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身外板覆盖件损伤修复一般采用钣金锤、垫铁维修,或使用外形修复机进行维修两种方式,但这两种维修方式对车身外板覆盖件损伤修复的质量和效率都比较低。对于车身外板覆盖件损伤中,约70%的维修量应该当日维修完毕,但在实际维修中,一般都要2天~3天才能够完成,而且车身外板覆盖件维修后平整度不够,经常要涂刮较厚的腻子来进行修补,易造成日后腻子开裂或剥落的问题,使用车身快速维修组合工具对车身外板覆盖件进行维修,可以有效地提高维修质量和维修效率。  相似文献   

2.
金守玲 《汽车维修》2012,(11):20-21
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身板件受到外力撞击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若损伤较轻可以用美容修复的方法来解决。若损伤较重产生大的凹坑且漆膜受损用美容修复的方法就很难解决,而传统的维修工艺用钣金锤配合垫铁进行敲击或者制作特殊工具,使用的工时长且难保证效果。这里介绍一种较实用的维修方法利用介子焊机配合整形架进行维修的新方法,不仅可以起到完美的修复效果而且节约工时,减少板件在维修过程中因维修不当造成板件局部扩张而影响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故障现象 车身板件受到石子或外力的撞击产生一些小的凹坑,凹坑位置原漆面未损伤,车主不想因维修破坏原车漆面,不愿意做钣金喷漆处理,因此采用免拆卸不需重新喷漆的方法进行凹坑维修处理。如图1所示,板件修复前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车辆发生事故板件变形后需要进行维修,维修的基本要求是把变形的车身板件修复到与原车身一致,这就需要使用车身数据和测量工具来确保变形的板件修复到原有的尺寸。修理不同的损坏类型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和工具是不一样的。并不一定所有的尺寸确定都需要使用三维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汽车的车身结构尤其在车身的材料、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承载式车身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车身修复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行业,因此给车身修复(钣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钣金维修后不只是为了恢复外形,而更重要的是尽最大的努力使整个车身壳体恢复到受损前的状态,以保证修复过的汽车不因为车身修复而出现安全隐患。通过探索,论述现代汽车车身结构特点,车身表面板件小事故的损伤类型,车身表面板件小事故修复方法,车身修复未来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15整形机修复工艺整形机修复工艺,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车身钢板维修方法,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方便了内部不易触及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代车身的结构日趋复杂,许多车身板都由于受到焊接在一起的内部板件和车窗等结构的限制而难以触及到它们的内部,或是因为损伤比较轻微且只局限于金属外板,内板没有损坏,如果拆卸内板或拆卸相关构件,采用敲平法修复,对于车身维修来讲工作量无形之中加大很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车身维修中还使用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接2015年第2期)3.用整形修复机修复碰撞轻微损坏汽车车身外部覆盖件是采用不可拆卸的方法连接。例如,汽车车身侧围外板、汽车车门外板,如果碰撞不严重,采用更换车门总成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修复这些碰撞轻微损坏,可以使用整形修复机进行修复。汽车常会发生相互碰擦造成汽车车身刮伤,一般经目测和测量检查没有涉及到其他车身构件损伤。汽车车身修复分钣金作业和涂装作业两个部分,分别由汽车车身钣金工、汽车车身  相似文献   

9.
随着车身安全技术、钣金维修技术的日益发展,客户对车身修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确、使用可靠的车身修复设备在车身修复时越来越受到欢迎。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车身校正方法,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修复效率,优化了车身的修复工  相似文献   

10.
正汽车车身由于碰撞而造成的板件或车身结构件损伤,不但会影响车身的美观,而且还会造成构件强度下降,降低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影响整部车辆的使用性能,使车辆报废。车身维修人员对汽车车身碰撞损伤进行判断和校正时,需要正确分析导致变形的主要因素,确定损伤的类型以及严重程度,进而分析损伤对车身整体产生的影响和波及范围等,这也是保证维修质量的关键。一、汽车车身的碰撞冲击力判断1.了解发生碰撞的实际情况实际碰撞中,两车的相撞会产生不同损伤类型的组合(图1)。  相似文献   

