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是我国较南的亚热带地区,关于铅锌矿井下凿岩作业工人有否振动病及其白指(V.W.F)发作的研究,从未作过调查,为摸清该矿井下钻工局部振动病发病情况和为国家制订卫生标准及搞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我们对该矿井下凿岩作业工人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振动与噪声联合作用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扬州市广陵区卫生防疫站(225002)周正余根据江苏省局部振动病调查协作组调查所得资料,就振动与噪声联合作用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对象选择:使用局部振动工具的工人156人为接振组,与接振组...  相似文献   

3.
铁路部门手持振动工具使用相当广泛,机车和配件的制造和修理过程中从事振动作业的人数不少,在职业危害中占有很大比重。为了了解西安铁路地区手持振动工具对工人危害情况,为接振作业的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90年1月对西安地区部分手持接振工种作业工人局部振动病的危害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振动工具的4小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振动性工具的应用更加广泛,接振工人日益增多,局部振动危害亦日趋严重。为此,我们对露天采石作业工人进行了局部振动病调查,现报道于下。洛阳铁路分局庙沟露天采石场,位于洛阳市西约100km的峡石驿,海拔680m的山区。职工105人。生产程序为打眼,爆破,运输,破碎。使用的振动  相似文献   

5.
局部振动病(以下简称振动病)是由于在工业生产中使用风动工具、砂轮……等工人,两手长期受到较强的振动作用,而发生的一种职业病。目前,全国尚无统一防治方案,国内外虽然有些研究方法的报导;如毛细血管镜检,肢端血流量测定,手内肌的肌电检查、血清旦白的分析,振动感觉阈值和皮肤温之间的关系等。但是,厂矿基层限于设备技术条件,不易迅速开展,而全国接触振动工人甚多,迫切需要防治这种职业病。为探讨振动病简而易行的客观诊断指标。我们在过去对振动病调查分析的基  相似文献   

6.
振动病是职业病之一,它是由物理因素——振动危害引起人体神经血管,骨骼等系统改变的一种疾病,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之分。为了解和防治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初次对某车辆段受局部振动影响的35名工人进行了调查。一、调查对象选择了某车辆段铆工22名机械木工8名,卸螺母工4名,抛光工1名,共35名作为调查对象。在35名从事振动作业的工人中在40岁以上者、工令在10年以上者占的比重较  相似文献   

7.
1984年初我们对4个工厂的清铲工、扎固工、砂轮工及镁筑炉工等4个工种接触局部振动的工人117名,进行振动病体检及流行病学调查,以相同作业环境但不接触振动的工人83名为对照。同时对各种手持振动工具的振动参数作了现场测试,还就工人接振工时进行了记录。本文着重对上述工种工人,末梢神经感觉功能的危害情况予以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运输业和自动化工业生产中常使用柴油机和汽油机,其燃料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污染了工人作业点的空气,与此化学因素同时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的还有带低噪声的全身振动。本文报道了接近苏联国标伴有低噪声(接近苏联国标12.1.003—76,65—75极限频谱曲线)的全身振动(垂直和横向,4~  相似文献   

9.
局部振动可引起末梢血管机能和形态的改变,尤其是振动性自指的出现,已被公认为局部振动危害的典型表现。因此,末梢循环机能的检查对于评价局部振动危害,特别是对局部振动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于局部振动危害引起的外周循环障碍进行了许多研究,检查方法也不断改进。近年,我们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查结合冷水负荷试验评价局部振动危害,获得初步结果,现报道如下。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砂轮磨光接触局部振动的工人共  相似文献   

10.
在对我国正常人群的指端触觉—深度觉和两点分辨觉正常值范围进行探讨后,现把在振动病流行病学调查中从事手臂振动作业工人的深度觉和两点分辨觉的检查结果与正常界限值进行比较与分析,以便更加清楚地表明手臂振动对人体末稍神经的损伤程度。同时,进一步说明运用深度觉和两点分辨觉仪对人体指端触觉进行定量测试在振动病研究及  相似文献   

