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控制系统向分散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基于现场总线的新一代控制系统(FCS)将取代传统集散控制系统(DCS);FCS在控制网络和信息网络的集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用的PLC系统实现复杂算法时存在的不足,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和ARM处理器技术,利用VPV3+C协议芯片设计了一种满足Profibus-DP总线协议的可编程智能模块。该专用可编程智能模块能无缝集成到大型设备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中,通过对模块的程序设计完成系统的复杂算法,实现系统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3.
刘菁 《港口装卸》2004,(5):22-24
通过对广州港新沙和西基 2个分公司的 2个FCS系统改造项目的分析 ,阐述现场总线在FCS系统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局限性 ,指出工业以太网技术将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港口船舶动态智能监控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海图处理与显示技术 ,结合现有局域网和MIS系统 ,对港作船舶实行动态跟踪 ,在局域网内部实现实时监控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 ,应用于调度、安全、技术、成本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通过对广州港新沙和西基 2个分公司的 2个FCS系统改造项目的分析 ,阐述现场总线在FCS系统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局限性 ,指出工业以太网技术将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现场总线技术在船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总线(FCS)技术目前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现场总线在船舶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并与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DCS)进行了对比。最后选取现场总线中具有代表性的CAN总线,基于船舶机舱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针对沉船打捞作业中监测终端多、打捞现场视频采集难等问题,开发沉船打捞集成监测及虚拟仿真系统,利用PLC和网络爬虫方法分别采集作业现场各种传感器数据和海洋环境预报信息,通过组态王软件将数据集成并实时上传至数据库中,在虚拟平台Virtools Dev5.0中设计打捞现场工况,依靠Virtools server整合数据库技术实时读取数据并驱动虚拟模型运动。测试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可在监测平台上集成各种监测数据,实时再现打捞过程,可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监测打捞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型耙吸挖泥船综合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大型耙吸挖泥船全船的综合控制,根据挖泥船监控系统的安全规范要求,构建一体化系统信息交互共享的无缝集成平台,并通过工业以太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PLC技术和软件编程技术实现了船舶航行、挖泥集成控制、疏浚轨迹显示、全船功率管理、机舱监测报警和挖泥辅助决策的互通、互联、互操作。运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提高了挖泥船作业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大型耙吸挖泥船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上搜救移动指挥系统是以3G无线宽带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集成现场视频采集压缩、无线网络传输、应急指挥通信、数据库管理等信息化技术,建立海上搜救现场与搜救中心的宽带网络连接,为海上搜救行动的指挥决策提供事发现场的即时视频图像信息,实现海上搜救指挥决策的可视化、信息化和科学化,从而在现有搜救力量的基础上大幅提升海上...  相似文献   

9.
将现场总线技术及工业以太网技术应用到大型分段涂装工场中,可缩短涂装设施集成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时间,实现大型分段涂装设施的监控和生产管理信息的集成,为高效、快速造船提供了必要保证,并为今后工厂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当前海事信息系统架构内部逻辑耦合度较高、技术平台间通用性较低、不利于系统升级改造和第三方集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ST架构的新型海事信息系统设计研发模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JavaEE技术的信息系统MVC开发模式,在系统集成、数据整合、信息共享、网络服务发布、平台兼容性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优势,从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角度进一步消除海事信息化领域的信息"孤岛"现象。  相似文献   

11.
全综合一体化的系统集成技术已成为国内外舰艇电子与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从军用和民用两个层面,对硬件集成、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和过程集成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舰船电子与信息系统应用特征和使用需求,重点分析国外舰船电子与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舰船电子与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技术的设想,为我国在舰艇电子与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胜  孙长嵩 《舰船电子工程》2005,25(2):46-48,78
针对舰船数字化系统设计特点,应用MPLS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实时控制网络技术及CORBA技术等网络和软件集成技术,构建一个双网络环境的舰船数字化系统。首先提出了舰船数字化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在分布式数据库实时控制网络和MPLS信息管理网络的双网络基础上,利用CORBA代理服务来实现系统的软件集成,从而将舰船数字化系统的各个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以解决舰船信息管理和控制一体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魏世桥  何洋 《水运工程》2018,(8):113-117
针对传统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手段单一、信息分散、协同效率差、决策支持困难、维护更新投入大等问题,进行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平台研究,采用云技术和异构系统集成技术,进行私有云部署和异构系统集成,保证不同用户、不同地域协同办公以及不同系统之间BIM信息流通,实现了BIM模型、GIS环境与项目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结果表明,云环境下BIM项目管理平台有效减少企业硬件投入和软件维护成本,在工程进度模拟、质量追溯、安全监控、投资控制等方面创新管理手段和流程,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系统集成是一种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是建设海战场C4ISR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阐述了海战场C4ISR系统集成的概念、目的和内容。建立了C4ISR系统集成技术参考模型,从物理集成、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上研究了其与OSI模型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的问题。分析和探讨了系统集成过程中的体系结构、数据工程、信息基础设施、战场态势分类和生成以及共性产品等关键技术和实现的方法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基于WebGIS技术来构建新型“数字农村”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对GIS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数据融合技术的有效集成来实现GIS系统的开发,重点研究了该服务平台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功能实现、技术路线、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管理等内容,提出了整体设计方案及每个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实现,并就系统的组成与应用框架、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信息系统的可重构性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面向未来网络化和服务化体系结构下,论文针对分布式异构、海量数据资源共享需求,提出基于发现元数据的数据集成框架,并通过信息目录技术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信息搜索技术进行搜索和发现、通过信息聚合及挖掘技术实现信息的二次开发和利用,提供多样化服务化信息共享技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邮轮薄板分段车间复杂作业工艺及设备信息联通问题,基于5G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分段生产车间智能化管控方案,提出由智能设备层、设备控制层、制造执行层、车间管理层、智能决策层组成的多层级系统框架;围绕薄板分段生产车间主要工艺设备,提出包含信息感知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数据分析应用系统设备物联集成技术方案,并经过邮轮薄板分段车间建设,验证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XML的企业应用集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应用集成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根据XML技术的特点,从数据集成的角度,提出了基于XML的企业应用集成技术的体系框架,并对集成方案的模型、框架、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彭东 《舰船电子工程》2013,(12):104-107
利用XML技术对异构数据库的集成方法及其实现进行研究。针对目前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中对于异构数据库的集成需求,提出利用XMLSchema具体实现数据转换与集成功能,在关系数据库的数据表定义和XML数据文件之间建立映射机制,实现数据库数据与XMI。文件中数据的双向交换。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提高异构数据集成的效率,节省信息集成的成本,实现对现有数据库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0.
OPC技术在集成平台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t Linking and Embedment for Process Control(简称OPC,以下同。意为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连接与嵌入)技术提供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利用OPC技术实施船舶信息应用集成将显著简化集成难度,降低开发工作量。阐述基于OPC技术的船舶信息集成体系结构,分析了实现船舶信息集成中用到的OPC技术及其适用环境,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集成平台管理系统(Integrated Platform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PMS,以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