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港口建设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创造了奇迹。我国港口泊位数量从1978年的700多个增加到2007年的3.5万多个,货物吞吐量从1978年的2.8亿t增加到2007年的64.1亿t,已经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的港口运输体系。在此期间,我国在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包括港口发展规划、基础理论及模拟技术、工程勘察与勘测技术、港口建设技术标准、港口建设施工技术及港口运行维护技术等方面科技创新与应用,为我国港口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文章系统地总结了港口的建设成绩与港口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地区港口的发展与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经过10几年的建设,我国港口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了由主枢纽港为骨干、区域性中型港口为辅助、小型港口为补充的层次分明的港口布局体系。从1989年开始,我国进行了北、中、南三大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在北方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形成了以大连、天津、青岛为中心港口,营口、秦皇  相似文献   

3.
《中国港口》2006,(7):49-51
港口行业概述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原材料、能源等需求与日俱增,进而需要大量进口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这些原材料、能源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海运来完成。据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ISEAS)的Andrew Symon研究表明,海运市场和石油贸易经历了为期3年的高速发展,预期港口吞吐能力相对于需求增长的滞后将导致“瓶颈”效应。受对外贸易等相关业务高速发展的驱动,我国港口信息化一直处于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前列。如果从普及率、贡献率和集成率角度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成熟度可分为三级,而中国港口信息化成熟度已经达到中级阶段,正在向高级阶…  相似文献   

4.
一 2002年,是秦皇岛港改革发展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作为国家直接管理的港口,秦皇岛港最后一个下放地方,交河北省管理,为港口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和行业两个积极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年,秦皇岛港拉开公司制改造的帷幕,由秦皇岛港务局改制为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率先实行公司制改造的港口企业;这一年,港口各项工作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在生产能力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立足市场,谋求发展,货物吞吐量再次超过亿吨,实际完成11167.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经营利润预计可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张潜  汪鸣  吴剑英 《中国港口》2005,(11):47-48
一、港口物流系统发展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福建省以港口为中心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正在形成。从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物流服务角度分析,这一系统还需要不断完善。首先是需要加强港口之间的陆上及水上运输联系通道联系,以便支持港口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改变目前港口群特别是大型综合港口的单干局面;其次是需要加快建设港口与区域内、外经济中心城市等腹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的建设,形成港口的辐射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布局的支持;第三是尽快扩充港口的服务功能,通过港口自身和后方集疏运系统的建设,以及以港口为依托的专业化物流基础设施,如港口物流…  相似文献   

6.
我国将构建部省市3级港口管理信息系统 2012年3月26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在全国港口管理信息系统现场推进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港口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是:构建部省市3级港口管理信息系统;形成部省市互联互通的2个网络,即业务系统专用网络和对外公共服务网络;开展“港口经营、港口安全及保安、港口基础设施”等3项核心业务应用;重点建设“港口经营、港口基础设施、港口重大危险源”等3个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港口业有关信息,为行业分析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11月召开的全国水运工作座谈会提出,"十二五"期我国将以"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为着力点,加快水运结构调整步伐。对于港口行业来说,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是"十二五"时期我国港口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既是港口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新形势对港口行业提出的新要求。一、推进结构调整是当前港口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要求"。2002年实施的新一轮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后,  相似文献   

8.
张江南 《港工技术》2021,58(4):94-97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港口在全球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我国也开启了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奋进的新征程;但在港口发展过程中,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港口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港口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绿色港口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贯穿于港口的规划、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又要贯穿于港口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本文以日照港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的行动为实例,围绕粉尘、水体等污染防治、景观绿化的花园式规划,探讨港口绿色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为我国“碧海蓝天”的绿色港口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9.
《航海技术》2005,(5):35-35
交通部水运司官员表示,我国将加快沿海港口建设。将继续推动区域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沿海地区港口,合理配置集装箱、外贸进口原油、铁矿石、煤炭等专业化码头;加快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浙江、江苏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大连港为龙头、营口、丹东、锦州等港相配合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今后港站主枢纽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发展综合物流的需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形成物流中心。交通部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等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临港工业和商贸活动成为沿海港口的重要功能.港口物流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港口界期盼已久的我国第一部港口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下简称《港口法》)已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04年1月1日施行。这是我国港口行业的一件大事,是继新一轮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后,保证  相似文献   