11.
近年,国内对局部振动的职业性危害进行了许多调查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现就其概况和进展作简要介绍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局部振动病在我国地区和工种的分布是相当广泛的。东北地区报道较多,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四川等省均有报告,最近在江西、福建、广西等亚热地区,以及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铁路工厂手持振动工具及其危害情况,我们于1982年1~10月,按照同一设计,运用同样的方法手段,根据流行病学有关疾病分布规律中的地区划分原则,对南方,晋陕甘、华北、东北四个区域内的13个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和1个钢架桥梁厂的铆工、清铲工、砂轮工进行了振动病流行病学调查,以进行不同气候条件下振动病患病率的比较。现将调查内容、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某些工种劳动过程中,机械性振动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众所周知,长期而强烈的振动作用,对机体的神经、循环和骨关节系统能引起一系列病理性变化,可发生一种特殊的职业病——振动病。该病对工人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必须对其加强防治。国内曾见张之虎(1959),马胜龙(1964)及铁道部劳研所(1974)等数篇有关振动病的报告。战斗在基层站段保健站的医务人员,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把一些与振动性因素有关的体征,误诊为是神经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凿岩机局部振动对铁路隧道凿岩工健康的影响,我们对407名不同工龄的凿岩工作了局部振动病的调查,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一、对象:随机选择407名凿岩工为对象,以同一环境下工作的92名其他体力劳动者为对照。两组499人均为30~60岁的隧道工。  相似文献   

15.
局部振动对人体各系统均有影响,振动病系全身性疾患。局部振动对手局部病变的特征,以末捎循环障碍,周缘神经功能异常和手骨营养破坏为主征。风动工具早在1839年首先在法国矿工中开始使用,到1883年在一些国家里广泛地应用。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首先见到手指血管病变,1911年意大利Loriga在罗马记载了典型振动病之病例(职业性雷诺氏现象)之后进行报告,直到1931年Seyring观察到局部振动对上肢周缘神经功能的影响,1936年Brailsford和1937年Maclarn先后报导了因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的工业生产中,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的职业因素往往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因素联合存在的。噪声与振动就是一对严重损害工人健康的职业有害因素。从事手持振动工具作业的工人,由于遭受手传输振动及噪声的损害,经接触一定时间后在出现一些全身及手部症侯群或疾病的同时,往往也都有耳  相似文献   

17.
高频率局部振动是砂轮磨光作业的主要有害因素。已有报道,振动作用可引起动脉张力过高,但动脉压升高在振动作业工人中的分布及发生机理尚不清楚。作者观察了4,000名磨光工安靜时动脉压的变化。其中男性1,962名、女性2,038名。年龄20~60岁。发现动脉压过高者(>159/94mmHg),占  相似文献   

18.
局部振动作业对肘、肩、手部骨关节以及全身骨骼系统的损害,早已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Broilsford于1936年首先报道,国內东北、山东等地区及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亦有报告。为探讨局部振动作业对手骨影响的意义,我们对铆工、电镐工、风钻工171人手骨进行了X线检查。同时设不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者的研究资料认为,噪声振动在临床上除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之外,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也占有重要位置。在青年时期参加工作的工人,更有可能发生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对心血管系统机能状态的研究,大多数是在噪声扳动引起明显病理改变的工人身上、或者没有考虑年龄因素的条件下进行的。本文报导了生产性噪声和振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年龄差异。本调查是在各类钢筋混凝土制品的工厂中进行的。共调查1549(男659,女890)名工人。调查组为在噪声振动和不良微小气候条件下劳动的翻砂混凝土工、钢筋焊接工和从事精神紧张作业的女起重机司机,对照组为作业性质相似但缺乏不良生产因  相似文献   

20.
苯、二氯甲烷影响工人健康的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苯、二氯甲烷可以降低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已有多方报道。但关于苯、二氯甲烷混合毒物对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本文用ANAE法对接触苯、二氯甲烷混合毒物的工人进行细胞免疫水平的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苯、二氯甲烷混合毒物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及确定检测指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