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是桥梁工程的关键,桩基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钻探是必要的。本文探讨钻孔灌注桩质量常见问题的控制与防范,桩基检测的办法及其优缺点,桩基检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具体工程,对水中基础钻孔桩施工进行了分析,分别从钻机选择、场地准备、护筒埋设、泥浆制备、桩基钻孔、清孔、钢筋骨架、水下混凝土施工、桩基检测进行了分析,为钻孔桩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钻孔灌注桩是桥梁下部结构加固地基的一种重要形式,声波透射法作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检测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很多其它检测方法不具有的优点。通过阐述超声波检测钻孔灌注桩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石家庄某工地现场不同基坑中钻孔灌注桩的检测波形图,分析声波透射法检测出的桩基缺陷对应的声学参数变化,为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钻孔取芯法可以直观的对芯样的配合比、砂石料的搅拌均匀性等情况进行观测,从而判断桩底沉渣厚度、桩基扩径、夹砂等问题,因此取芯法在桥梁桩基检测中广泛应用。本文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桥梁桩基检测施工实例,简要探讨钻孔取芯法的具体施工过程,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引言 运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桩基检测具有测试成本低,检测速度快,便于对桩基工程进行普查等优点,是国内外基桩工程质量检测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推定钻孔灌注桩的缺陷类型及其在桩身中的位置,并可以对钻孔桩的桩长进行校核,对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6.
钻孔灌注桩的整个施工过程都属于隐蔽工程项目,质量检查比较困难,只有加强桩基工程的检测并使现场管理人员增强责任心,以防为主,对桩基各个施工环节充分重视并精心施工,才能使桩基的质量控制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7.
引言运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桩基检测具有测试成本低,检测速度快,便于对桩基工程进行普查等优点,是国内外基桩工程质量检测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推定钻孔灌注桩的缺陷类型及其在桩身中的位置,并可以  相似文献   

8.
因混凝土长期受水流侵蚀冲刷、冻融循环、水位变动区的干湿交替作用、漂流物及冰排撞击等,桥梁钻孔桩基础水中的桩身相同条件下劣化程度及速度远高于其它构件。而水中桥梁桩基出现问题很难被发现,对整体结构安全使用会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开展桥梁水中桩基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概述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桥梁桩基工程被大量的应用。由于桩基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因此对桩基的质量检查是十分的重要。桩基础在桥梁工程中,主要有钻孔灌注桩与挖孔灌注桩。桩基的质量检测方法主要常用的有:超声波检测法、低应变动力检测法、钻芯取样检测法等。超声波与低应变动力检测法属无破损检测法,对于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基宣逐根进行,  相似文献   

10.
大桥桩基专项检测评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某大桥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由于该桥当时水中桩基钢护筒未切除,未对水中桩基的技术状况做出评价.现水中桩基钢护筒已部分切除,且该桥正在进行加固设计,因此有必要抽取该桥水中桩基进行外观检查和专项检测,评定水中桩基的技术状况,为该桥的加固设计提供技术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路工程地质中的地形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VRML自动化技术处理公路建设中的多层地质体钻孔数据,构建地质构造真实结构三维模型,实现基于虚拟地理环境下的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有助于解决具有断裂构造的地质体全景显示和动态交互的问题,该研究成果能够被用于公路建设中的地质工程地下构造分析,为辅助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采用IBMR的方法构造虚拟环境的过程中,全景图的生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把用普通数码照相机得到的一组相关照片生成全景图时,需要将照片经过投影、拼接和平滑化等步骤生成一幅全景图像.主要把全景图生成中圆柱面正投影算法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并提出一些新观点.最后验证了此算法及其讨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全景显示技术的分析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全景图像的制作技术,重点对全景显示的操作界面和显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详细的描迷.对实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控件技术实现了全景显示.  相似文献   

14.
岩石孑L洞试件变形破坏的电测法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切裂纹(breakoutorspal|ing)是硬岩地下洞室开挖损伤区的主要破裂形式,对实际岩体工程的稳定性起到了控制作用.选取了粉砂岩圆孔试件进行了双向不等压加载,采用贴应变片的电测法作为监测手段,对剪切裂纹形成演化规律及进一步诱发的破坏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试件表面观测点应力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等压条件下剪切裂纹的发生机理:不等压下脆性硬岩洞壁不容易破坏,但当加载到一定水平时,破坏很突然,并迅速诱发了“V”形区;孔壁附近发生的是剪切破坏,孔壁深处发生的是拉剪复合型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潜孔锤钻进、排渣工艺的能量守恒通式,结合湖北通城至湖南平江高速公路边坡拳300mm大孔径微型抗滑桩施工,介绍了设备选型、施工工艺对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控方法,提出了潜孔锤成孔的极限成孔结构.设计的潜孔锤施工最佳工况对平台微型抗滑桩机械成孔作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坝基勘察期间,难以直接观测到坝基岩体中的结构面特征.通过在勘探孔中进行孔内摄像,能观测到孔壁各类裂隙面的特征.基坑开挖后,对揭露的岩体结构面进行编录统计.将两种方法获得的成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孔内摄像成果能较好地反映坝基岩体结构面特征.工程实例证明:孔内摄像可用于解决勘察期间坝基岩体结构面勘探这一难题,具有高效、直观、可靠的特点.通过孔内摄像,容易发现基坑中出露少的缓倾不利结构面.使用孔内摄像勘探坝基岩体结构面特征时,应注意“一孔之见”的局限性及岩体结构面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勘探时,一方面要保证有合适的孔内摄像点数量,另一方面要及时分析孔内摄像成果,判断岩体结构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刘晓霞 《北方交通》2012,(5):109-111
阐述了通过采取在桥台台背搭板处钻孔注浆的措施,预防或减轻台背跳车病害,并论述了钻孔注浆设计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从电视理论出发,分析了多重影信号的数学形式,借助于积分变换,通过理论论证提出了通过模型电路在电视接收机输入端消除多重影信号的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全景漫游系统在切换视点时产生跳跃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变形的平滑漫游算法.首先采用SIFT特征提取方法对过渡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同时采用图像区域划分的方法对特征点进行筛选,建立特征点集的映射关系;然后,构造特征点集的Delaunay三角剖分,在三角剖分的基础上,计算对应三角形区域的仿射变换参数;最后,对图像进行插值和生成中间过渡图像.实验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特征点集的自动对应,提高了全景漫游系统的交互性和沉浸感,算法实用、高效,对于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过渡图像有较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Identifying cracks from the spread image of a borehole wall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usages of borehole imaging method. The manual identification of cracks is time-consuming and can be easily influenced by objective judgment. In this study, firstly, the image translation from RGB color model to HSV color model is done to highlight the structural plane region, which is closer to the color recognition of human sight; secondly, the Saturation component is filtered for further processing and a twice segment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he primary segmentation is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saturation over a longer borehole section and can give a rough estimation of a crack. Then, the pixels are shifted 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to the sine curve estimated and make the centerline of the crack flat. Based on the shifted image, the secondary segmentation is done with a small rectangle region that takes the baseline of the roughly estimated crack as its centerline. The result of the secondary segmentation can give a correction to the first estimation. Through verifying this method with actual borehole image data, the result has shown that this method can identify cracks automatically under very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