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晨 《青海交通科技》2022,(6):97-99+137
沥青作为有机材料,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容易发生老化,使沥青路面过早地产生病害,不仅影响沥青路面的服役性能,更会降低其使用年限。近年来青海省高速公路里程迅速增加,车辆大型化、超载严重及渠化现象也日益突出,对沥青路面的技术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通常采用改性剂以增强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国内道路行业常用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预拌式改性方案,另一种是直投式改性方案。本文针对察尔汗至格尔木公路直投式改性沥青的使用时其进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探讨直投式改性沥青在青海省高海拔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工艺和影响改性沥青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在生产中予以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通过测试再生SBS改性沥青和新SBS改性沥青不同老化时间后的旋转黏度、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对两种沥青的老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从老化规律、老化速度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沥青不同指标间的老化差异性.结果表明:新SBS改性沥青和再生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的差异性随老化时间增加而降低,再生沥青的总体抗...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短期老化、长期老化对不同加工工艺下的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并与SBS改性沥青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老化条件下两种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特点,评价了其抗老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沥青的性能随着温度、时间、压力等老化条件的加剧而降低;针入度、延度是老化对沥青性能影响的敏感指标,老化后沥青表现为针入度、延度减小,柔韧性降低;在相同条件下,橡胶沥青老化敏感性弱于SBS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不同温拌改性沥青材料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文章对掺加温拌改性沥青材料Sasobit和材料A后的沥青胶结料进行了针入度、软化点、粘度试验,并对分别掺加了这两种材料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弯曲蠕变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改性沥青胶结料的针入度、粘度降低,软化点提高,且Sasobit的改性效果更好;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较大改善,且不降低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及路用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鉴南宁吴圩机场第二高速公路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经验,利用现场加工方法得到最佳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剪切温度及发育时间,制备SBS改性沥青,分组后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三大指标都能满足规范要求;SHRP试验分析得知3~#原样改性沥青比RTFOT后的改性沥青短期抗老化性能好、1~#抗疲劳性能好、试样低温等级均为PG-29;EDS法检测改性沥青比红外光谱法测的数据更精准;现场加工SBS改性沥青生产老化后的质量损失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地沟油的资源化再利用,并为沥青改性技术提供新思路,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普通沥青路面病害问题,本文通过制备高性能环保型地沟油基生物油改性沥青,提出两种改性剂(聚合物改性剂和纳米改性剂)对地沟油基生物复合改性沥青的影响规律、改善效果和最佳掺量范围。结果表明两种改性剂对地沟油基生物沥青复合改性效果明显,可实现地沟油的资源化再利用,并可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改性沥青形成的原因、途径,并通过对两种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分析和性能比较,证实了改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认为保证改性效果的首要条件是改性剂与基质沥青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为取得良好的改性效果,聚合物改性应充分保证以物理改性为主,以化学改性为辅.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条件下收集的橡胶改性沥青烟气进行色谱-质谱联合分析,确定其烟气的主要成分与臭味来源,选择粉末与液体两种类型的抑烟除味剂对橡胶沥青进行除味环保处理,分析经净味处理后橡胶改性沥青三大指标与布氏粘度的变化,确定两种除味剂的合理掺量,评价不同除味剂的净味除烟效果,为进一步改善橡胶改性沥青的环保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沥青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具备的工程性能,阐述了几种常用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组成成分、相容条件、功能和应用范围,并探讨了直接混溶法、胶乳法、母料法等改性沥青生产工法的优劣性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普通橡胶改性沥青和橡胶复合改性沥青进行温度敏感性研究,综合分析了针入度指数、针入度黏度指数和黏温指数等指标的适用性,并将橡胶沥青的使用温度分为低、中、高三个温度区段,不同温度区段应采用不同的指标评价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胶粉和SBS掺量的增加,这两类橡胶沥青在低中温区段的温度敏感性逐渐降低,说明改性剂的掺入降低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提高了沥青的稳定性,而在高温区段内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略高于纯胶粉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一种增韧型橡胶复合改性沥青SMA-13的路用性能、抗滑性能、抗裂性能及疲劳性能,分析了纤维添加对其的影响,并与SBS改性沥青SMA-13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增韧型橡胶复合改性沥青SMA-13可以不添加纤维,满足SMA-13技术性能的要求,且相较于SBS改性沥青,SMA-13具有更好的路面抗滑、抗裂和疲劳性能及优异的路面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银彦鹏 《山东交通科技》2015,(1):98-100,115
阐述了试验原材料的选择以及低温粘度和玻璃化温度的测试方法,并选择了三种不同标号的沥青及掺量为5%SBS改性沥青,测定了其-10℃、0℃、10℃粘度及玻璃化温度,通过分析对比,评价了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4.
