温排放试验,从试验方法和工况特性等方面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欧洲法规相对更关注车辆中低转速、中低负荷工况,因此满足欧Ⅳ排放车辆在低转速、大负荷工况的SC03循环中超过排放限值:美国SFTP法规制定的US06和SC03更全面地考量了车辆在各种转速、负荷分布下的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车用柴油机的13工况法PM和NOx比排放量与最大矩阵工况排放浓度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好的非线性相关性,可通过最大转矩工况PM和NOx的排放浓度直接估算13工况法比排放量,从而减少排放特性优化试验的人力、物力消耗。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CA488发动机各个工况下的排放值,指出55%负荷和90%负荷工况点的排放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决定选取真空调节控制的EGR系统来降低Nq排放值。介绍了EGR系统的结构及整机布置方案,并对其进行了9工况排放试验。结果表明,采用EGR系统后,NO,的排放量下降明显,CO及HC在反拖工况由于采取断油措施而使其加权排放量变为0,外特性曲线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