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FHIT基因表达改变和HPV16感染与人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5种人宫颈癌细胞株(SiHa、HeLa、RJC-1、CS1213、C4-1)和58例宫颈癌组织与18例正常宫颈对照中FHIT mRNA的表达;回收7例FHIT基因不同的转录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DNA测序;PCR技术检测组织中HPV16型的感染状况。结果SiHa、HeLa和C4-1宫颈癌细胞中有FHIT基因转录异常;宫颈癌组织中39例(67.2%)存在FHIT基因异常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例(0%)(P<0.05);37例(63.8%)有HPV16感染,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例(5.0%)(P<0.05)。宫颈癌组织中有HPV16感染患者的FHIT基因表达异常数(30/37)显著高于HPV16未感染的患者(9/21),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和HPV16的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序列分析发现FHIT基因转录本主要存在不同程度的外显子的缺失,以第5位和第6位外显子的缺失为主,未见未知序列的插入和点突变。结论FHIT基因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明显增高,且与HPV16的感染有关,这些改变可能在人宫颈鳞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红霉素胶囊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罗红霉素胶囊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血浆样品采用己烷-异戊醇(98∶2)液-液萃取,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结果罗红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25-32.06 mg/L(r为0.999 2),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25 mg/L,最低检出量为12.5 ng,提取回收率为68.0%-72.8%,方法回收率为90.7%-99.4%。单次服用300 mg罗红霉素胶囊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药动学参数AUC0-48h、Cmaxt、maxt、1/2分别为(101.84±27.69)(mg.h)/L和(103.5±30.83)(mg.h)/L,(8.54±1.95)mg/L和(8.07±1.81)mg/L,(1.6±0.6)h和(1.8±0.6)h,(10.4±2.9)h和(10.5±2.6)h。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5±19.1)%。结论该方法专一性较好,血浆内源性杂质无干扰,结果准确。罗红霉素的两种制剂间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3.
早期人胚神经干细胞分布及分离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发育早期人胚脑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并观察其体外生长分化特性。方法 计划生育流产的 6~ 12周胚胎大脑组织切片用vimentin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机械分离皮质细胞 ,用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培养基进行悬浮和贴壁培养 ,分别用MAP2 、GFAP及GalC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鉴定干细胞和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果 发育早期大脑Vimentin阳性细胞分布广泛 ,细胞形态单一 ,多呈圆球形 ,体积较小。体外培养的大脑皮质细胞在培养的第 5~ 7天时 ,形成较多克隆 ,可多次传代 ;贴壁培养时细胞发生分化 ,分别为MAP2 、GFAP、GalC阳性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胚胎发育早期大脑神经干细胞分布广泛 ,形态单一 ,皮质Vimentin阳性细胞数量多 ,便于分离 ,是最佳神经干细胞分离部位 ;人NSCs可以在体外增殖并发生多向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1 磷酸鞘氨醇是新发现的细胞外递质和细胞内第二信使。研究它在人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光镜观察二甲基鞘氨醇作用前后的细胞形态 ;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有无凋亡发生。结果 ①抑制 1 磷酸鞘氨醇生成后 ,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②二甲基鞘氨醇几乎可以完全抑制两种细胞的增殖。③一定剂量时可诱导两细胞凋亡。结论  1 磷酸鞘氨醇在人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白血病细胞表面FasL的表达水平及其是否具有功能性 ,探讨FasL是否在白血病的免疫逃逸中发挥作用。方法 通过链酶亲和素 碱性磷酸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10例正常人及 4 8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L的表达水平 ;将白血病细胞与Jurkat细胞混合培养 2 4h后 ,用DNA电泳法及MTT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检测Jurkat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 FasL在白血病细胞膜中较正常人高表达 ,AML及ALL耐药未缓解者Fas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及部分缓解者 ,随着CML病情进展 ,白血病细胞膜FasL表达率升高。三种不同比例的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混合培养 ,效应细胞数越高 ,对靶细胞杀伤越明显。结论 FasL在白血病细胞表面高表达且对Fas阳性的敏感细胞具有杀伤功能 ,推测Fas/FasL途径可能在白血病的免疫逃逸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企业人力资源的特征出发,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ie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直肠组织与4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受体表达进行研究。