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实现集成电路制造所必不可少的设计环节,本文在正确理解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物理特性、工作原理以及CMOS逻辑电路结构基础之上,逐级优化实现了由传输门构成的CMOS D锁存器的逻辑电路和晶体管级电路.然后根据CMOS工艺规则,利用Tanner Tool软件进行了CMOS 2μm N阱的D锁存器的版图设计.通过LVS功能验证及延迟时间分析,表明所设计的CMOS D锁存器版图功能正确、性能好、时延小、速度快.  相似文献   

2.
为研制具有高温稳定性的SiC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OPAMP(operationalamplifier),对PMOST(P-typ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输入标准6H-SiC CMOS两级运算放大器的高温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推导,并对电路进行了Hspice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SiC MOS器件中,因受SiC/SiO2界面导带附近高界面态密度的影响,阈值电压随温度的变化并不像Si MOS器件那样呈线性变化,其沟道有效迁移率也并不与温度的-1.5次方成正比.此外,SiC MOS器件的沟道迁移率低,导致其跨导比相同尺寸下的Si器件的低,所以其开环增益也小于相同结构和尺寸的Si OPAMP.虽然标准的OPAMP单元对Si器件来说具有温度稳定性,但对SiC基材料来说需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个抢答器电路的分析和实践,给出了提高CMOS集成电路和可控硅电路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无外加启动电路的带隙基准电压源,采用交叉耦合增益级带隙基准源,将无需外加启动电路便可实现其功能,减小了整个电路的面积和功耗;在该带隙基准源后级联一级分段曲线校正电路,有效降低了输出电压的温度系数,得到不随温度变化的稳定输出电压.与传统带隙基准电路相比,得到较小的功耗和温度系数.最终实现一个电源电压为1.8 V,在-75℃~125℃温度范围内温度系数为8.8×10~(-6)℃~(-1)、功耗为100 nW的带隙基准电路.该电路可承受1.6 V到3.0 V的电源电压的变化.基于0.18μm CMOS工艺进行电路设计,利用Cadence工具进行电路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个抢答器电路的分析和实践,给出了提高CMOS集成电路和可控硅电路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复杂的电路通常借助于仿真软件或电路实验进行方案设计,用电子CAD软件绘制印刷电路板。由于两种软件由不同公司开发,用于仿真的原理图无法直接用于PCB的生成,从而降低了效率。文中提出用最新的Prote199实现测频电路的原理图-仿真-PCB一体化设计,先绘制电路原理图,再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修改、优化,然后直接用该原理图通过自动布线技术完成PCB设计。由于三者基于同一平台,无缝集成。降低了设计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复杂的数字-模拟混合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多值开关级代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NMOS及CMOS组合电路的逻辑设计自动化算法。这些算法包括:由真值表导出最简布尔表达式的算法;由布尔表达式导出与各种MOS电路相应的开关级代数表达式的算法;由开关级代数表达式导出其等价的MOS元件联接关系表的算法;从而初步实现了组合MOS电路的逻辑设计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改进双闭环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并网系统在光照太强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不匹配,导致直流母线电容上电压过高的危害.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种新型的控制策略,对Boost电路采用三环控制的方案,即传统的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再加上直流母线电压保护环,使电路在直流母线电容电压上升时,能自动调节输入功率以匹配输出功率,保证系统额定功率输出,避免系统因直流母线过电压故障导致的系统功率丢失,以提高光伏并网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文中采用两级式结构的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设计,并通过P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混合煤气压力波动幅值过大是造成钢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设备停机的主要原因.针对该问题,提出通过电液调节阀对混合煤气进行串级稳压控制.介绍了电液调节阀控混合煤气系统原理,分析了混合煤气稳压串级控制系统的抗干扰件和自适应能力.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混合煤气稳压串级控制系统的物理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动态响应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电液调节阀对混合煤气进行串级稳压控制,可以有效抑制混合煤气压力的大幅值波动.  相似文献   

10.
对柴油机电控中压共轨系统高速大流量电磁阀驱动电路进行了设计,实现了用一路信号控制电路的高压端和低压端;讨论了场效应管的并联运用和运行保护技术;采用自举法,解决了高低压驱动电路中高压端源极电位的浮动问题;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了驱动电路中的关键元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对电路元件进行了优化,提高了驱动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