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能减排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耗能大户,约占全社会能耗的7%~8%,而其能耗主要是油品的消耗,其中,道路运输消耗量又占交通运输行业的52%。  相似文献   

2.
超载运输对社会的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公路超载、超限运输给公路设施、交通安全方面以及公路运输行业造成的危害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危害做出直接经济损失的定量估测。另一重点在于强调公路超载、超限运输对全社会的危害,包括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法制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全面危害。文章呼吁全社会对此给予充分重视并进行全方位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货物运输能源消耗与能耗强度、运输结构和货物周转量3因素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完全分解模型进行量化分析,测算了1990-2007年3个因素对货物运输能源消耗变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货物运输量的增长是货物运输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运输结构中能耗强度较高的运输方式市场份额的增加加剧了这种增长的趋势,而技术进步带来的能耗强度的降低不足以抑制能源消耗的增加.货物运输能源消耗增长趋势不可避免,需要综合规划,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能源消耗远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数倍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近年来快速增长的GDP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如火电供煤消耗高达22.5%,吨钢可比能耗高达21%,水泥综合能耗高达45  相似文献   

5.
宏观·国内     
《商用汽车》2014,(21):18-18
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近日,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左右。第三方物流比重明显提高。新的物流装备、技术广泛应用。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13年的18%下降到16%左右。  相似文献   

6.
梅振 《商用汽车》2013,(14):80-81
倡导绿色货运是节能减排的需要,是运输行业寻求运输效率和运输效益最大化的需要。推行绿色货运,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尤其是相关产业链各环节的努力。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部门、社会组织机构、科研院所、领先运输企业以及车辆生产企业等,于此具有先导、示范和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7.
专用汽车与我国道路运输政策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专用汽车在我国道路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公路运输事业的繁荣,2007年全社会完成公路货运量163.94亿吨,货物周转量11354.69亿吨公里,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2.3%和11.4%.专用汽车作为我国道路运输的主要力量之一,承担了大量商品的流通和特殊商品的运输、储存功能.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道路运输载货汽车684.49万辆,其中普通货车479.14万辆(1850.62万吨位),专用货车205.35万辆(793.12万吨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本市道路货运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多元化的运输格局,2000年,上海道路货运量为2.84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的58.1%,道路运输技术经济结构也日趋合理,在综合运输体系和上海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然而面临上海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形势,上海道路货运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培育货运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道路货运网络建设,提高道路货运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竞争力,已成为运管部门当前迫切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发动机再制造与新品相比,降低成本50%左右,节约能源60%、节约原材料70%;新制造一台汽车的能耗是再制造的6倍;新制造一台汽车发电机的能耗是再制造的7倍;新制造汽车发动机中关键零部件的能耗是再制造的2倍.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环境、标准法规变化是国内半挂车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未来两年国内半挂车市场需求将稳步增加厢式半挂车、罐式半挂车将成为主打车型资料链接: 在G B/T 3730.1—2001标准中,对半挂车进行了定义: “就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汽车牵引,才能正常使用的一种无动力的道路车辆,用于载运人员和货物”。从该定义中不难看出, “甩挂运输”是半挂车进行运输的特性,这种运输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