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鑫 《科技交流》2010,(2):37-40
根据地形及运量特点对哈罗线哈密南至巴特段的限制坡度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双机12.5‰、单机重车方向6‰轻车方向12.5‰的均衡坡和单机6‰三个坡度方案.并从地形适应性,运输组织以及工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说明。从而确定了哈密南至巴特段的限制坡.  相似文献   

2.
贵阳至广州线线路最大坡度方案比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目的:通过从地形地貌、工程投资、运输组织、工期、施工风险等方面对不同的坡度方案进行分析、比选,确定贵广线合理的线路设计坡度。 研究结论:本线建议采用限制坡度9‰、加力坡18‰的方案。从地形地貌分析,限制坡度9‰、加力坡18‰更能适应地形,且节省工程投资;从运输组织分析,满足货车速度和牵引质量要求,而运行时间增加不多,满足运输需要;从施工工期分析在总工期相同时工期更加合理,全线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比例也比较均衡,不会出现人工和资金紧张的情况;从施工风险分析,可溶岩隧道基本上采用“人”坡,对突发事件的抗风险能力更强,所以决定本线坡度方案为:限制坡度9‰、加力坡18‰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川藏铁路不同限制坡度条件下重点工程情况、施工工期,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研究,并综合运输组织、相关路网的限制坡度等因素,确定本铁路经济合理的限制坡度。本铁路重点对12‰,加力坡24‰坡度方案和16‰,加力坡30‰坡度方案进行比选。30‰方案地形适应性好、控制性工程工期短、工程投资省,且理论分析列车牵引和制动不存在问题,但通过对国内已开通运营的长大坡道铁路调研,结果表明:长大坡道运营安全风险较大;24‰方案基本能够适应地形,工期较30‰方案稍长,静态工程投资总额仅增加7.1%,运营上更能与区域路网匹配协调,实际运营经验成熟。从运营安全角度分析,建议本线采用12‰,加力坡24‰坡度方案。  相似文献   

4.
衢州至宁德铁路限制坡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衢宁铁路为海峡西岸宁德港及临港工业后方重要集疏运通道,衔接路网线路多,所经浙西南、闽东北地区地形起伏大、工程艰巨;项目设计限制坡度大小对线路走向、线路长度、工程投资、运营费用、牵引质量及输送能力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结合项目功能定位和运输需求,路网相邻线路技术标准、牵引动力与坡度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不同坡度方案的论证比选,确定本项目的限制坡度。研究结论:(1)全线双机坡方案及区段双机坡方案均未能体现大坡度优势、工程运营费较高、运输组织不便;(2)6‰和9‰限制坡度均可单机牵引,运输组织顺畅;(3)全线单机9‰方案可较好适应地形,工程投资及换算工程运营费省,综合效益最好,衢宁铁路限制坡度推荐采用9‰。  相似文献   

5.
欧成章 《中国铁路》2013,(12):46-49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煤炭集运区技术标准研究以功能定位为基础,以经济运量为依据。分析与瓦塘一洪洞北段相邻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从铁路等级、行车速度与最小曲线半径选择、牵引机车研究、牵引质量及机车类型与到发线有效长度选择、限制坡度比选方面阐述和分析主要技术标准;对重车6‰、轻车13‰均衡坡方案与双向13‰限制坡度方案的运输组织匹配性、线路长度和工程投资及运营费进行分析研究,推荐的120km/h,重车6‰、轻车13‰均衡坡方案能够满足重载铁路运输需求,符合区域近远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轲 《科技交流》2010,(2):24-28
结合既有辛泰、磁东、东莱线现状坡度、自然条件、运输特点及能力适应性,对因该线限制坡度改造从路网协调性、经济性、行车安全性及运输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选,得出该线的限坡改造推荐方案,对其他既有线路限坡改造方案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宜万线地形困难、地质复杂,山峦起伏、河谷深切,选择合适的限制坡度,对节省工程投资,改善平面条件,降低运营成本能取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中,我们分别研究了各种限制坡度,提出了合理的适合本线地形的限坡方案。  相似文献   

8.
新建和坪铁路线路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建和龙至南坪镇铁路工程全长44.145 km(含白河联络线长3.03 km)。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貌和本线运量明显不平衡的特点,在限制坡度的选择上采用了更合理的均衡坡方案;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地段,通过详细的线路方案比选,采用了技术、经济最优的洞坪沟方案。  相似文献   

9.
格库铁路是我国西部地区一条重要的路网性干线铁路,横贯柴达木、塔里木两大盆地,翻越阿尔金山,地形高差巨大,线路最大坡度的选择是该项目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格库铁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运输组织、牵引质量、机车选型和综合经济性分析,对最大坡度进行多方案比选研究,提出在地形高差大的艰险山区,适当提高线路最大坡度,采用16‰最大坡度,通过充分发挥大功率机车的牵引力优势,优化铁路移动设备与固定设施合理匹配,可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和节省运营成本,实现项目综合经济效益最优的目的;提出在坡度方案比选中采用单位坡度线路长度缩短率、单位坡度桥隧缩短率及单位坡度经济性等系列概念,可将最大坡度变化引起的线路长度、桥隧长度及工程造价变化程度大小予以准确量化,将通常笼统的、概略性的评判精准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既有娄邵线技术改造限制坡度的选择,对既有12.59‰限坡和统一采用6‰限坡两方案,从能力适应情况、运营费分析、统一技术标准的角度、工程运营费综合比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荐采用6‰限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