结果Tie2受体定位于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核,部分癌细胞胞浆也存在阳性表达,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P<0.05),Tie2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中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Tie2受体在直肠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DAMDEC1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前瞻性观察82例胶质瘤患者ADAMDE1的表达情况,其中Ⅳ级胶质瘤28例、Ⅲ级胶质瘤26例,设为高级别胶质瘤组;Ⅱ级胶质瘤23例、Ⅰ级胶质瘤5例,设为低级别胶质瘤组;对照组10例脑组织标本为取自重型颅脑外伤行内减压术的正常脑组织。采用q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ADAMDEC1的表达;随访调查统计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周期与组织中ADAMDEC1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 q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均显示,高级别胶质瘤ADAMDEC1表达明显增高,低级别胶质瘤ADAMDEC1极少表达,对照组脑组织中ADAMDEC1不表达;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及对照组脑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调查显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生存周期明显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短,但组织内ADAMDEC1表达量高级别胶质瘤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5)。结论 ADAMDEC1的表达与胶质瘤肿瘤细胞病理学上的恶性程度及胶质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ADAMDEC1可作为胶质瘤恶性程度分级评判及胶质瘤预后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Tenascin、CD34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Tenascin、CD34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95年-2003年期间切除的胆管癌标本33例和正常胆管组织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其Tenascin、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Tenascin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8%(27/33),其中病理分级Ⅰ级、Ⅱ级、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71.4%、82.4%和88.9%,但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在正常胆管组织中未检测到Tenascin表达。CD34在胆管癌组织中广泛表达,在正常胆管组织中仅有少量表达,两者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ena-scin可以作为胆管癌的肿瘤标志应用于临床诊断,CD34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及Ⅰ、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变化,为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选择合适的回植时机。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1-5代胎儿软骨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增殖率;用爱茜蓝(alcianblue)法检测软骨细胞聚集蛋白聚糖中糖胺聚糖含量;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Ⅰ、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胎儿软骨细胞从第3代起逐渐向成纤维样细胞转换;各代软骨细胞糖胺聚糖的含量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第3代后处于较低水平;第2代以前Ⅱ型胶原表达较强,Ⅰ型胶原表达较弱,之后随传代Ⅱ型胶原表达减弱,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而聚集蛋白聚糖在第3代以前表达较高,从第4代后明显下降。结论人胎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第2代软骨细胞从形态和功能上最接近体内状况,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
从企业人力资源的特征出发,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Fas及Bcl 2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特点和相互关系 ,为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 5 1例 ,非肿瘤患者的正常脑组织 10例。标本均行HE染色与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Fas及Bcl 2蛋白表达程度与星形细胞瘤恶性分级的关系。结果 正常脑组织未见Fas蛋白表达 ,只有 1例表达Bcl 2蛋白 ,且表达程度非常弱。星形细胞瘤均有Fas及Bcl 2蛋白的表达 ,并且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着星形细胞瘤级别的增高而增强。Fas蛋白表达阳性的肿瘤中Bcl 2蛋白表达率 (6 8.6 % )显著高于Fas蛋白表达阴性的肿瘤 (43.8% )。结论 Fas和Bcl 2蛋白可能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 ,且它们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Fas及Bcl 2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对疾病预后评估及针对性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人力资源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人力资源投资资本化、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人力资源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四个方面对目前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胚胎期角膜上皮干细胞的迁移规律及其超微结构,为利用胎儿角膜上皮干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14至38周胎儿角膜上皮HE及抗人64ku角蛋白单克隆抗体(mAE5)染色反应,并观察胎儿角膜上皮干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14周角膜上皮由一层基底细胞被覆一至两层鳞状细胞构成,且仅有表层鳞状细胞mAE5弱阳性反应。17至29周缘部上皮有3~5层,中央部有2~3层,整层基底细胞mAE5反应阴性,其上鳞状细胞呈强阳性。33至38周角膜上皮已近成熟,仅剩缘部基底上皮细胞mAE5反应阴性。超微结构显示mAE5阴性反应的基底层细胞核异染色质多,胞质中细胞器较少,且细胞间连接也较少。