SBS改性沥青是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重要的改性形式,文章对比讨论了SBS改性剂种类、SBS改性剂结构以及原材料老化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某省90#进口沥青组分多年变化情况,说明了控制加工改性沥青原材料质量对确保改性沥青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改性沥青在高温条件下的粘弹性能,选择混合型、线型、星型3种改性沥青进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本文采用了累积应变和蠕变劲度的黏性成分中的不可恢复的部分两个指标对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掺量条件下混合型SBS高温性能较好,在低掺量条件下线型SBS高温性能较好,星型高温性能较其余两者较差;且随着SBS含量的增加不可恢复部分的值最呈减小趋势,说明高掺量的SBS改性沥青更能满足重交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高速公路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实践,文章阐述了ARC-13型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案,介绍了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关键技术,并通过压实度、平整度、构造深度、渗水系数和摩擦系数检测结果分析,对该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的需要,利用70号A级石油沥青、岩沥青、湖沥青、SBS和添加剂A等材料进行复合改性来制备硬质改性沥青,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测来检查各改性剂在硬质改性沥青中的分布状态,从而确定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参数。同时利用软化点、针入度、延度、粘度等指标来评价硬质改性沥青性能,以此确定出各组成材料的最佳配合比,为钢桥面铺装修筑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防水粘结层兼下面层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自主研发H-1型高黏改性沥青,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配制方法,并以动态剪切流变仪和沥青低温弯曲梁流变仪对SBS改性沥青、H-1以及日本TPS高黏改性沥青开展高中低温流变性能试验以及零剪切黏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抗氧化剂、增塑剂、SBS改性剂、稳定剂对高黏改性沥青60℃动力黏度指标有较大影响,对弹性恢复指标影响较小,并通过60℃动力黏度指标确定了高黏改性沥青的最佳配方;所配制的H-1型高黏改性沥青高低温流变性能与TPS高黏改性沥青相当且优于SBS改性沥青,零剪切黏度指标优于TPS高黏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根据正交试验所获得最佳配方制得的H-1高黏改性沥青性能优良,成本低于TPS高黏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9.
绿色耐久功能性路面对橡胶改性沥青材料提出了新要求,而改性机理关系着改性沥青材料根本品质。文章采用红外光谱法、DSC、荧光显微镜、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探究了基质沥青、SBS及废胎胶粉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及废胶粉改性沥青的荧光显微图像中,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中荧光粒径能表征胶粉和SBS颗粒发生溶胀效应后的粒径,且废胶粉和SBS颗粒的比表面积与其成反比,废胶粉和SBS改性剂粒径与沥青的溶胀反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比表面积越大改性效果越好;废胶粉及SBS改性剂在沥青中主要以物理变化为主,同时伴有少量的化学变化;在三种改性沥青当中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热稳定性最好;相较于废胶粉改性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中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采用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级配、S8S改性沥青和两种不同的聚酯纤维构成的混合料为对象,通过对混合料的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高温稳定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聚酯纤维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要求及在采用最佳级配和S8S改性沥青的情况下,纤维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贡献情况等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