11.
测量工作是顺利完成各种车身修复所必须的程序之一,是事故车辆修复中最重要的环节,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车身修复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项工作,车身测量往往对钣金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维修经验、测量设备等也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我们目前面对的客观现实是各维修企业的钣金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低、理论知识差,不能把维修经验、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在车身测量时,由于概念模糊、认识误区、操作方法错误、设备质量差、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由于道路状况较差,车身设计、制造工艺和车身钢板的防腐技术相对落后等原因,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车身的很多部位,如门槛、门柱下部、底板等部位极易出现锈穿现象。钣金修理技师的日常工作,主要是通过划线、放样等方法手工敲制与锈蚀部位相同形状和尺寸的板件进行车身的贴补与挖补。这是属于早期钢板更换范畴的一种方式。但随着道路状况的改善,车身设计、制造工艺和车身钢板防腐技术的提高,这种锈穿现象已经越来越少。当今车身钢板的更换,一般只针对于钢板在遭受猛烈撞击后损伤严重,经确认无法修复或修复后无法达到其原有形状和性能的一种维修手段。在进行此项工作时,应利用经验并采用适当的技术和工艺规程,正确地分割、匹配和焊接各组件,这样才能保证钢板更换后的维修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钱若愚 《汽车维修》2013,(12):20-21
现代车身修理多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焊和电阻点焊工艺。气体保护焊工艺近年来在汽车维修企业已经普及,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焊接强度不够、焊疤不美观、板件变形等,影响了维修质量和效率。本文以江淮同悦车辆更换边梁为例,介绍惰性气体保护焊在车身修复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车身的结构日趋复杂,许多车身板件由于受到焊接在一起的内部板件和车窗等结构的限制而难以触及其内部;又或因为损伤比较轻微且只局限于金属外板,内板没有损坏,如果拆卸内板或拆卸相关部件,对于车身修复来讲会加大工作量。因此车身维修中还使用另一种方法,即将凹陷的金属用拉拔的方法抬高或在拉拔的同时,用钣金锤对高点进行敲击,这种方法有些类似于  相似文献   

15.
纠纷起因2011年12月,某车主驾驶东风日产奇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施工,不慎造成车辆侧翻,车辆呈顶部着地、车底朝上的状态。事故后,经维修企业拆检,确定该车为发动机连杆弯曲、汽缸内壁损伤、排气凸轮轴损伤。因此,此车除需进行车身修复外,还需要更换发动机缸体和排气凸轮轴等,工时费用及材料费用合计花费2万余元。对于该车发动机的损伤,车主认定系维修企业维修工序不规范造成,维修企业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保有量迅速攀升,随之而来汽修厂的维修量也不断增长。其中,碰撞、刮蹭等涉到车身修复的业务置在汽车维修工作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尤其现在“新手开新车”的现象比较普遍,车车之的轻微刮蹭现象时有发生。除了确实需要“大动干戈”的车身修复工作之外,那些未伤及“筋骨”、只是车表漆剥等轻微的刮蹭事故,完全不必遵照传统的维修工序。只要做做简单的修补就可以,甚至可以自己动手行修补。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既经济又实用的修补方法供参考。对于维修厂来说,合理使用这些方法也是降成本,提高利润的捷径。面对待修车辆,首先应注重对车漆的检查,检查时要考虑光线问题,最好从多个角观察车身。如果发现车身有伤痕,可用指尖或指甲触摸检查,不同的伤痕需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法。如果漆面伤情况如上所述,就完全可以进行小修补。诸如此类的刮痕包括:锁孔边缘的伤痕、简单的未伤到底漆的刮,局部刮痕等。这里将逐一介绍修补方法。1、锁孔边缘小伤痕  相似文献   

17.
10.获得钣金件具体配合尺寸如果我们回顾碰撞修复技术发展过程中车身结构维修以及现代汽车造型工艺的变革,可以看出,在修复工作开始之际,钣金件具体配合尺寸的准确测量是决定维修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测量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标志。虽然有时候视觉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基准高度  相似文献   

18.
正车辆发生碰撞后产生损伤与变形,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对于外表面的损伤,若使用不恰当的修复工艺,会严重影响修复质量。如车辆车身外板件在修复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渗水、油漆剥落、快速老化、漏风、进灰尘、异响等故障,多数情况是因为使用了不规范的修复工艺而造成的。常用的板件修复工艺主要有:利用手锤和顶铁等手工操作工具进行的手工成形工艺;利用金属的热加工  相似文献   

19.
在交通事故中,车辆相互碰擦造成车身外覆盖件损伤的事故占整个交通事故比例的90%左右。车身外覆盖件的维修质量好坏,关系到车辆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20.
车身测量,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去获取车身某些控制点、工艺孔的数值,并与原始的车身标准数值进行比较的一种检查方式。它在事故汽车修复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是修复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和确保最终维修质量的有力保证。车身测量一般可以分为尺寸比较法和目测法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