结论胎儿角膜上皮干细胞呈现由全层向基底层,再向缘部逐渐迁移的分布规律,且超微结构较幼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克隆人血小板生成素 (hTPO)基因 ,并使其在原核细胞中获得表达。方法 先从人胚胎肝脏中提取总RNA ,进行RT -PCR获得编码氨基端 1 95个氨基酸残基的hTPO1 95cDNA。将该片段亚克隆至pGEM -Teasy克隆质粒中 ,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对克隆质粒直接测序。接着将hTPO1 95cDNA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 pET2 8-a中 ,转化大肠杆菌BLR2 1 (DE3) ,进行诱导表达 ,以SDS -PAGE方法及免疫印迹法进行检测。结果 得到的hTPO1 95cDNA与文献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经诱导后hTPO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 ,目的蛋白占总菌体蛋白约 1 0 % ,以免疫印迹法证实表达产物正确。结论 得到hTPO1 95cDNA ,并在原核细胞中获得表达 ,得到截短形式的rhT PO1 9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 (LN) ,层粘连蛋白受体 (LN R)与葡萄胎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正常人胚胎早期绒毛、葡萄胎组织中LN、LN R的表达情况。结果 LN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组织基底膜着色呈连续线状 ,其表达与妊娠周数有关 ,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LN的表达呈下降趋势。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组织中LN R的表达位于上皮组织细胞膜上 ,呈阳性包绕状 ,且在偏离基底膜细胞表面着色较深。结论 推测LN R在细胞膜表面的分布可反映细胞的生长、浸润的方向 ,葡萄胎组织中LN、LN R的表达在研究葡萄胎发病机制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以及体外针对该生长调节环路抑制脑膜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对 2 1例脑膜瘤原代培养 ,采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GF和EGF受体 (EGFR)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 ,并选用四唑盐 (MTT)比色法观察EGF、EGF单抗和EGFR单抗对脑膜瘤细胞的增殖调控作用。结果 脑膜瘤细胞可表达EGF和EGFR ;EGF以剂量依赖关系刺激培养脑膜瘤细胞增殖 ,而EGF单抗和EGFR单抗皆以剂量依赖关系抑制培养脑膜瘤细胞 ,且EGFR单抗的抑制效果明显强于EGF单抗 (P <0 .0 1)。结论 EGFR单抗较EGF单抗是更为有效的脑膜瘤增殖抑制单抗 ,为脑膜瘤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克隆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胞外段基因,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纯化重组蛋白.方法 应用RT-PCR技术从人甲状腺组织得到TSHR膜外区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染CHO细胞,RT-PCR鉴定基因转录,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蛋白.结果经测序证实筛选得到的重组体中存在序列正确的TSHR膜外区基因,表达蛋白具有免疫活性.结论成功克隆了人促甲状腺素受体膜外区基因和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7702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筛选肝细胞癌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应用双向电泳(2-DE)方法对细胞总蛋白进行分离和分析,用质谱(MS)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表达蛋白。结果与7702细胞相比,在HepG2细胞中鉴定出17种差异表达蛋白,10种上调,7种下调,主要涉及物质代谢酶和抗凋亡、调节应激和细胞间信号传导的蛋白质;免疫组化结果验证了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和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在肝细胞癌病理组织中均明显上调,且主要定位于胞质内。结论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7702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显著,其中膜联蛋白A1和亲环蛋白A可作为肝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及β-catenin在人不同分化程度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不同病理分级人骨肉瘤组织(高分化14例,低分化19例)及10例骨软骨瘤组织石蜡切片中的ADM、总β-catenin(T-β-catenin)及磷酸化β-catenin蛋白(P-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ADM在骨肉瘤细胞质内表达,在高、低分化骨肉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1%(8/14)和100%(1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在高分化骨肉瘤中,T-β-catenin在胞质胞核中均有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5.7%(12/14);而在低分化骨肉瘤中,T-β-catenin仅在胞膜上胞质内有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4.7%(18/19);T-β-catenin在不同恶性程度骨肉瘤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0.05)。P-β-catenin在骨肉瘤细胞质内表达,在高、低分化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7%(5/14)和78.9%(1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ADM与P-β-catenin(r=0.424,P=0.025<0.05)之间有相关性,ADM与T-β-catenin(P=0.078>0.05)、T-β-catenin与P-β-catenin(P=0.052>0.05)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ADM、P-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的高低以及总β-catenin在细胞核、细胞质内的表达差异可作为判断骨肉瘤组织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为进一步研究ADM与β-catenin在骨肉瘤的关系及对骨肉瘤细胞分化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