11.
<正>3月7日晚间,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国港口转型升级大幕已经拉开。根据该意见稿,到2020年,基本形成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绿色安全、高效便捷、发展有序的现代港口服务体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体任务包括: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业务;积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港口智能化发展等22项内容。然则对于各港口而言,转型升级入手点和发力点各有不同,准确把握港口自身优势才能成功涅槃。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我国智慧港口建设进程,分析我国智慧港口建设中存在码头改造成本高、港口集疏运信息共享不充分、港口服务模式灵活性低、港口物流链业务协同能力不高等问题,对智慧港口建设提出建议:智慧港口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指导和政策支持;智慧港口的发展需要依托港口企业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加大新技术的应用;智慧港口的发展需要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一 从1984年起,交通部根据国务院国发(1983)50号文件精神,对长江航运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十余年来,虽有些港口在建设与生产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内外条件不成熟,使国发(83)50号文件的设想,并没有完全实现。加上我国各项(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等)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运输市场的逐步形成,使长江港口一时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长江港口面临困境,存在着下列主要问题: 1、港口管理,政出多门。港口下放后,交通部、长航局曾多次组织人员,拟定长江干线港口“管理条例”;“管理办法”;但由于这些规章与办法牵连面广,情况复杂,迟迟不见出台。而有些地方政府有关港口管理办法都陆续出台,并相继成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行使地方行政管理权并制定相应的规章与办法,来管理地方港口和双重领导的港口,在执法过程中,产生不少矛盾,使长江的地方港口与双重领导港口之间,经常出现争货源、争码头、争泊位、生产秩序混乱等政出多门的现象,从而导致长江港口功能的削弱。 2、港口负担沉重。港口建设资金向银行贷款,每年还本付息的任务相当繁重。有些港口的外贸码头,地方与长航重复建设,造成国家资源浪费,有些港口的客运码头与设施建设,过于庞大,加上多属于社会效益,形成港口投入多、产出少的?  相似文献   

14.
赵媛 《中国港口》2007,(8):21-22
<正>沿海大型港口凭借其优越的港口条件和强大的经济影响力,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但这并不表示中小港口的发展就不重要,就不需要关注。相反,无论是从拉动城市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区域港  相似文献   

15.
梁庄 《中国港口》2002,(6):12-12
<正> 茂名市港航管理局、茂名市港口经营有限公司分别于4月23列和29日挂牌成立,标志着一个新的港口经营管理体制已经形成。这足茂名港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必将推动茂名港快速健康发展。 茂名市于1988年成立了茂名市港务管理局。十多年来,茂名港通过不断的改革,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进一步适应发展的需要,茂名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底决定重新组建“茂名市港航管理局”,并决定将原茂名市港务管理局改制为“茂名市港口经营有限公司”。茂名市港航管理局,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历史,客观地形成了国内沿海和内河两大港口体系。而在众多沿海港口中,则从南到北历史地形成了广州、上海、青岛、天津、大连五个中心枢纽港口,其泊位总数占全国沿海港口总泊位数的38%左右,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数、完成货物吞吐量和国际集装箱运量均占总量的55%以上,是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基本支柱,并在世界上具有比较广泛的联系和重要的政治经济影响。由于我国当前的港口密度及其规模与能力等都远远落后于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而国家对港口建设的投入不足,又致使这一状况很难在较短时期内得到根本性扭转。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有经济实力出发,全面发展港口建设的时机尚不成熟,一哄而起则只会造成严重的内耗和相互的制约。因此,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角度,认真研究我国沿海港口现状和中心枢纽港口的布局与分工,从而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资金的重点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我国交通运输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本文旨在说明此项研究的一般原则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关于天津港的地位及其发展方向上的几个问题,并以此与同行们共商。 一、研究中心港口布局和分工应考虑的基本点 1、港口功能的?  相似文献   

17.
<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指南。港口体制改革,亦必须遵循这一指导原则。整个港口体制改革过程,都必须在中国特色这个要求下进行,任何固守陈规或照搬国外模式的作法,都将把我们的港口体制改革工作,导向误区、导向失败。 目前对港口体制改革,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大体如下: 一是把港监、船检功能从港务局划出,成立海上安全监督局与港务局两个平行局,海监局管政,港务局管企。 二是港务局实行政企分开。局管政,港口企业成立联合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相似文献   

18.
丁莉 《中国港口》2012,(11):4-5
<正>去年召开的全国水运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作为"十二五"我国水运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十二五"期水运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12]424号)进一步指出:优港口,就是以优化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拓展服务功能,增强港口在现代物流中的枢纽作用,加快推进"两型"港口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服务高效、保障有力、安全环保、管理先进的现代化港口体系。这是指导"十二五"期间港口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国港口的发展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原本在经济贸易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被掩盖的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港口价格理论,分析我国港口价格机制的内容和形成历程,提出现行港口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港口体制改革和发展趋势,在借鉴国外典型国家港口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港口价格形成机制的总体思路:港口价格形成机制的管理权限是适当放宽政府管制;港口价格形成机制的形式更加注重实效;港口价格形成机制的调控方式逐步转变为间接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0.
60年沧桑巨变,弹指一挥间。60年长江港口发展历程,是长江港口人努力拼搏进取,艰苦创业的光辉历史。伴随着祖国的强大,今日长江港口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落后到进步,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穷到繁荣的伟大历程,迈入了全面建设长江现代化港口的康庄大道,谱写出港口发展史的壮丽诗篇。在纪念建国60周年之际,回顾长江港口取得的巨大成绩,倍受鼓舞,由衷的自豪,深感港口发展变化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